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韭菜圈:如果不懂區塊鏈,你不配買比特幣!

韭菜圈:如果不懂區塊鏈,你不配買比特幣!

原創 2018-03-28 老韭菜 韭菜圈區塊鏈日記

老實講,好多小白以前聽說過比特,聽說過挖礦,看過知乎熱門答案,從暗網知名絲綢之路被查的消息推送到高中政治《經濟生活》的考試卷,到處找到過比特幣的影子,甚至還聽說過水電站旁修機房「一看就是在挖礦」的江湖梗。

但多數吃瓜群眾,作為互聯網+金融雙料小白,還是並不清楚什麼「分散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到底能幹啥!

如果連最基本的區塊鏈都不懂,一切的買幣行為都是投機。

老韭菜就講講這東西留給小白印象最清晰的幾點吧。

區塊鏈科普,你真的懂區塊鏈么?

簡單來說,區塊鏈就是基於「對技術的信任」建構的交易系統,也是互聯網發展的一個產物。

不同於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信任保障,交易者對區塊鏈的本質信任來源是對演算法的信任,其次才是對基於演算法的區塊鏈市場的信任。

而實際上,絕對的去中心化區塊鏈交易是沒有官方保障的,一切交易的保障都來自所有人對整個市場的自覺維護。所以,使用的人越多,節點越多,交易越能得到保障,人們對區塊鏈的信任度越高。

基於節點與節點之間的信息廣播,傳播的速度和範圍是任何一個個人或組織都難以控制的。

而超級節點是維護整個系統的主要人員,市場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礦工的技術投入。

相對應的,市場也給予超級節點一定的以技術為前提的回報,從而激勵超級節點自覺主動為整個市場提供技術支持,並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實現良性循環。

還有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安全問題。人們願意使用第三方交易平台(包括支付寶、銀行等),是基於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任。

然而這意味著自己的資產是被第三方間接控制的,不能排除出現數據錯誤或惡意修改等問題。

另外,信息問題。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也是引起人們對第三方平台不信任的原因之一。想要實現個人交易信息最大程度的保密,那就是不通過第三方交易平台直接進行點對點的交易。

以及第三方平台運營的各種資源問題,區塊鏈可以實現部分社會自動化運行,避免不必要的手續和程序上的人力物力浪費。這也是基於互聯網技術發展才能實現的。

比特幣是什麼

比特幣是一種電子記賬的虛擬貨幣。這是它和傳統的紙質貨幣乃至更早以前的金屬貨幣最直觀的不同。

高中政治課本上說,紙幣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並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同樣地,我也可以把比特等虛擬貨幣理解成一種價值符號。只不過它的載體不是紙張,而是電子賬本。

既然是「價值符號」,紙幣本身就不具有「價值」,如果發行數量超過市場流通需要,就會造成通貨膨脹。零八年金融危機的一部分原因就與美國超發紙幣有關。

但是比特幣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比特幣的設計者中本聰設定,比特幣礦池的總量是2100萬,預計在2140年挖礦完畢。

為防止過早挖完,比特幣的挖礦難度也在隨時間提升,現在保證大約每十分鐘挖出一個新的區塊鏈礦池。

另一方面,作為價值符號,比特幣必須獲得市場的承認。

2010年5月22日,比特幣第一次買到了一塊兒pizza,實現了實物交易,這在某種程度上標誌著比特幣契約的認可度大大提升。

目前,德國已經承認比特幣交易合法化,韓國和日本也出台了相關監管法案。中國方面則規定,「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虛擬貨幣的兌換業務」。

但是,比特幣仍然可以作為一種交易投資渠道。在比特幣交易網站上購買持有比特幣,升值後賣出賺取差價是一種新型投資方式。

比特幣為什麼會漲貶值?市場接受度。

由於比特幣是基於信任而產生並存在的數字貨幣,它的價值在於人們是否承認它。在這裡我覺得可以把比特幣類數字貨幣類比成「股份公司」,當人們覺得它有發展前景的時候就會投入。

比特幣為什麼值得投資?或者說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貨幣,它的優點有什麼?按我目前的理解大概有以下幾點:

第一,礦池恆定。總計2100萬,且挖礦速度受到難度控制,不會無節制上升,這保證了在一段時間內比特幣市價穩定,不存在「通貨膨脹」這樣的問題。

第二,認可廣泛度高。暗網交易中使用比特幣的例子雖然極端,但某種程度上也說明它的接受度很高。

第三,安全性高。比特幣賬本由全網鏈接記錄,不存在賬本更改問題。

第四,交易方便。任何人只需要在比特幣交易網站上註冊獲取自己的比特幣地址,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個比特幣賬戶。

比特幣賬戶之間轉賬只需要支付打包超級節點很低廉的服務費用即可。到EOS將會實現零費用交易。

且這個服務費是按照位元組而非轉賬百分比計算,也不牽扯跨行、跨國手續費增加問題,實在是方便實惠之選啊。

去中心化更多的落地場景

目前看來,這種完全脫離中心掌控的交易方式很可能是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但是這種技術的應用不應該僅限於經濟領域。

或者說,這種完全依賴並實現個人信用的技術很可能會掀起互聯網引起的新一場社會浪潮,諸如實現政治選舉的完全透明化等等。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目前處於中心的權力機構(銀行和政府),對這項技術又會持有什麼樣的態度?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個是尚在思考的,所以暫不妄加評語。

