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推薦】響應五一口號的兩位華僑領袖

【推薦】響應五一口號的兩位華僑領袖

原標題:【推薦】響應五一口號的兩位華僑領袖


來源:人民政協報


1948年4月30日,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中共中央發布的五一口號,不但表達了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無黨派民主人士政治心愿,也代表了海外華僑的政治心愿,同時激發起成千上萬的海外僑胞的政治熱情,調動了廣大僑胞建設祖國的積極性。

對於著名南洋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和著名美洲華僑領袖司徒美堂而言,五一口號同樣別具深意。兩位在中國近代史上頗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懷著激動的心情,不懼反動勢力阻礙,不顧年高體弱,不遠萬里奮身回國,參與人民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受到全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和海外華僑華人的擁護。



出席第一屆政協會議的海外華僑代表。前排左起:陳其瑗、李鐵民、戴子良、陳嘉庚、司徒美堂、蟻美厚。第二排左起:趙令德、黃長水、周錚、庄明理、張殊明、劉斯慕、費振東。


響應五一口號的

華僑旗幟陳嘉庚


中共中央發表五一口號後,很快傳到海外,海外僑胞反映非常熱烈。


5月4日,陳嘉庚主持召開新加坡僑團大會,在海外率先響應中共的五一口號,支持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並代表新加坡120個華僑團體致電毛澤東表示響應,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緬甸、加拿大、古巴等海外各地僑團也紛紛函電錶示支持。毛澤東於10月1日給陳嘉庚等僑團複電:「陳嘉庚先生並請轉各地僑胞民主團體及一切主張民主的僑胞公鑒:5月4日新加坡僑團大會來電及各地僑團函電因交通阻隔,今始奉悉。諸先生關懷祖國,贊助敝黨5月1日對時局主張,熱心卓見,無任感佩。諸先生對各界僑胞對於召集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各項意見,尚望隨時電示,以利進行,實深期盼。」


1948年8月起,各民主黨派、各界民主人士代表陸續進入解放區,但直至1949年1月初,中央仍未得到陳嘉庚的消息。因此,1月20日毛澤東又致電陳嘉庚回國共商國是,敦請陳嘉庚早行,並懇切說道:


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建立民主聯合政府,團結全國人民及海外僑胞力量,完成中國人民的獨立解放事業,亟待各民主黨派及各界領袖共同商討。先生南僑碩望,人望所歸,謹請命駕北來,參加會議。肅電歡迎,並祈賜復。

陳嘉庚深知這封電報的特殊分量,十分自謙地給毛澤東複電,以「於政治為門外漢,國語又不通」為辭,但6月4日,陳嘉庚與其他華僑民主人士還是如約到達北平。在火車站受到董必武、林伯渠、葉劍英的歡迎。7日晚上,周恩來陪同陳嘉庚前往香山,和毛澤東、劉少奇一起暢談,陳嘉庚為抗日所做的貢獻、所受的磨難受到了充分的肯定。毛澤東說:「陳先生現在講閩南話,我講湖南話,我們通過翻譯不是交談得很好嗎?心通勝於言通啊!」


在新政協會上,陳嘉庚當選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由於陳嘉庚向來關注國旗評選一事,特別報名參加制定新中國的國旗這項重要任務,毛澤東召開了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當毛澤東拿起一張放大了的五星紅旗圖案,說:「大家都說這圖案好。我看這個圖案反映了中國革命的實際,表現了我國革命人民大團結。」參加座談會的代表陳嘉庚站起來發言,談自己的感想:「我從東北回來,我很關心國旗問題。我完全贊同毛主席講的『復字三十二號』(即五星紅旗)國旗圖案」。


9月27日,在一陣暴風雨般的掌聲中,象徵著中國人民大團結的五星紅旗獲得表決通過,陳嘉庚先生心裡洋溢著興奮和激動之情,五星紅旗將永遠飄揚在海外華僑心中。


一九四九年,陳嘉庚(左)在新政協籌備會上講話


9月21日,在新政協籌備會上,陳嘉庚以華僑首席代表身份在會上發言,表示擁護毛主席的開幕詞,擁護《共同綱領》,「願無保留地予以接受」並「努力促其實現」。會議期間,他提出七項富有建設性的提案均被大會接受,會上他當選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


1949年10月1日,他登上天安門參加開國大典,親眼目睹人民解放軍雄壯的閱兵式,充滿了作為一個堂堂中國人的無比自豪感。這一天,毛澤東應陳嘉庚等人之請,為廣大僑胞題了詞:「僑胞們團結起來,擁護祖國的革命,改善自己的地位。」陳嘉庚本人是這一題詞最努力、最勤懇的實踐者。


1956年10月,陳嘉庚當選僑聯主席,他以耄耋高齡,不顧舟車勞頓,馳驅祖國各地,提出建議、方略,致力於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特別是在推動華僑愛國大團結,鼓勵華僑支持祖國和家鄉建設方面,更起了積極作用。

