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賽為本土精英搭台 期待更多李昊桐

中國賽為本土精英搭台 期待更多李昊桐

體育大生意第

1385期,歡迎關注最好的體育產業信息平台

本文作者:羅冉峰

體育大生意記者

陳昌平,重慶保利高爾夫球會的一位駐場教練。一時間,他成為多家高爾夫媒體聚焦的對象。

3月23日,2018賽季美巡系列賽-中國(下稱「美巡中國賽」)第二站重慶公開賽次輪,34歲的陳昌平打出68桿、低於標準桿四桿,落後榜首三桿排名第二位。而在半程領跑者威廉·哈羅德收桿之前,陳昌平更是一度佔據榜首。

陳昌平穿著保利球會提供的比賽服,假如他成功了,還將為球會贏得巨大聲譽,堪稱多贏

一位在中國高爾夫圈中都可謂「默默無聞」的球手,假如以「黑馬」姿態奪得冠軍,再假如乃至爭取到明年晉級到美國本土的韋伯網巡迴賽——這將是中國高爾夫界一個全新的勵志故事。

締造更多這類勵志故事,正是美巡系列賽-中國當初創辦的目的。

創立:中國球員直通美巡的良機

2014年,世界頭號職業高爾夫巡迴賽美巡賽,首次在東半球設置衛星巡迴賽。新生的美巡中國賽屬於美巡賽體系中第三級別的巡迴賽。在美巡中國賽中表現出色的球員可獲得世界排名積分,而位居巡迴賽獎金榜前五的選手,更可從美巡中國賽畢業,升級參加第二級別的巡迴賽——韋伯網巡迴賽。

韋伯網巡迴賽的佼佼者則可以最終奪得美巡賽的成員資格。換言之,美巡中國賽是晉陞到美巡賽頂級賽場的起點。

「美巡中國賽」,顧名思義,這是針對中國全新開發的巡迴賽。中國球手從此擁有更直接的衝擊頂級巡迴賽的途徑。

梁文沖目前主力征戰日巡賽,過去他是中國高爾夫的旗幟人物

中國職業高爾夫發展多年,程軍、張連偉、梁文沖、吳阿順等每一代的代表性球手,過去只有為數不多的機會,去爭取世界兩大巡迴賽——美巡賽和歐巡賽——的參賽名額。或者參加兩大巡迴賽聯合認證的國內賽事,或者以「外卡」身份出席一些巡迴賽在其他國度的分站比賽,或者通過一些特定方式(例如資格賽)去直接衝擊四大滿貫的入場券。

想穩定參加頂級巡迴賽?機會更加稀少。中國球員需要在那些雲集頂級球員的賽事中奪得冠軍,才能成為巡迴賽的常規會員——這在競技上充滿難度;要麼考慮一下兩大巡迴賽的資格賽,到美國或歐洲本土連續闖關——這涉及到漫長旅途和資金壓力的挑戰。

但美巡中國賽為中國球員打開方便之門。設立了「中國-美國-美巡」這樣的三級成長階梯後,中國球員至少可以在家門口就發起挑戰,並且為海外征戰提前積累資本。

變故:大好形勢下突然停擺

然而,本來定位為為中國球員提供「福利」的美巡中國賽卻命途多舛。2014年剛成立時,一批中國球員認為美巡中國賽的陣容中存在大量海外球員,這些海外球員搶了中國球員的獎金和積分。美巡賽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葛國瑞回憶當時遭遇各種口誅筆伐的局面時,用漢語聲情並茂地說:「他們說美巡中國賽是『狼來了!』」

這批不滿美巡中國賽的中國球員一度發起了簽名抵制活動。不過後來他們都開始想辦法加入美巡中國賽。改變觀念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現實形勢。2014年,他們還可以選擇中錦賽作為其征戰職業高爾夫的舞台。可惜中錦賽經營艱難,到2015年時無法再維持。再固執的球員,在「沒球打」的壓力下,都必須「轉變觀念」。

度過兩年平安期後,美巡中國賽卻再度陷入風波。2017年,美巡中國賽從中國職業高爾夫賽事的版圖上消失。接替其中國職業高爾夫標誌性巡迴賽角色的是中巡賽。這個名字代表了中國職業高爾夫在巡迴賽體制方面的早期探索。如今重新浮出水面,中巡賽又有新的賣點:具有世界排名積分。

