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以為二八定則是常識,其實它是一個坑

你以為二八定則是常識,其實它是一個坑

二八定則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了,生活中也經常能夠發現它的存在,比如20%的人掌握著80%的資源,80%的人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總會拖延到只剩下20%的時間,一本書中20%的內容比剩餘80%的內容更重要...

本來不打算寫這個思維模型的,因為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再寫幹嘛?後來我在閱讀和聽課中有意識地使用它時,卻發現無從下手,疑問層出不窮,怎麼識別出那20%的內容?既然只有20%重要,那剩餘80%內容有什麼價值?

僅僅問到這兩個問題,就感覺瞬間被打臉了,我才發現我根本就沒理解二八定則,之後繼續給自己提問題:二八定則的成因是什麼?二八定則與其他思維模型有什麼聯繫?

這幾個問題問出來,我感覺臉怕是已經被打紅了,嗚嗚,以為是常識,誰知是個坑。

以這四個問題出發,我開始思考答案,並在課上和閱讀過程中不斷試驗,總算找到了一些答案,現分享給戰友們,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一、怎麼識別出那20%的內容?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到了兩個辦法:

1.學習技能——找最少必要知識

最少必要知識是笑來老師提出的一個概念,當時看了這篇文章之後覺得說得很對,但卻並沒有真正理解,到底什麼事最少必要知識?即以最終目標為導向的一種快速入門的辦法,比如我想學英語,不應該直接去背單詞和語法,我應該先想想,我學英語是為了幹嘛呢?是為了閱讀英文文章,那就直接去看文章,遇到不會的單詞就去查單詞,遇到不懂的句子就去查相應的語法或者直接用其他軟體翻譯,如何查詢單詞和語法書就是最少必要知識,一句話概括就是遇到什麼問題就去解決什麼問題,這個過程中需要掌握的的技能就是最少必要知識。

大學裡到考試周的時候,很多人就會開始瘋狂複習了,他們中大部分人是不怎麼聽課的,但就是能通過突擊通過考試,我的寢室就有好幾個這樣的例子,那他們是怎麼在短時間內學完這門科目並通過考試呢?他們並沒有把書從頭到尾全看一遍,這樣效率是很低的,他們會買一套考試題,從頭到尾做一遍(除了最後一道),遇到不會的就去問、就去查書,只要把最近3年的三套考試題理解了,60分是很容易拿到的,根本不需要把整本書弄懂。這裡面就用到了最少必要知識(會查書)

當然,這樣做只是入了門,之後如果想要把這個技能學精深,還是需要系統地學習的,畢竟95分和100分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兒,不過如果僅僅是解決生活中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沒必要直接去系統地學習這個技能,就像ppt,如果僅僅是呈現內容,就去下載個模板,填上內容就可以了,如果覺得用了模板之後不知怎麼就是丑,就去微信中查一下關鍵詞「ppt 模板 常見問題」,就可以查到相關文章,如果不會操作,就去查如何操作,這樣就可以應對很多情況了。

2.閱讀——找框架

金字塔原理中提到寫作的一個原則:結論優先原則,這個原則前面文章也提到過,就是向別人傳遞信息時,最好先說結論,再解釋結論,這樣聽眾會很容易明白你在說什麼,反過來,我們在獲取信息(比如閱讀)的時候,就可以有意識的尋找結論性語句,或者是框架,總之就是知道作者寫這段文字是在幹什麼,這麼做一方面通過結論優先原則可以讓我們更容易理解信息,另一方面,也可通過這個辦法,梳理出一本書的框架,知道作者前一段是在闡述一個結論,後一段是在用案例解釋這個結論,如果這個結論我們已經明白了,或者並不是我們需要的,就不需要再閱讀下一段的案例了。

二、剩餘80%有什麼價值?

20%可以讓你達到95分,剩餘80%可以讓你達到100分。

其實,二八法則並沒有說剩餘的80%沒有價值,只是在說20%的價值更高,還是以考試為例,前面說的是突擊考試,如果換成高考、考研,還能那麼做嗎?還是直接做題?遇到什麼問題就去找答案?誠然這樣做是可行的,但需要做的題很多很多才有可能將知識點涵蓋全面,而快速入門之後,再通過系統的學習便可更高效的掌握剩餘80%的內容。

ppt大神老秦曾經講過他學習ppt的經歷,剛開始他想去學ppt的時候,市面上的書都是很系統的講解ppt操作的書,他借了幾本之後沒多久就把書全給還回去了,因為太系統了,看了半天都不知道要怎麼做一個ppt,之後他就自己動手模仿著做(這個記得不是太清楚了,我推測是模仿著做的),很快就做好了一個還算不醜的ppt,也因此獲得了老師的稱讚,一次次受到鼓勵之後,他走上了職業ppter的道路,現在出了好幾本書,發布的文章也都是一些很細節的內容。

老秦的例子就是從ppt入門到專業的過程,如果做專業的ppter還是不系統地學習ppt,怕是不會出書、成為大神的。

長尾理論就是在說明剩餘80%的價值的一個模型,後面會詳細說明,有興趣的戰友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三、二八法則的成因是?

成因很多,概括起來有兩個:

1.內容——高度概括

一本書中的結論性語句是高度概括出來的,而其他內容大多是圍繞結論展開,結論自然比其他內容要精簡,所以相對來說比較少,卻很重要。

2.系統——優勢積累

一個系統中的各個個體剛開始可能都差不太多,但長期複利效應帶來的差距卻很大。就拿一個魚塘中的魚來說,剛開始投放魚苗的時候,各個魚的身體素質都差不多,但是開始時有一點點優勢的小魚,獲得的資源相對較多,雖然只是一點點,但是長期複利效應便會讓這個優勢無限放大。

這張圖是我前面說明複利效應時用的一張圖,一點點的優勢,在開始的時候看起來並不明顯,但邁過了轉折點之後,就會突然成倍增長,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剩下的那群魚兒中就很難再出現更大的魚了,於是形成了20%的魚更大的現象(雖然大魚都被撈起來吃了)。

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了嗎?那開始的一點點優勢長期積累下來真的是太誇張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牙兒 的精彩文章:

知道這個模型,你就可以寫出一篇邏輯清晰的文章

TAG:大牙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