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漲知識:宇航員為何在太空中不得醉酒?

漲知識:宇航員為何在太空中不得醉酒?

Image copyrightNASA

Image caption

航空站

翱翔在距地球數千英里的太空中,進入廣袤漆黑的未知世界,是一項艱苦卓絶的挑戰。這總讓人感到壓力山大並驚心動魄。那麼,宇航員為什麼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樣,在結束了一天工作的時候來杯雞尾酒讓自己放鬆放鬆呢?

遺憾的是,對於希望能來上一口的太空探險家們,那些將他們送上像國際空間站的政府機構普遍禁止他們沾染酒精飲料。

但是很快,普通人可能馬上就會有機會向太空進發,以平民旅行的方式去探索並開拓火星。那麼,像這種令人枯燥乏味,單程就要花上好幾年時間才能完成的太空旅行中,痛飲一番應該是允許的吧?或者至少在火星上配備能夠自釀美酒的設備?

事實上豪飲在歷史上與太空探險有一種複雜的關係。讓我們來看看喝了酒的航天員究竟會發生什麼,如果我們開始為進入太空的人類提供更多美酒,又會發生什麼。

人們普遍認為,當一個人處在高海拔,醉酒會讓你頭暈得更快。因此,航天飛行時飲酒會給人體帶來更加奇怪的感覺,這種想法看似符合邏輯,但可能並不正確。

事實上有證據表明,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這個謎題就已解開。1985年,美國聯邦航空署(US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UFAA)進行了一項研究,以監測人在模擬的海拔高度飲酒,是否會影響執行複雜任務時的表現和唿氣酒精儀的讀數。

在這項研究中,17名男子被要求分別在地平面和一間模擬海拔12,500英尺處(3.7公里)的房間內都喝下一些伏特加。然後,他們被要求完成各種任務,包括心算、用操縱桿在示波器上跟蹤燈光,以及各種其它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不論根據唿氣酒精儀的讀數或者完成任務的表現來看,酒精和海拔高度沒有對應關係"。

所以,人乘坐飛機時醉得更快是個傳說?紐約州立大學波茨坦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Potsdam)的社會學榮休教授戴夫·漢森(Dave Hanson)研究酒精及飲酒超過40年,他認為確實如此。他說:"我無法想像它(在太空中飲酒)會有什麼不同。"

他認為高原反應可能類似於宿醉,但它也可能類似於喝醉。他說:"如果人們沒有在適當的大氣壓力下,他們也會覺得像喝醉了一樣。"

相反,那些聲稱在飛機上比平常醉得更快的人,可能只是經歷了"心理醉酒"(think-drink)效應,這種效應多年來已被廣泛研究。它表明,如果人們認為自己喝醉了,那他們的一舉一動會像真的喝醉了一樣,而實際上並不是真的喝酒了。

漢森指出:"如果人們乘坐飛機時,不管為什麼,他們腦子裡覺得酒精會對他們產生與平常不同的影響,那麼他們就真的覺得酒精對他們產生了不同的作用。"

所以,如果酒精對人體的沒有額外的身體效應,那麼在國際空間站上睡前小啄一杯應該不是大問題,對吧?大錯特錯。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約翰遜航天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的發言人丹尼爾·G·霍特(Daniel G Huot)表示:"酒不能帶上國際空間站。在國際空間站,酒精和其它揮發性化合物的使用受到控制,因為這些化合物可能對空間站的水凈化系統產生影響。"

此,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甚至沒有被提供含有酒精的產品,例如漱口水、香水或剃鬚潤膚露。如果在國際空間站上飲酒狂歡,濺出來的啤酒可能存在損壞設備的風險。

然後是責任的問題。我們不允許汽車司機或飛機飛行員喝醉後駕駛,所以同樣的規則適用於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並不奇怪,畢竟這是在造價高達1500億美元的國際空間站在接近真空的太空中以高達1,7200英里/小時的時速飛行。

然而,回到2007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成立了一個負責調查宇航員健康狀況的獨立委員會,稱該機構歷史上至少有兩名宇航員在發射凖備期內大量飲酒,但仍然被允許上了飛船。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安全負責人在隨後的審查中並沒有發現支持這一指控的證據。宇航員在發射前12小時是嚴禁飲酒的,因為他們需要保持完全的思考能力和清醒的意識。