勢頭向好的美巡中國賽突然離開,消失已久的中巡賽突然亮相。坊間的流言蜚語一時四起。

今年年初,葛國瑞接受《高爾夫雜誌》採訪時,曾正面解釋美巡中國賽停辦一年的原因——重組賽事。

美巡賽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葛國瑞接受體育大生意專訪

「君問歸期未有期」。重組賽事可能是導致賽事暫停的原因,不過不是唯一的可能。

無論還有什麼可能,葛國瑞承認了一點:重啟美巡中國賽,經歷了與中高協的一番艱苦談判。

談判雖然艱苦,葛國瑞卻表示一直滿懷信心。接受體育大生意專訪時,葛國瑞說:「我的信心,來自我對中國球員的信心!」

信心:中國球員不怯海外狼

「中國球員很有潛力,美巡中國賽是給他們創造一個發揮潛力的舞台。」葛國瑞如此解釋美巡賽遠涉重洋投資中國高爾夫的初衷。

美巡中國賽初創之時,在「狼來了」的聲浪之下,這一「初衷」看上去非常無力。不過經歷三個賽季之後,中國球員的潛力確實得到體現。

李昊桐、竇澤成、張新軍先後從美巡中國賽畢業,登陸韋伯網巡迴賽。其中身為「95後」的李昊桐和竇澤成分別是2014年和2016年的獎金王。創立三年誕生兩位中國狀元,美巡中國賽用事實證明了它當初對中國球手的慧眼。

「誰是下一個李昊桐?」美巡中國賽經常以這個疑問句來激勵參賽選手

三位中國球手的出色發揮反過來成為美巡中國賽的活廣告。這也是2017年美巡中國賽停擺後圈內普遍惋惜的原因。

外界在惋惜,美巡賽本身則在爭取。談判需要籌碼,美巡賽與中高協談判的最大籌碼,就是美巡中國賽的中國畢業生的成績。

2016年,李昊桐在征戰韋巡賽的間隙回國參加Volvo中國公開賽,一舉奪冠,贏得一張歐巡賽成員卡。

在更關鍵的2017年談判年,李昊桐7月獲得英國公開賽季軍,創造中國內地球手在四大滿貫的最佳戰績紀錄。8月,2016年美巡中國賽的畢業生竇澤成和張新軍從韋巡賽脫穎而出,成功升級到美巡賽。兩人是美巡賽歷史上頭兩位來自中國內地的美巡賽成員。

美巡中國賽當初說要把中國球員送到美巡賽。這一願景通過竇張二人的「兩級跳」實現了!李昊桐更加一躍為中國高爾夫全新的旗幟性人物。

竇澤成在2017賽季韋巡賽中收穫一場勝利,這是他最終成為美巡賽成員的關鍵

美巡中國賽回歸的消息,宣佈於2017年10月的世錦賽-滙豐冠軍賽期間。葛國瑞透露,雙方在達成回歸意向後,還就各種細節討論了四五個月。按此推算,美巡中國賽大概是5、6月份時取得談判方面的突破性進展。

而中國球員的幾大突破在這一時間點之後,相信這有助於提高談判的效率。效率的提高又保證了2018年能迎來完整的新賽季。因為賽事籌備必須在拿到舉辦批文後才能展開,所以假如中高協再遲一點開綠燈,2018賽季就未必能維持完整賽季的規模、全年共設14場賽事。

驚喜:美巡中國畢業生在世界舞台為國爭光

2018賽季美巡中國賽在3月正式打響。3月15-18日在成都舉行揭幕戰,一周後轉戰重慶。

這兩周的比賽進程繼續證明,美巡賽對中國球員的判斷沒有失准。成都錦標賽中,中國香港小子黑純一連續三輪領先,直到決賽輪才遺憾崩盤,不過這已足以證明球員的潛質。重慶錦標賽上,又有陳昌平這樣的「黑馬」脫穎而出。

