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製作天珠的材料

製作天珠的材料

製作天珠的幾種瑪瑙玉髓礦物

天珠及其他類型的蝕花瑪瑙珠都是玉髓製作的,它的主要成份是一種隱晶質的二氧化硅。與水晶有明顯的菱形晶體排列不同,玉髓的岩石結構是由微小的石英(二氧化硅)微纖維和少量的斜硅石(摩斯硬度6)混合組成的礦物,斜硅石是另一種不同於石英的單斜晶系二氧化硅礦物。玉髓的多孔結構使礦石可以被化學試劑滲透,從而使內部發生化學反應(染色)成為可能。這種反應可以使礦石呈現一種比塗畫在表層的顏料保存的更為持久的色彩。上一篇公眾號文章已經講過天珠和蝕花瑪瑙的製作工藝,這一篇主要介紹和認識製作天珠的礦物材料。

玉髓是對隱晶質二氧化硅礦石的總稱,摩斯硬度6-7度。(摩斯硬度-石材的硬度,一般用摩斯硬度表示,在摩斯硬度表中最高硬度為10,最低為1。這個標準是由奧地利礦物質學家Mosh在18世紀初提出)。玉髓實際上與玉是不同的礦石。玉髓的礦物名稱來源於拉丁文,玉髓有很多變種,這些變種便是玉髓的不同品種,其中常見的有纏絲瑪瑙、紅玉髓、碧玉、綠玉髓、雞血石、苔蘚瑪瑙、條紋瑪瑙等。

纏絲瑪瑙,玉髓常見的一種,特點是有透明度和不同色彩構成的圖案,而不透明的瑪瑙有時也指碧玉。纏絲瑪瑙和條紋瑪瑙都是不同色彩的條紋組成圖案。不同的是纏絲瑪瑙的條紋是多色的曲線或折線,呈同心狀分布,而條紋瑪瑙的條紋大致呈平形狀。纏絲瑪瑙也有纏絲圖案之外的紋樣。如一些帶有天然風景圖案或有樹枝圖案的,習慣上稱為風景瑪瑙。

條紋瑪瑙,專門指黑白條紋構成的纏絲瑪瑙。使用這種材料製作珠子珠飾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流行於古代印度、中亞、西亞、地中海廣大地區的有眼板珠就是用黑白條紋瑪瑙製作的。

紅玉髓,也有翻譯成「肉紅玉髓」,一種透明半透明、紅色棕色變化的玉髓,紅玉髓的色度可由淺紅色、淺橙色至暗紅乃至黑紅的變化。還有人將顏色更暗硬度更高的紅玉髓稱為暗紅玉髓,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區別,而對於長期接觸玉髓類礦石的工匠則相對重要,暗紅玉髓的摩斯硬度更高、質地更粗糙,所需要的技術尤其是拋光技藝不同與肉紅玉髓。紅玉髓從印度河谷文明起就被用來製作蝕花瑪瑙,鐵器時代隨著蝕花瑪瑙珠子和工藝的流傳被廣泛使用。

苔蘚瑪瑙,也稱水草瑪瑙,有類似苔蘚和水草的纖維狀包裹體,儘管得名於此,苔蘚瑪瑙實際上不包含任何有機物,而是形成於風化的火山岩。苔蘚瑪瑙容易與一些帶天然風景圖案或有樹枝圖案的纏絲瑪瑙像混淆,注意苔蘚瑪瑙的背景通常是透明的,因而其「苔蘚」或「水草」的包裹體呈三維效果。

綠玉髓,也稱綠瑪瑙,名稱來自希臘語。通常呈蘋果綠,半透明,有時也呈暗綠色,色彩由礦石所含氧化鎳所致。綠玉髓比紅玉髓相對少見一些,在古代珠飾中並不是最受歡迎的色彩。

雞血石,也稱血石,名稱來自希臘語。源自古老的有關礦石的概念,即使用礦物反射光想的方式。典型的雞血石不透明,呈深綠色帶有血紅色斑點,因而稱「血石」。雞血石被認為具有魔法,大普林尼記載了魔法師用雞血石實施隱身術,另一些希臘和羅馬作家則描述了雞血石可以用來祈雨、製造日食、占卜等。

製作天珠的材料

製作天珠的材料是纏絲瑪瑙。這種材料是刻意選擇的,這與製作天珠的工藝有關。天珠就工藝而言是蝕花瑪瑙的一種,即對天然玉髓進行人工染色和施加圖案的技術。人工染色對隱晶質的玉髓有效,而顯晶質的晶體則不易被染色。

無論是結晶完美的水晶還是結晶不夠完美的石英,都不易被染色或改色。這從工藝不夠完善、殘留有天然質地的天珠樣本(包括措思)可以看出。古人選擇纏絲瑪瑙作為製作天珠的材料,正是因為其質地較易被染色和施加其它工藝。

玉髓是石英族礦物中分布最廣的,纏絲瑪瑙是玉髓當中的一個變種。玉髓的多孔結構使礦石可以被永久性地染色和改色。古代工匠對纏絲瑪瑙這以特性十分了解,製作天珠的材料是可以挑選的。

藏名族很早就意識到了天珠與纏絲瑪瑙是同一種材料,這也許是他們格外珍視天然纏絲瑪瑙珠的原因-------藏族稱為「瓊瑟」。藏醫藥經典《晶珠本草》中將天珠列為一味藏葯藥用的成分,同時也列舉了纏絲瑪瑙作為藥用成份的性狀和功效,此外還羅列了幾種產自不同地方的纏絲瑪瑙,包括克什米爾出產的纏絲瑪瑙,稱其功效與九眼珠相同。

經常有民間說法,把天珠叫作「九眼頁岩」,如果不考慮礦物學規範。這種說法是描述性的邏輯。所描述的是製作天珠的材料本身的天然紋樣,纏絲瑪瑙材料本身不僅有饞死紋樣,還不時的出現圓圈形狀的「眼睛」圖案。因而藏族將其稱為「九眼頁岩」。一顆帶有天然眼睛紋樣、色彩漂亮、質地細膩的纏絲瑪瑙瓊,在藏族心中同樣價值不菲。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格有物 的精彩文章:

天珠的製作工藝

TAG:古格有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