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今天凌晨,我國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

今天凌晨,我國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

原標題:今天凌晨,我國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騰空而起


2018年3月30日01時5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斗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斗三號第七、八顆組網衛星。


衛星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飛行,經軌控和相位捕獲後,進入工作軌道。後續將進行集成測試,並與此前發射的六顆北斗三號衛星進行組網運行。

按照計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於2018年底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此次發射的北斗導航衛星和配套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分別由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69次飛行。


此外,據國防科工局消息,我國計劃於31日午間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發射高分一號02、03、04星。其指標、性能、狀態一致,均屬於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業務衛星。這是我國今年第十次航天發射。


北斗為何選擇西昌



北斗衛星導航星座由中圓軌道衛星、傾斜地球軌道衛星和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組成,這些軌道都屬於太空中高軌道。目前,中高軌道衛星只能由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發射,而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只能在西昌衛星發射場實施發射。要把衛星送到太空中高軌道上面,除了運載火箭的推力要滿足要求以外,發射場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


由於西昌發射場緯度低,高軌道的衛星,緯度低了,有利於發揮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如果緯度高了就會損失一些運載能力,所以這相對來說效費比更高一些。西昌發射場全年的溫度範圍相對比較好。從歷史的發射記錄來看,這裡全年都可以發射,這對「北斗」組網發射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經過近年來的建設,西昌發射場已經成為北斗衛星工程的專用發射場。


西昌發測站箭體動力室工程師於新辰告訴我們,發射塔架一共有17層高,在火箭正式發射前,這裡會進行多次分系統測試、總檢查測試和模擬發射工作。


在發射塔架的外圍有很多管道,於新辰告訴記者,這些是常規燃料加註管道,較遠處的是低溫燃料加註管道。西昌發射場是我國第一個使用低溫加註的發射場。在發射前一天到半天的時間裡,這裡就開始進行加註工作。

燃料加註時,首先加註一、二級火箭的常規推進劑,然後在發射前7小時給三級火箭加註液氫、液氧低溫推進劑。液氫是火箭化學推進劑中能量最高的燃料,氫氧發動機比現有常規燃料發動機性能提高約50%,只有掌握了氫氧發動機技術,才可能把衛星發射得更高、更遠。作為擁有火箭低溫氫氧發動機成熟技術的西昌發射場,顯然更適合用來發射北斗衛星。


北斗已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提供實時亞米級精準定位服務


今年初(2018年1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中提出,到2020年,智能汽車新車佔比達到50%,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面向全國提供高精度時空服務,為智能汽車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千尋位置首席執行官陳金培介紹,以前在全球依賴像激光雷達這樣的感測器去做整個自動駕駛的這個定位,這些最關鍵的性能進入中國市場以後,發現中國千尋位置高達厘米級動態定位的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基礎設施,可以極大地降低成本,所以在國家智能駕駛的發展戰略裡面把北斗地基增強系統作為智能汽車的基礎之一,寫到了這個指導意見里。他同時表示,千尋位置服務已經使用於智能駕駛、共享單車、城市治理、電網巡檢、農業植保、航空校飛等領域,其中北斗加速定位服務用戶數超過1億。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未來面向大眾對智能感知的剛性需求,北斗產業通過技術融合與產業融合,形成的中國新時空技術和服務體系,真正成為一個全源感知、普適傳輸、泛在服務的智能信息服務生態系統,從而能夠有效面向泛在用戶,提供全空間、多手段、可互換、高可靠、無限量的精準時空信息。未來中國新時空服務的發展,也必將推動中國的北斗實現全球化應用,真正成為世界的北斗。



中俄再次聯手,北斗走向世界


俄羅斯《消息報》3月28日報道稱,中俄兩國將在5月份討論實現格洛納斯與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兼容與互操作的前景,中方建議俄方考慮在上合組織區域內打造統一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監控體系。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還向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建議實時交換有關導航衛星狀態、工作能力、信號質量等方面的數據,互傳校正信息。


北斗走向世界勢必多方合作

當今世界,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這一高端俱樂部有四名主要玩家,分別是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中國的北斗和歐盟的伽利略。而這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之間素來存在競合關係。


美國GPS衛星組網最早完成,市場覆蓋率最高,然而,要想實現全球精準定位往往非一家之力所能及。俄羅斯媒體介紹,若要在城市建築群環境中精準、可靠、無間斷地確定目標方位,需要在不同時間獲取約50顆衛星的導航信號,這意味著要使用不少於兩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因如此,很多導航平台都安裝同時支持美國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兩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晶元。