區塊鏈居民-所有居民的誠信檔案,商業合同,買賣契約,證件辦理,生活支付,在線交易。。。均在國家建立的公鏈上進行。移民不再需要繁瑣的手續,出國不再需要實體的護照,簽證。

聽起來離我們非常遙遠,其實已經有歐洲國家開始了落地應用。

比特幣未來的發展趨勢

火幣朱嘉偉湖畔大學開講 預測2018區塊鏈六大趨勢

3月25日,火幣集團首席運營官朱嘉偉,受邀為湖畔大學二期學員分享關於「擁抱區塊鏈的正確姿勢」的主題演講。讓我們跟著大佬的眼光來一起領略下區塊鏈的妙不可言。

區塊鏈是正在發生的生產力革命,要抓住時代機會。但也要清醒、科學的認識區塊鏈的原理和作用。如果過高估計區塊鏈的作用和前景,過度炒作,盲目跟風,就難免有泡沫之嫌。

認識區塊鏈的工具屬性-針對當前的「區塊鏈熱潮」,朱嘉偉指出社會需要用正確的姿勢擁抱區塊鏈,企業則需要科學認識區塊鏈的工具屬性。

在他看來,蒸汽機、內燃機和電力革命,使機器替代人類體力勞動,火車、汽車、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打通了地球的地理邊界;計算機和互聯網使電腦替代了人類腦力勞動,同時打通了世界的信息傳輸邊界。

今天我們可以用微信全球同步信息,而區塊鏈使價值傳輸打破了地理位置和行業的藩籬,使價值傳輸更安全,更快捷,更自由。

這也是徐小平那句「區塊鏈革命已經到來,這是一場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偉大革命」的名言由來。(當然,良心說,老徐的這句話也有私人利益在裡面)

現在不少企業,談到區塊鏈就害怕,怕抓不住這次時代性機會。朱嘉偉認為,要擁抱區塊鏈,首先要清楚區塊鏈是怎樣的技術和工具。

區塊鏈技術是集成了分散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要擁抱區塊鏈,就要清楚了解下面問題:

1.你對區塊鏈是否了解,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有哪些?共識機制、智能合約、分散式賬本、加密演算法等?

2.你所在領域區塊鏈技術是非用不可嗎?

3.你能藉助區塊鏈技術給你的領域帶來什麼變革:生態系統重組?生產關係重構?信任基石?效率提升?

4.你所在領域是中心化效率高還是去中心化效率高,二者是否可以結合?

5.你要用區塊鏈技術開發公鏈還是藉助公鏈?藉助哪種公鏈,之間是否有過技術優劣勢對比?

6.你做公鏈,用什麼共識機制,是否對各種共識機制的優劣勢做過對比?是否支持智能合約?

7.你的領域裡通證(Token)是否必須,通證的作用,是激勵,是治理,是分紅,還是融資?

8.你用區塊鏈技術,是做行業公鏈平台,是做具體應用,是否有技術支撐?

9.你做行業應用,是有資源支撐,資源支撐的力度有多大,是否有意願自我革新?

10.你加入區塊鏈和通證(Token)浪潮的決心有多大?

2018,關於區塊鏈的六個預測

今年區塊鏈熱潮席捲全球,但朱嘉偉說,區塊鏈不是萬能的但也不是萬萬不能的,任何一個新生事物都有兩面性。

在演講中朱嘉偉表示,區塊鏈重點解決的是價值流通的問題,它使價值傳輸更快、更安全、更自由,由此帶動方方面面的商業模式創新。

十年以後,人們可能會把各種權益證明,比如門票、積分、合同、證書、點卡、證券、許可權、資質等等全部拿出來通證化(tokenization),放到區塊鏈上流轉,放到市場上交易,讓市場自動發現其價格。

同時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可以消費、可以驗證,這是緊貼實體經濟的。

隨便朱嘉偉也對區塊鏈技術在2018年的發展,進行了以下預測。

基礎設施將不斷完善;

區塊鏈行業領域創新會持續細化延伸;

「區塊鏈+」將不斷滲透到各個領域;

融資估值回歸合理;

行業監管體系完善、行業自律規則普及;

以技術為王,保證更多項目的落地,帶動多個行業的持續繁榮。

目前全球很多公司已經開始了對區塊鏈應用的探索。例如Yeecall 成立於2015年,目前有3000W的用戶,覆蓋227個國家,平台用戶相互交易轉賬,為Yeecall突破社交平台進入全行業生態提供了契機。

2018年2月10日,網易推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項目——網易星球,通過區塊鏈加密存儲技術,幫助用戶管理數字資產,將每個人的社交、娛樂、購物、出行等等方面產生的行為,進行數據化,價值化。並引入合作企業,在平台進行「價值交換」,最終實個人數據價值的流通。

朱嘉偉表示,現在很多國家已經開始了在區塊鏈領域的「搶跑」,泡沫也許存在,但泡沫的存在,恰恰是因為人們對區塊鏈「紅利期「的追求。區塊鏈就算是泡沫,我們也必須擁抱,因為不參與才是最大風險。

因為這個世界上什麼東西才能打破階級固化呢 唯有新鮮事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細投資 的精彩文章:

TAG:精細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