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戚家軍九戰九勝台州之戰後徹底消滅倭寇

明朝戚家軍九戰九勝台州之戰後徹底消滅倭寇

原標題:明朝戚家軍九戰九勝台州之戰後徹底消滅倭寇


台州之戰指的是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至五月發生的戰爭,在明抗倭的戰爭中,參將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台州(今浙江臨海)附近的新河、花街、上峰嶺、長沙等地連續九次挫敗倭寇的著名戰役。史稱「台州大捷」,亦稱「台州九戰九捷」。台州之戰最後的結果是戚繼光所帶領的軍隊以少勝多、多火器兵種協同,最後戰勝了倭寇。在明朝九站九捷中結束了這場戰爭。


台州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戚繼光的這種軍事思想也是在中國戰爭史上較早的,對後世的用兵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戚斷光在作戰中還採取了集中兵力,擊破各個地方,所以才能連續九戰九勝,徹底消滅了倭寇。這些在中國戰爭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背景:


元末明初,日本正處在南北朝分裂時期,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伐。在戰爭中失敗了的封建主,就組織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掠騷擾,歷史上稱為「倭寇」。明初,國力強盛,重視海防設置,倭寇未能釀成大患。


正統以後,隨著明朝政治的腐敗,海防鬆弛,倭寇禍害越來越嚴重。嘉靖年間,倭患尤甚。其原因一是明世宗昏庸腐朽以及嚴嵩的奸貪狠毒,庇護、縱容通倭官吏,打擊、陷害抗倭將領。二是嘉靖年間,由於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對外貿易相當發達。沿海一帶私人經營的海上貿易也十分活躍。

滔天罪行這些海商大賈、浙閩大姓為了牟取暴利,不顧朝廷的海禁命令,和「番舶夷商」相互販賣貨物,他們成群分黨,形成海上武裝走私集團,有的甚至亡命海外,勾結日本各島的倭寇,於沿海劫掠。這些海盜商人如王直、徐海等,與倭寇勾結,使得倭患愈演愈烈。


倭寇的滔天罪行,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嚴重的災難。被激憤的中國人民紛紛組織起來,進行抗倭的自衛鬥爭。


台州海岸700餘里,是倭寇侵擾的重點地區。四十年春,倭寇2000餘人,戰船50餘艘集結於寧波、紹興外海,偵探虛實,伺機入犯。戚繼光偵悉倭寇企圖後,於四月十二日親督舟師出巡海上。倭寇得悉明軍有備,離去。



戰役過程:

嘉靖四十年(1561)春,戚繼光率部於龍山大敗倭寇,追至雁門嶺。倭寇乘虛分兵三路進犯台州。倭寇兵至新河,戚繼光夫人發動婦女,配合守軍守城。城上旌旗招展,銃炮聲、喊殺聲連天。倭寇遠遠望去,以為城中早有防備,不敢貿然進攻。戚繼光獲悉後,即派唐堯臣部援新河,將倭寇擊潰。


新河戰時,戚繼光主力進抵台州,同倭寇於離台州數里的花街交戰。戚繼光率部以火器挫敵勢,又窮追,倭寇大半淹死水中。


農曆四月二十五日,倭寇二千人,抵台州東北的大田。戚繼光主動迎戰,於白水洋東之上峰山設伏,待敵人入峽谷進伏擊圈後,集中兵力攔腰襲擊,鳥銃突發,奮勇衝殺。倭寇忙以一字陣以守為攻。戚軍以鴛鴦陣對敵,倭寇大敗,退居小山,並搶先登上界嶺,拚死抵抗,戚軍冒死仰攻,一舉摧毀之。計殲敵三百四十四人,擒倭寇首領。


上峰戰後,原自寧海團前逃跑的倭寇,聚眾二千,聯船十八艘,於五月十七日在長沙(今溫嶺東南)登岸。戚繼光水陸聯合作戰,大敗倭寇。戚繼光在一個月的時間,連獲新河、花街、上峰嶺、長沙等役勝利,九戰九勝,全殲侵犯台州的倭寇。


戰役點評:


此役,是中國戰爭史上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充分體現了戚繼光的軍事思想:充分發揮火器威力,在火力掩護下實施衝鋒,火力與衝鋒密切結合,即使用各種性能火器的兵種協同作戰。


這在中國戰爭史上是較早的,對後世用兵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戚斷光在作戰中還採取了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先打危害重大之敵,其次殲滅其餘的戰法,而且關鍵時刻判斷準確,機動迅速,故能連續九戰九勝,徹底消滅了侵犯台州的倭寇。


歷史小問題:戚繼光台州之戰,結果如何,有何意義?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台州九戰九捷,共擒斬倭寇一千四百多人,焚、溺死四千多人,取得了抗倭的重大勝利。

台州之戰使侵犯台州的倭寇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與此同時,其它將領也在寧波、溫州一帶和倭寇交戰十多次,取得重大勝利,浙江倭患基本平息,這也從根本上扭轉了倭寇在南方地區的優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深史界 的精彩文章:

TAG:深深史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