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統服飾的意境

傳統服飾的意境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具有豐富多彩的現象形態和深厚的精神底蘊,「天人合一、陰陽交濟」的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是最為深遠的本質之源,從綿延數千年的中國傳統服飾藝術傳承中可見其觀。中國傳統服飾的藝術精神是寫意抒懷,是對藝術境界即意境的美好追求。她的意與境,她的美,令我陶醉不已!

秦漢服飾的古樸端莊

絲綢是秦漢服飾的主要面料之一,秦漢服飾線條流暢,古樸而又不失典雅,色彩大氣純樸,圖案有龍虎紋、對鳥紋、茱萸紋等動物、植物以及吉祥文字等。秦人尚黑,以黑色為尊貴之色,漢代初期服裝用色等級嚴明,普通百姓只能穿本色麻布,漢代末期,「絲綢之路」的開啟,服裝色彩豐富起來,絲有絹、紗、綺、羅、縞、素、縑、紈、綃、縠、錦等,《後漢書·宦者傳》:「南金、和寶、冰紈、霧縠之積,盈仞珍藏。」當時在絲綢上施加文彩的方式有染、繪、綉、印。《周禮·考工記》記載:「畫繢之事,雜五色。」錦上還常織有吉祥如意的銘文,如「長樂光明」、「萬事如意」、「登高明望四海」等。古樸而大氣、端莊又典雅、細節之處富於變化是秦漢時代審美情緒及所追求的著裝意境。

魏晉南北朝服飾的洒脫娟秀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政治不穩定,顏色多為藍綠,給人一種悲涼感。玄學思想、及漢胡文化的交融和佛教的傳入等各種思想的碰撞融合,文人儒士開始追求「精神、格調和風貌」的體現,寬衣博帶,秀麗高雅,瀟洒脫俗,有意仿古。《晉書·五行志》稱:「晉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風流相放,與台成俗」。絲綢與麻布依舊盛行,並出現許多道德、審美概念等方面的形容詞,如生氣、骨氣、風骨、風韻、自然、溫潤、情致、神、真、韻、秀高等,這些屬於文化範疇的理論無疑對服飾產生重大影響,我們可以從「飄如游雲、矯若驚龍」、「濯濯如春月柳」等詩句中體味出自我超脫、以傲視為榮的審美觀點和褒衣博帶、飄忽預欲仙的服飾意境。

隋唐五代服飾的雍容艷麗

那段時期,尤為唐代,對外來服飾採取兼容並蓄的態度。由於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唐代許多新穎的服飾紛紛出現,服飾逐漸的開放,強調體態的美感。絲綢織品產地遍及全國,許多輕薄細柔的布料被開發出來。此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女裝有:短襦緊身長裙,襦裙,半臂,披帛,明衣,女著男裝流行,胡服;男裝圓領袍衫。用色非濃艷鮮麗不取;裝飾圖案鳥獸成雙,花團錦簇,展現了那時期時尚開放又不乏雍容華麗的著裝意境。如詩云:「粉胸半掩凝暗雪」、「慢束羅裙半露胸」,李白有「移舟木蘭棹,行酒石榴裙」,萬楚《五日觀妓》詩「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白居易吧《盧氏御四妓乞詩》「鬱金香裛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之句皆可看出當時所尚。

宋代服飾的質樸與雅緻

宋代時期程朱理學在思想上強調把封建倫理綱常,更加禁錮束縛了思想,影響了當時的審美和意識形態,許多藝術形式都追求空靈、含蓄、自然、平淡、樸實、雅緻的意境。朝廷多次定製申飭「務從簡樸」、「不得奢靡」,袁採在《世苑》一書中對女性著裝就提出「惟務潔凈,不可異眾」的要求。因此,整個宋代的服飾以修長、纖細、樸素無華,色彩質樸而潔凈。絲織品已非常發達、品種繁多,絲綢織品的質地輕薄、飄逸,給人秀麗之感!服飾紋樣多了寓意吉祥的錦上添花、春光明媚、仙鶴、百蝶、壽字等具民間趣味的圖案。

元代服飾的異域風情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的時代,服飾雖然保存了一部分漢服特點,但更多地體現了少數民族的異域特色。服裝大量用金,織出的衣料很是精美,織金、錦、蒙茸和很長的氈類織物以及貂鼠和羊皮面料較廣泛,最流行的服用色彩以紅、黃、綠、褐、玫紅、紫、金為主。

明代服飾的富麗吉祥

明代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將吉祥祝詞用於圖案上,服飾圖案以團花為主,色彩濃重、窄瘦合身、繁麗華美。紡織業達到鼎盛期,各式各色絲織品,錦緞、塔夫綢等,亞麻布和白棉布,及上好的絲線和針,服裝用色多為紫、綠、桃紅及各淺淡色。服飾風格趨向於富麗堂皇和吉祥寓意的服飾意境。

清代服飾的華麗繁縟

清代服飾對近現代服飾影響較大,由於漢滿兩族融合,有著異域風情的游牧民族服飾與中原的文儒柔雅結合。服飾紋樣也取材更加廣泛,有寫生花鳥、古器紋樣和吉祥圖案等,色彩講求層次變化,服裝邊緣、飾物等精緻細膩,追求繁縟華麗的服飾意境。

中國傳統服飾數千年的變遷中,雖每一個歷史時期所追求的意境不同,但受傳統的「天人合一、陰陽交濟」、「人與自然相融,與草木同歸」的人文思想影響,形成服裝造型上「寬衣博帶」、「修長飄逸」,服飾文化中「達意」遠重於「繪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是文化微力量 的精彩文章:

親愛的,你為什麼不開心
如是華服 漢服·衣袖

TAG:如是文化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