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深度)力保三大底線,鞏固軍力基石 ——「數」說俄軍2017年之「建設篇」

(深度)力保三大底線,鞏固軍力基石 ——「數」說俄軍2017年之「建設篇」

原標題:(深度)力保三大底線,鞏固軍力基石 ——「數」說俄軍2017年之「建設篇」


2017年11月1日,俄羅斯防長紹伊古大將組織召開俄軍2017年度工作總結會議。其後,俄方的公開材料顯示:當年內,俄軍累計組織8000餘項戰鬥/訓練活動,展現出高超的技戰術水平;與2016年相比,部隊訓練優秀/良好率提升50%;培訓了7.75萬名青年專業技術骨幹;合同兵增至38.4萬人,「首次實現士官隊伍全部職業化」。這些數據和指標,描繪出俄軍紮實開展基礎建設、鞏固軍力基石的年度成果。2017年,俄軍建設的根本原則是力保三大底線:優先發展戰略核力量,鞏固大國之本;完善軍事部署,支撐戰略之需;推進裝備現代化,作為發展之要。「數」說俄軍2017年,將引領讀者盤點俄軍這一年的基礎建設。


優先發展戰略核力量,鞏固大國基石


2017年初,俄防長紹伊古以「軍事建設的現在與未來」為主題發表公開演講。他強調:戰略核力量的發展建設仍是俄軍的絕對優先發展方向,以確保有效遏制針對俄及其盟國的侵略。目前,俄戰略核力量正在大規模裝備現代化戰略導彈、升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改進戰略轟炸機,2021年前,總體裝備現代化率預計由目前的60%提升至72%。


首先,全面升級陸基戰略核力量。戰略火箭兵作為俄軍的獨立兵種,負責運用和管理陸基戰略核武器,是俄軍的主要核打擊力量,也是建設和發展的重點。2月,俄防長宣布,該兵種已接收數十枚新型戰略核導彈,裝備現代化率提升至62%,高於「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的總體現代化率(60%)。5月,俄防長再次宣布,為「將戰略核力量維持在能夠有效完成核遏制任務的水平」,戰略火箭兵2021年前累計將有17個戰略導彈團換裝「亞爾斯」洲際導彈系統(目前,已有九個戰略導彈團換裝完畢)。該型導彈為俄軍最新型洲際導彈,「可突破敵方任何現役反導系統」。6月,俄國防部新聞局高調宣布,近年來,俄戰略火箭兵罕見地出動包括「白揚」-M和「雅爾斯」在內的10個戰略導彈團,共計90套陸基機動式洲際導彈系統,長途行軍,分散部署至各野外發射陣地,實施核導模擬發射演練。考核結果顯示,大規模換裝後,戰略火箭兵的核導武器完好率達到99%,其中,96%處於可立即發射的常備戰備狀態。


目前,俄軍有九個戰略導彈團換裝「亞爾斯」洲際導彈系統


其次,全面換代海基戰略核力量。相對於陸基戰略核力量,海基戰略核力量的裝備現代化率,低於「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的總體水平(60%)。為提升海基二次核打擊能力,俄防長2017年5月宣布,俄軍已開始列裝新研製的「海基未來戰略導彈系統」,預計將有13艘新型戰略導彈核潛艇入列,其中,包括七艘北方之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11月,該級潛艇的第4艘「弗拉基米爾大公」號正式下水,擬于海試後入列。北方之神級潛艇採用超靜音隱身設計,性能遠超美軍同級潛艇(上世紀60年代生產的俄亥俄級核潛艇),配備16至20枚「圓錘」(又譯「布拉瓦」)潛射洲際導彈,每枚導彈可攜帶六至10枚高超聲速(核)彈頭,射程一萬千米,具備全球打擊能力。據俄媒分析,若該型潛艇改裝為巡航導航核潛艇,可發射「口徑」遠程巡航導彈(可攜帶核彈頭),將成為未來俄軍主要的海基遠程精確打擊平台。屆時,俄軍的作戰靈活性與戰略威懾效能將進一步提升。



俄軍戰略核力量


再次,以每年8%10%的速度升級空基戰略核力量。就整體水平而言,俄空基戰略核力量裝備現代化率最低,目前尚未完成「未來遠程航空兵系統」研發工作。戰略轟炸機機型老舊,與美B-2、B-1B隱形戰略轟炸機不可同日而語。為此,近年來,俄以每年四至五架的速度加緊升級改裝戰略轟炸機。一是,改進機載通信系統。新型通信系統具備自適應建聯和極速通信能力,能讓轟炸機在高速飛行中快速交換數據,最大限度減少無線電暴露風險,其中,計劃於2017年開始對圖-160M戰略轟炸機進行改裝實驗。二是,升級武器系統。改進戰略轟炸機彈艙,升級火控系統,使之能發射最新型的Kh-102、Kh-555及「口徑」空射型遠程巡航導彈(可攜帶核彈頭)。據俄防長2月透露,2017年,將有五架經過現代化改裝的戰略轟炸機入列,2020年前,將完成全部現役圖-95MS和大部分圖-160M型機的現代化改裝工作,屆時俄軍防區外空基戰略打擊能力將大幅提升。