同一周還有更大的喜事。李昊桐出征世錦賽-戴爾比洞賽。這場賽事雲集世界排名前64的球員,過去以每兩人一組不斷淘汰的形式決定冠軍,如今則採用「小組賽-淘汰賽」的賽制。

李昊桐在賽事上的戰績不佳,小組賽三戰皆負。但沒有人求全責備,因為這已經是中國高爾夫的新突破——李昊桐成為首位參加世錦賽比洞賽的中國內地球手。再看看他所輸的對手,喬丹·斯皮思和查爾·舒瓦特澤爾都是大滿貫冠軍,帕特里克·里德則是出色的比洞高手,代表美國隊贏得過1屆萊德杯、兩屆總統杯——與這些成名高手正面對戰,是一次難得的學習體驗。

作為「中國才俊」的代表,李昊桐在世錦賽比洞賽上正面挑戰「世界才俊」的代表斯皮思

美巡賽在世錦賽周往往會「一周兩賽」:高排名的球手打世錦賽,其他成員打另一場支線賽事。美巡賽新生張新軍本周就參加了這樣一場支線賽事——蓬塔卡納錦標賽。兩輪過後,張新軍處於爭冠的有利位置,落後榜首三桿排名第四。與陳昌平類似,張新軍在比賽過程中也一度排名榜首。

無論是在美巡中國賽內部,還是那些通過美巡中國賽走向更廣闊天地的中國球員,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締造中國高爾夫發展的新驚喜。葛國瑞感嘆:「我對中國球員有信心,但我也沒想到他們進步這麼快。我本以為有部分球員進入到韋巡賽已經是很值得高興的成就,但美巡中國賽成立短短四年,就已經培養出真正征戰美巡的中國球手,實在太令人驚喜。」

經驗:用強者激活潛在強者

中國球手能打破「狼來了」的妄自菲薄,藉助美巡中國賽快速成長,最主要得益於美巡中國賽確實是一項模範式的職業高爾夫巡迴賽。

以賽事組織為例,美巡中國賽的賽場設定、規則制定、後勤管理等方面均由美巡賽官方親自主導,其標準高度與美巡賽一致。賽事本質有保證,有利於球員發揮高水平。

賽事組織的高標準化惠及所有球員,而對中國球員來說,更重要的一點是,美巡中國賽本身具有開放性,本質上乃國際聯賽。於是,來自美國、英格蘭、愛爾蘭、日本、韓國、泰國等地區的較高水平球手紛紛加入,提升了賽事整體的激烈程度。有實力的中國球員能在這種良性競爭環境中不斷進步。

重新啟航的美巡中國賽由美巡賽與盛開體育聯手打造

美巡賽主席傑伊·莫納漢在美巡中國賽回歸的發布會上說。「只要球員們有勇氣、有才華來到美巡中國賽,夢想就有可能成真。」葛國瑞對這一句話進行了進一步解讀。「為什麼大家都批評『狼來了』的時候,我們沒有選擇限制國外球員?因為我知道中國球員有能力在直接競爭中脫穎而出。」

管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鯰魚效應」。沙丁魚被打撈起之後,漁民在沙丁魚之間中放進一兩條鯰魚。沙丁魚會因為強敵的來臨而加強活力,從而在運輸途中保持「生猛」。

「鯰魚效應」本質上是一個雞湯故事,相關說法純粹杜撰。但是它想表達的思想卻有一定道理:用強者來激活潛力強者。

把狼扔進羊群中,狼會把羊吃掉。但如果羊群里有牧羊犬看守,牧羊犬會向狼發起攻擊,隨時能把狼咬成重傷。沒有狼,牧羊犬也許只會得過且過,永遠無法了解自己的真正實力。

美巡賽國際巡迴賽及賽事執行副總裁保羅·約翰遜接受體育大生意專訪時說:「美巡賽與世界各大巡迴賽都有良好的合作,包括歐巡賽、亞巡賽、澳巡賽、日巡賽、南非陽光巡迴賽等。而在中國直接開闢一項三級巡迴賽,是看好中國高爾夫的長遠發展。我們會繼續儘力運營這項賽事,直到賽事規模達到市場可容納的最高程度為止。」