陳嘉庚以「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愛國典範所產生的巨大影響,為新政協會議的圓滿成功,為民主聯合政府的順利組成,為新中國的勝利誕生,以及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一份重大的歷史貢獻。


以「美洲僑領」身份


參與祖國復興的老人


司徒美堂是美洲千百萬愛國華僑中的傑出代表。他一生追求真理、傾向進步、嚮往光明,其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都彰顯著「愛國」二字。「愛國」是其思想之核心,其愛國思想的產生與形成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必然結果。


1945年3月12日,司徒美堂提議美洲洪門致公總堂「改堂為黨」,創建中國洪門致公黨,並被選為全美總部的主席。1946年他歸國,擬以華僑政黨「中國洪門致公黨」的身份參與祖國復興。然而,蔣介石發動內戰,人民饑寒交迫,使司徒美堂又一次感到失望。1947年7月,司徒美堂發表聲明,脫離中國洪門民治黨(中國洪門致公黨前身)。1948年他拒絕參加國民黨召開的「國大」,後避居香港。


1948年4月30日,中國共產黨發表五一口號,提出召開新政協主張,使老人深受鼓舞,他以美洲洪門致公堂總監督的身份,在香港招待記者,並發表聲明,公開擁護中共五一口號。他認為:不站在蔣介石那一邊,必然是站在中國人民這一邊;要打倒蔣介石,拯救祖國,就必須擁護真正愛國愛民的共產黨。並上書向毛澤東主席致敬,表示竭誠接受中共領導,堅決跟著共產黨走。1948年10月30日司徒美堂返回紐約,發動美洲華僑支持祖國的獨立解放事業。


1949年1月20日毛主席親筆寫信給司徒美堂,信中說:「團結全國人民及海外僑胞的力量,完全實現中國人民的獨立解放事業,實為當務之急」,並熱誠邀請他「摒擋公務早日回國,蒞臨解放區參加會議」。


1949年8月,他第六次回國,是回來「真正做自己土地的主人翁,掌握自己的命運」。離開美國前,雖然受到孔祥熙等國民黨人士的勸阻,但許多華僑仍然熱情地為他送行,希望他「帶著我們華僑對祖國仰望的心情回去,向毛主席致敬!向解放軍致敬!向政協大會致敬!要祖國不要忘記海外華僑的痛苦,僑胞盼望這一天實在是太久了!」


1949年9月17日,在中南海勤政殿,司徒美堂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毛澤東還特別宴請司徒美堂等華僑界愛國人士。這也使他畢生以此為榮。由於司徒美堂行走不便,毛主席總是處處照顧他,關照老人家到自己身邊就座……


司徒美堂到北京參加政協會議,周總理還特地指派香港著名記者和作家司徒丙鶴為司徒美堂「聯絡秘書」,並指示他「跟隨美堂老人做好工作」。



周恩來指示用藤椅做成滑竿給司徒美堂安排代步


1949年,在司徒美堂出席人民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期間,由於司徒美堂行走不便,周恩來總理特意指示全國政協秘書處,用藤椅做成滑竿讓司徒美堂代步之用。


還有一件令司徒美堂深感殊榮的事:10月的北京天氣轉寒,由於司徒美堂匆忙自美回國參會,衣物不足,周總理又命人帶司徒美堂到前門大柵欄瑞蚨祥(中華老字號),特製名貴水獺領子狍毛大衣一件相贈。


在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期間,司徒美堂每會必到,在周恩來主持的更改國號的討論會上,他激動得站起來要求發言,他說:「我沒有什麼學問。我是參加辛亥革命的人,我尊敬孫中山先生,但對於中華民國四個字,則決無好感。理由是中華民國,與民無涉。22年來更被蔣介石與CC派弄得天怨人怒,真是痛心疾首。我們試問,共產黨領導的這次革命是不是跟辛亥革命不同?如果大家認為不同,那麼我們的國號應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是一個極莊嚴的東西,一改就得改好,我堅決主張光明正大地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司徒美堂的這番話,快言直語,痛快淋漓,擲地有聲,既代表了全國人民心聲,也代表了海外華僑的呼聲。他一說完,大廳里頓時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1949年10月1日,司徒美堂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身份,由司徒丙鶴陪同,登上天安門城樓,目睹紅旗似海、歡聲雷動的首都50萬人慶祝遊行的偉大場面,毛主席以雄偉的聲音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這情景,使他熱淚盈眶,他說:「這一歷史上最有意義的一刻,真是光榮,這光榮是屬於美洲全體愛國華僑的。」


新中國成立後,司徒美堂當選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華僑事務委員,他經常保持與海內外僑胞的聯繫,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向海外華僑報告祖國解放後的情況,宣傳政府各項政策,駁斥帝國主義分子和反動分子的造謠誣衊;他關心海外留學人員,在他影響下不少解放前留學歐美的學生絡繹回國參加祖國建設。


司徒美堂先生所走的數十年如一日的愛國的道路,也是數千萬海外僑胞所走的歷史道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省僑聯 的精彩文章:

TAG:雲南省僑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