2015年10月31日,美國用宇宙神5號火箭成功發射GPS 2F-11導航衛星


據了解,美國GPS於1993年底完成24顆衛星組網。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於2010年補齊系統所需24顆衛星,隨後又作出計劃陸續增加。歐洲的伽利略則打算2020年發射完畢全部30顆衛星。中國的北斗也同樣將時點定在了2020年,屆時實現35顆衛星的全球組網。


正如俄媒所言,很多導航平台同時支持GPS與格洛納斯,未來,「中國北斗」要想蛻變為「世界北斗」,多方合作顯然勢在必行。早些年中歐在這方面有過短暫的合作,但因為歐洲人態度搖擺不定而作罷。後來與俄羅斯的合作逐漸進入視野。



2011年展出的格洛納斯衛星模型(維基百科)


早在2014年就曾有格洛納斯國際項目部的負責人指出:「(格洛納斯)對華合作的主要理念是打造從大西洋至太平洋的統一導航空間。中方夥伴對此構想產生了興趣,我們在雙邊以及亞太經合組織運輸工作組框架內均討論過此事。」2015年,中國與俄羅斯簽署北斗和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共用兼容性聲明。2017年,北斗與格洛納斯成功進行了兩大系統的兼容試驗。媒體對此評價,雙方聯手打造兼容使用、精度更高衛星集群的前景可期。


而今,中俄推動探索系統兼容的前景正一步步成為現實,中俄即將開啟下一步合作商討恰是明證,兩國消費者未來使用高精度衛星導航服務多了一種選擇。對格洛納斯而言,這種合作意味著用戶數量將大幅增長,而對格洛納斯和北斗兩個系統而言,將有助於「成倍提升」為用戶提供服務的精確度。

此外,2014年,北斗已與GPS在達成頻率兼容共識基礎上正式建立合作機制,共同推動民用衛星導航技術發展。2015年,北斗繼續與伽利略完成了衛星導航頻率協調工作。在邁向全球的過程中,北斗的道路將越走越寬。



2017年10月,中俄兩國已就啟動監測和評估格洛納斯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性能的聯合項目達成共識。


打鐵還需自身硬,北斗有「獨門絕技」


推進合作的同時,北斗自身也在迅速提高。去年11月,香港《南華早報》網站關注兩顆「北斗三號」衛星在四川發射升空,評價稱這標誌了中國的本土導航能力開始進行重大升級。報道援引參與該項目的科學家們的話說,新系統給予民間用戶的精度為2.5米至5米,「將能夠看清高速公路上的汽車行駛在哪條車道上,探測到強風中建築物的晃動並引導消防車找到距離最近的消防栓」,與現有的GPS技術相當。此外科學家們還透露,中國軍方和一些政府用戶將能夠使用加密信號獲得毫米級精度。


今年2月,國內媒體又從中國兵器工業集團2018年度工作會議上獲悉,北斗地基增強系統一期正式通過驗收,可在全國範圍內提供實時亞米級精準定位服務,在中東部16個省市提供實時厘米級精準定位服務。此外,「千尋位置服務平台總用戶數超過9000萬,A-北斗/GNSS快速定位平台服務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悉,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很快就將可以被全社會共享,並在智慧城市、自動駕駛、智慧物流等方面不斷發力。




《南華早報》網站去年底則指出,中國已在全國建立了1500多個北斗地面站以提高系統的精度。它還計劃在巴基斯坦和泰國等幾十個國家建立類似基站,將高精度服務延伸到海外的軍事和政府用戶。


與世界主要衛星導航系統相比,晚發展20年的中國北斗正在奮力追趕,並在有些方面已經實現彎道超車。北斗系統有自己的「獨門絕技」,即通過位置報告和短報文,具備告知別人我「在哪兒」、「幹什麼」的獨特功能。汶川地震救援表明,在通信信號盲區或其他通信手段失效後,它就成了緊急時刻拯救生命的最後「保險索」。

北斗的成功再次昭示,沒有自主創新就不可能掌握主動權,核心技術買不來,依賴於人必然受制於人。(參考消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工圈 的精彩文章:

6艘基洛級潛艇聚齊,美航母「重返」,東南亞小霸王恢復咄咄逼人的姿態
美軍F-35B隱身戰機在東海首次部署;日本放棄F-2後續機型自主開發

TAG:軍工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