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的學習競爭已由學校轉到了家庭

孩子的學習競爭已由學校轉到了家庭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一腿長一腿短走不遠,必須從系統培養、合力育人的角度重新審視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作用。整體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是教育質量轉型升級的需要,是時代賦予的新課題,或許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中國正在經歷「科爾曼報告時代」

半個世紀前的1966年,美國誕生了著名的「科爾曼報告」。報告是由黑人和白人學校教學質量差距較大引起的。科爾曼教授帶領他的團隊通過調查發現,黑人學校和白人學校,在學校設施、教師配備、課程設置幾乎等同的情況下,黑人學生的學習水平仍然較低,其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很大的關係,家長素質和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和發展的影響較大。這個報告引起美國政府和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

半個世紀後的我國,在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大背景下,學校在辦學條件、辦學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不斷縮小,家庭教育的不均衡性進一步凸顯出來。

一是地區間、學校間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成為新的教育不均衡因素。越重視家庭教育的地區和學校教育發展整體水平越高,而一般地區和學校對家庭教育的認識仍很不到位,家庭教育已成為拉大教育水平差距的新因素。

二是家庭之間的教育差距,成為學生成長發展新的制約因素。越來越多的校長和教師意識到,家庭教育已經成為推進教育改革的制約因素和瓶頸,很多學校認為,家長之間的教育責任差距、個體素質差距、家庭教育水平差距,對孩子成長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

三是家庭教育已成為教育中的短板,制約著教育質量的提高。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之前,家長學歷層次和家庭經濟條件都差不多,孩子的學習主要靠學校教育和自然成長。但時至今日,學校教育越來越均衡,而家庭的經濟條件、家長素質卻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孩子學習的競爭已經由學校教育逐漸轉化為家庭教育的較量。

孩子的學習競爭已由學校轉到了家庭

1、古語「3歲看大」。3歲前是人智力發展的高峰階段,懷孕7個月嬰兒的1000億個腦神經元就形成了。嬰兒出生時大腦重量350— 400克;6個月時為出生時的大約2倍,占成人腦重的50%;一歲時,占成人腦重的60%;兩歲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佔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的範圍,以後發育速度就變慢了。3歲前的孩子,既不在幼兒園也不在學校,是在家裡。3歲前,孩子在家裡,家長養育孩子科學與不科學的差距是巨大的。

2、晚上在家學習是產生學習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白天在學校學習,基本程序和要求是一樣的,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這已經不是造成學習差距的主要因素。

晚上在家學習,自由度大,對會學習的學生來說,是自我支配的黃金時間,能與白天的學習互相補充,但對不會學習的孩子來說,做完作業就萬事大吉了。一年365天,從小學到高中12年就是4380天,一天按2小時算共8760小時,按45分鐘一節課就是11680節課的時間,這段時間的學習效率是參差不齊的,產生的差距也是巨大的。

3、節假日是產生學習差距的主要原因。一年365天,寒暑假3個月90天;剩下9個月的雙休日是72天;再加上元旦、清明節、五一節、端午節、國慶節等放假8天。學生一年的節假日是170天,在校上學的時間是195天。這樣一年有近一半的時間是在家裡。從小學到高中12年,這麼多的自由支配時間,管理和利用的好壞,效率的高低,產生的差距更是非常巨大的。另外,不少家長可能會說,節假日時間雖然很多,但我把孩子送輔導班了。學校教育系統、規範,力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相當一部分補習班基本上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把學習變成被動的了。有關研究表明,對大部分孩子而言,課外補習班不僅不能換來學生學習上的優勢,反而存在讓孩子身心俱疲、興趣減弱、產生依賴和厭學等不良心態的負面效應,給後面的學習階段帶來難以預估的消極影響。

4、家庭背景與學習成績有很強的相關性。《2014中國城鄉家庭教育現狀白皮書》數據顯示,64%的家長一沒時間,二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家長雖然越來越關注孩子的學習和成績,但對心理困惑、遇到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與同學之間關係緊張等,則視而不見,這種沒有有效幫助孩子辦法和措施的關心,實質上成了孩子學習的監督者、控制者和壓力製造者,很多家長看似關心孩子的學習,實際上是在幫倒忙。家庭學習環境好壞,家長教育孩子水平高低已經成為影響孩子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

重視家庭教育地區的教育質量都很高

1、山東教育發展最均衡的威海非常重視「家校共育」。威海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程度在全省、全國是最好的,全市沒有一所薄弱學校,沒有一個擇校生。20多年來,高度重視家委會和家長學校建設,家校共育高度融合,教育效果十分凸顯,高考升學率幾乎連年雄踞全省各市之首。

2、濰坊在家庭教育領域又領跑了十餘年。創編了我國第一套以年級為單位的0到18歲的家長教育課程體系。中小學生家長每年都要參加至少8個課時家庭教育培訓。家長學校實現了課程標準、固定教師、教學計劃、專門教室、學籍檔案、教學資源、管理制度、督導評價的8項標準化建設。濰坊高考一本上線每年1萬人以上,音體美錄取佔全省四分之一,最差的高中一本上線200多人。