前途:中國職業球員迎來好時代

2018年的中國職業高爾夫市場,也迎來空前的火熱。因為美巡中國賽的加入,今年將有兩項可提供世界排名積分的巡迴賽在中國內地舉行。另一項是去年重啟的中巡賽。

隨著國內的巡迴賽環境越來越規範化,球員的機會更多、選擇更豐富。不過要保持這種勢頭,需要兩大巡迴賽保持良性運作。

美巡賽國際巡迴賽及賽事執行副總裁保羅·約翰遜告訴體育大生意,沒有計劃開闢更多的第三級別巡迴賽。這意味著美巡中國賽是十分珍貴的爭取美巡資格的舞台

因為落實開賽的時間較晚,美巡中國賽整體招商仍在進行中。如今在合作方盛開體育的幫助下,美巡中國賽正在與多家品牌洽談贊助事宜。葛國瑞透露,有一定合作機會的品牌主要來自航空、汽車、金融、酒類等領域。

此前美巡中國賽的冠名贊助商是平安銀行。「就健康運營而言,之前美巡中國賽已經基本實現自給自足,即不依賴於美巡賽總部的支持,也能基本達到收支平衡。」葛國瑞說。

同時葛國瑞強調,美巡中國賽對盈利方面考慮不多。「我們的本質是一個職業高爾夫球員協會,莫納漢為球員打工,我也為球員打工。」葛國瑞笑說,「美巡中國賽首要服務的對象是球員,然後是球迷。在此基礎上如果有一定的商務收益,我們當然會十分高興,球員也會收穫更大的效益。」

成都錦標賽的人氣令人驚喜,據稱4輪進場人數1.5萬。對於一項三級巡迴賽來說,這種人流量對招商很有幫助

2018賽季美巡中國賽每一分站的總獎金為150萬人民幣(摺合約23萬美元)。這獎金額度比同為美巡三級巡迴賽的加拿大麥肯錫巡迴賽(每場20萬美元)和美巡拉美賽(每場18.5萬美元)都要高。這再一次反映美巡賽對中國業務的重視。

因為賽事級別定位問題,美巡中國賽很難出現什麼「球星級」的人物。不過反過來,「草根」正是美巡中國賽的魅力之一。張新軍球童出身,慢慢憑自己的努力先後獲得世錦賽、世界盃的參賽機會,然後最後憑美巡中國賽打響躍入美巡賽龍門的前奏。陳昌平當初也是球童出身,能不能複製張新軍的神奇?與竇澤成一起贏得過全運會金牌的曹一能不能緊隨昔日隊友之後?比李昊桐還年輕一歲的陳子豪未來能不能走向世界?……隨著美巡中國賽的底蘊日漸深厚,更多中國球員將在這片賽場完成職業生涯的蛻變,然後再把與李、竇、張同樣傳奇的故事向後傳承。

正所謂,英雄莫問出處。將會有人受到這些故事的感召,毅然投入高爾夫世界。中國的職業高爾夫圈子就這樣逐漸百川匯海,掀起越來越強的風波。

有一點比較可惜。陳昌平本周大概沒機會率先譜寫傳奇故事。他在重慶錦標賽第三輪打出77桿高桿,排名下滑到並列16,與榜首有10桿差距。葛國瑞也談到相關的問題:「美巡中國賽最大的挑戰在於,我們搭建了平台,但最終中國球手是否能成功,是靠他們自己的成績說話。」

不過陳昌平的挫折也不是世界末日。在高爾夫世界,持續領先最後時刻崩盤的例子俯拾皆是。這一類經歷其實也是為未來的成功積累經驗。羅里·麥克羅伊在2011年美國大師賽四桿領先進入末輪,卻在決賽里打出80桿。不過他在下一場大滿貫美國公開賽中立馬以破紀錄的桿數拿下職業生涯首座大滿貫。

關於成功和挫折的經驗,美巡賽積累了很多——這造就了它發展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職業高爾夫巡迴賽。美巡系列賽-中國帶來了美巡賽的經驗,只等中國球員繼續以自己的實力證明這一投資的正確。

註:本文所用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育大生意 的精彩文章:

跑渣還是跑神?戶外運動專家毅道體育要為跑者評估戰鬥力

TAG:體育大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