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原文化與楚文化交融的代表器物——嵌紅銅畫像銅壺

中原文化與楚文化交融的代表器物——嵌紅銅畫像銅壺

嵌紅銅畫像銅壺,

青銅器,春秋晚期文物,

通高41.8、口徑12.4、

底徑14.6厘米,

1990年河南省淅川縣和尚嶺

2號墓出土,

現藏河南博物院。

畫像銅壺的器物形制及狩獵、鳳鳥、鋪首等紋樣具有中原文化的特點,同時鳳鳥之鹿角狀冠、人面神人、鳥首羽人、鳥狀神人又能在楚地文物中窺其源流,體現兩種文化的合璧,既反映了中原文化對楚文化的深刻影響,又表現了楚文化在接受中原文化過程中將自身神秘與浪漫的文化藝術融入其中,展示了楚器工藝的人神交融的浪漫意境,飄逸流暢的動態美感,從而表現出中原文化與楚文化傳播的互動性。

器物侈口承蓋,長頸,鼓腹,上腹兩側各飾一個鋪首銜環,下腹內收,平底,圈足。蓋頂隆起,上有四個環形鈕。整器鑲嵌紅銅紋飾布局規整、層次明朗,所刻畫的場面形象生動,富於變幻,集寫實與誇張手法於一體。

器蓋中心鑲嵌柿蒂紋,鈕與鈕之間均有兩隻立獸。器身除圈足部分嵌對角三角紋外,其他鑲嵌紋飾由上而下以對角三角紋為界格分為七層,每層紋飾復以對角三角紋界格分為相同的四組。

第一層,即壺之頸部,為三組相背鳳鳥紋;

第二層,即壺之肩部,中央一神人,作人面、虎耳、長尾,頭頂飾鹿角,神人兩側飾一對相背之鳳鳥,鳳鳥尖喙、圓眼、鹿角狀花冠;

第三層,即壺之上腹部,構圖形式與第二層相似,以鳥首羽人為中心,兩側對稱飾相向二虎,羽人為鳥首、卷蛇狀角、人身、雙翼、翼下有龍爪狀上肢,下肢作人腿而鳥爪,鳥尾,神人雙足下各飾一龍,虎的背部和尾部飾有雲紋;

第四層,以「丫」形飾為中心,對稱飾有一人斗兕場面,人手持短兵,頭戴「山」字形冠;

第五層,飾有對稱的人與虎相鬥圖案,虎頸部被一長矛刺穿,人一手持短兵,另一手執盾牌;

第六層,以一鳥狀神人為中心,兩側對稱飾一人鬥牛形象,鳥狀神人勾喙、圓眼,頭飾花冠,人一手握短兵,另一手執牛角;

第七層為一對相向獨角獸。

撰稿:李 琴 封面:王文析

編輯:顧永傑審核:荊書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南博物院 的精彩文章:

全國政協委員馬蕭林:活化文物資源,創新文物表達,讓國寶文物熱起來

TAG:河南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