3、蘇州市政府每年拿出1千多萬元培訓家長。校長認為,家長素質差距有30年。局長認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一腿長一腿短走不遠,從系統培養、合力育人的角度重新審視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作用。抓家長培訓,整體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是教育質量轉型升級的需要。蘇州每年拿出1千多萬元培訓家長。市長親自挂帥推動這項工作。

我國家庭教育正在頻頻發力

近年來,家庭教育從一般性要求正在向量化要求轉變,由「軟指標」向「硬任務」轉變的步伐明顯加快,力度明顯加大。

《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提出「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成為政府責任。

2015年10月,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這是建國以來首次將家庭教育納入國家教育政策框架中,傳遞出國家層面高度重視家庭教育的信號,進一步明確了中小學家庭教育的要求。

2016年8月,新任教育部部長就家庭教育提出了八項明確任務:1.成立家庭教育統一管理部門;2.設立家庭教育學科;3.制定家庭教育法律法規政策;4.完善家、校、社合作協同機制;5.指明家庭教育的定位和目標;6.編製不同階段的家教規範或指南;7.明確家長在不同階段培訓內容;8.形成全社會重視家庭教育的大環境。

2016年11月,全國婦聯聯合教育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文化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協、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共同印發《關於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應城鄉發展、滿足家長和兒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使家庭教育的目標、任務、措施、保障等進一步具體化、可操作化。

另外,2015年4月,山東省教育廳出台了《關於開展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工作的指導意見》,將「家庭教育」列入中小學教育質量十項評價內容之一。家庭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不僅是創新而且是突破。

教育改革從家長教育開始或許是個良策

2013年10月3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教育改革要從家長教育開始》的文章,時間已經過去三年多了,為什麼這篇文章至今仍是微信中的熱文之一,這篇文章到底告訴了人們什麼?三年多來人們一直熱傳這篇文章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教育改革要從家長教育開始》這篇文章說了些啥?文章指出,要從中國與美國教育的區別來看中國教育如何改革的問題。中美教育區別很多,但大家忽視了中國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家庭教育缺失。大家對教育不滿,主要體現在哪裡?無非是孩子們出了問題,即現在的學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動輒離家出走,或者輕生;只知道做題,創造力差,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差;太自私,團結協作能力不足,等等。這些,歸根結底還是做人的問題。但是,一旦孩子出現問題,我們經常是指責學校、社會,而不是反思自己。當我們控訴應試教育的時候,我們是否反思自己也是一個積極的推動者?是否逼迫孩子報了很多的輔導班?當我們指責社會無序時,我們是否給孩子做出了表率?

家教是什麼?是家長在感恩、尊重別人、基本規矩、反省能力等方面對孩子的言傳身教,主要體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但遺憾的是,家長們對此幾乎沒有太多的重視,一談到家教,就變成了花錢請老師教文化課,而不是家長的身體力行。中國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很捨得花錢,不惜砸鍋賣鐵,卻忘記了自己的責任與付出。更有甚者,一些權貴和富有人群,用金錢換責任,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花巨資讓孩子一個人出國留學,表面上為孩子做出貢獻,實則是不負責任。

世界上沒有一種教育制度與理念是完美的,美國也同樣。大家覺得,中國教育目前問題很多,政府、社會輿論都在反省、檢討,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我覺得,中國家長應當首先補上家庭教育這一課,教育改革,首先應當從改變家長入手,讓家長們明白自己的責任,樹立正確的人才觀,真正懂得如何引導孩子成長成才。家長到位,正確的理念到位,中國的教育問題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我們國家的家長教育主要是補課。在生孩子前沒有儲備足夠的知識,只有通過學習才能變得更專業,才能真正讀懂每個時期的孩子,做到教育孩子時心中有數、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以此來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長自我提升是孩子成長的重要保障。孩子是種子,家長是土壤,老師是園丁。飽滿的種子,只有生長在家長肥沃的土壤里,通過園丁辛勤的勞作,才能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家長教育是教育之根,根深才能葉茂,家長要想讓果實飽滿豐盈,必須把根扎的又深又遠,去汲取充足的營養。肥沃的土壤、碩大的根系都需要自我提升,因此,家長只有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成長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不能代替的,在如今「拼爹」「拼錢」的時代,你拼不過人家的「官位」「財氣」,但你能拼的過人家對家庭的責任和對孩子的教育,教育好孩子才是你終身的財富,家長必須認識到家庭對孩子學習和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要讓孩子不輸在學習上,首先要做到讓孩子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家長必須從改變、提升自己做起,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和氛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泰安家校共育 的精彩文章:

人與人之間學習的最大差異在「悟性」
阻礙「寒門出貴子」的四大門檻

TAG:泰安家校共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