出台這一條例的原因已經很清楚了。在1985年美國聯邦航空署開展的關於酒精在不同海拔高度所產生的影響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得出結論不以事小而為之。無論參與測試的人員在什麼海拔高度喝酒,其酒精測量儀的讀數都是一樣的。他們的行為表現受到的影響也相同,但如果提供給測試人員安慰劑,則身處高空比身處海平面的行為表現要更差一些。這表明,無論是否攝入酒精,海拔高度可能對心理表現有輕微的影響。研究的結論是"攝入酒精後的表現其安全範圍等諸如此類仍會受到進一步削弱"。

禁止享用啤酒等有泡沫的飲料,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液體和氣體會在宇航員的胃裡不停地翻滾,導致他們不斷地打嗝。

然而,儘管有嚴格的條例,這並不意味著太空中的人類不會接觸發酵液體。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了大量涉及酒精的實驗,但沒有一項引發豪飲的情況,所以還沒有人真正了解太空中人體對酒精會有怎樣的反應。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新聞秘書斯蒂芬妮·席爾霍爾茨(Stephanie Schierholz)表示:"我們研究了太空中宇航員身體的各種變化方式,包括微生物層面的。而且我們有一個完善的營養計劃,以確保他們的身體獲得保持健康所需要的營養。顯然,在實施"太空實驗室"(skylab)項目時,他們曾考慮將雪利酒與宇航員一起送到太空中,但宇航員在零重力飛行時飲用雪利酒的測試結果並不太好。"

席爾霍爾茨補充說,在測試中使用雪利酒"引發嘔吐反射,公眾也反對"。

也許最令人驚訝的是,人類在月球表面上喝的第一種液體是葡萄酒。前美國宇航員巴茲·奧爾德林在採訪和他撰寫的書中表示,1969年,在和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走出登月艙之前的聖餐禮上,他小小地啜了一口葡萄酒。這一儀式發生在與地面的通信暫停期間,因此這一過程從未被播出。

雖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對太空中酒精的使用有嚴格的規定,但過去俄羅斯在這方面似乎更為寬鬆。在其"和平號"空間站上,宇航員允許喝點干邑和伏特加。當他們發現國際空間站將嚴格禁止飲酒時,顯然有不少怨言。

然而,酒精飲料仍然能找到進入國際空間站的門路。2015年,日本釀酒商三得利(Suntory)的全球創新中心(Global Innovation Center)將該公司一些獲獎的威士忌運到國際空間站,參與一項旨在驗證"能否通過利用微重力環境增強酒精飲料醇厚度"的實驗。換句話說,在微重力下酒的陳釀過程可能不同,導致它的陳釀進程更快、味道更好。對此,地球上的每家釀酒商都想了解更多。

幾年前,即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贊助了一個試驗,研究微重力環境對威士忌與輔助釀造過程的焦橡木的影響。在太空中逗留將近1000天後,用於測試的威士忌的單寧成分保持不變,但是太空中橡木顆粒產生了更高濃度的能賦予風味的木質素分解產物。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表示:"這種試驗不僅是對麥芽威士忌行業,而且對整個食品和飲料行業都有啟發。送上國際空間站的威士忌與對照樣品之間的風味差異是如此顯著,需要進一步分析以破解不同口味產生的原因。"

因此,即使宇航員自己被禁止在飛行期間飲酒,但他們正在做的工作可以提高在地面上酒的質量。

執行火星登陸任務的人將遠離家鄉幾年,而不是幾個月,因此可能會有人提出禁止飲酒的規定應當稍許放鬆。

然而,像漢森這樣的專家認為,繼續禁止飲酒並沒有什麼害處。除了實際的安全問題,飲酒還可能有其它挑戰。漢森認為,地球人有許多社會文化方面的差異,而且人連續幾年時間呆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很容易突然情緒爆發,這些因素也都使飲酒問題變得更棘手。

他說:"這是一個政治問題,也是一個文化方面的問題,但不是一個科學上的問題。這將是一個潛在的衝突領域,因為人們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他們所持的態度也不同,"如果你與穆斯林(Muslims)、摩門教徒(Mormons)或禁酒主義者分配在同一房間怎麼辦?

"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內呆在一個局限的空間里,那麼協調不同文化觀點就是一項需要"儘早解決"的問題,"漢森提出。

所以,當宇航員在航天飛行期間,還將不得不滿足於通過欣賞外面的景色來振作精神,而不要指望沉溺於烈酒中。我們留在地球上的人,則可以凖備好適量的香檳美酒,以迎接他們的歸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碼潮流 的精彩文章:

未來科技:讓你能直接喝髒水的神奇吸管!中國有嗎,我買一打!
申請美國簽證變嚴了,社群帳號、email資料全被看光光

TAG:數碼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