圖-160M戰略轟炸機


完善四軍區兵力部署,「拓展」國家主權


10月,俄總統普京以「未來世界:跨越衝突達到和諧」為題進行公開演講,明確俄羅斯三大戰略關注點——中東、朝鮮半島及烏克蘭局勢。分析認為,其從戰略方向與任務屬性上可依次解讀為,俄南部軍區——國際國內反恐,東部軍區——維護亞太地緣利益,西部軍區——抗衡北約東擴,加之年內俄在北極地區動作頻頻,俄軍兵力部署總體呈現出「東西兼顧、南北並進、中部馳援」的積極防禦態勢。俄還擬於2020年前,在東、南、西、北、中五大戰略方向上,建成合理足夠的軍隊集群,以獨自應對本方向的任何軍事安全威脅。


南部戰略方向:開疆擴土,進行攻勢部署。南部軍區所在的地區,是俄總統關注的重要戰略方向。2017年,俄軍以南部軍區為前進基地,打贏敘利亞反恐戰爭,並不斷開疆擴土,前推部署,成為俄軍戰功卓著的戰略方向。一是,強化克里米亞半島的軍事部署。連續向駐該半島的俄黑海艦隊增加部署三型最先進的導彈系統,分別是:年初部署S-400「凱旋」地空導彈系統並投入戰鬥值班;年中部署「舞會」岸艦導彈系統,裝備Kh-35亞聲速反艦巡航導彈,可打擊130千米內的中小型水面艦艇與地面目標 ;年底部署「棱堡」岸艦導彈系統,裝備最新型P-800「縞瑪瑙」超聲速反艦巡航導彈,可打擊500千米內的大型水面艦隻。俄黑海艦隊在上述三型導彈的加強下,形成對黑海海域強大的防空、反艦作戰能力。二是,收編俄格爭議領土南奧塞梯的自治武裝。2016年11月,俄頒布最新版《俄聯邦對外政策構想》強調,「促進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俄格爭議領土)的國家建設,鞏固其國際地位,確保其安全,仍是俄優先方向之一」。2017年3月,俄總統普京授權國防部與南奧塞梯自治政府簽署深化合作協議,隨後南奧塞梯「總統」宣布,約150名南奧塞梯軍人編入俄軍序列。分析認為,此舉旨在確保俄在外高加索地區的軍事影響力,建立戰略緩衝區,制衡喬治亞西傾。



2017年,約150名南奧塞梯軍人編入俄軍序列


東部戰略方向:高調回歸,強軍備戰。俄最新版《俄聯邦對外政策構想》調整「雙頭鷹」政策重點,明確將亞太方向(東部戰略方向)作為優於西部方向的發展方向,東部軍區亦成為俄軍的次重點方向(僅次於南部方向),積極擴充軍事實力。6月,俄總統在「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公開表示,東部戰略方向面臨與西部戰略方向類似的形勢。以朝鮮半島問題為借口,美軍航母頻繁駛入、反導系統持續駐入、偵察機大肆飛入俄周邊地區,嚴重擠壓俄戰略空間。「擴大東部戰略方向的軍事實力,不是俄主動作為,而是為鞏固國家邊界作出的被動反應。」年內,俄軍相繼宣布,在哈巴羅夫斯克建成第18陸航旅,裝備各型直升機近百架,大幅提升地面部隊的機動性能和火力強度;在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地區增加部署一個師,年內完成30餘處軍事設施(營房、陣地)的營建工作,打消日本對爭議領土的覬覦。同時,配發一個旅套的「伊斯坎德爾」戰役戰術導彈系統,未來不排除抵邊部署直瞄駐日、駐韓美軍反導陣地,以對沖美向俄邊境前推反導系統所帶來的戰略壓力。


俄羅斯空降兵和白俄羅斯特種作戰部隊


西部戰略方向:立足快反,常備不懈。6月,俄防長專程飛抵俄最西端領土——加里寧格勒,主持召開國防部委員會會議,分析西部戰略方向形勢並部署防務工作:一是,局勢趨於惡化。北約軍事勢力前推,不斷強化對俄軍事鬥爭的準備活動,在波蘭及波羅的海國家完善軍用港口、機場,並組建約5000人的北約快反部隊集群。二是,建立快反體系。為反制北約軍事企圖,俄在西部軍區抽組30支營(連)級快反分隊,配發300餘套武器裝備,確保部隊齊裝滿員,隨時做好快反作戰準備;計劃2017年底前再組建20支快反分隊,並配套建設40座軍營。三是,實施軍事威懾。俄軍年度最大規模全軍演習,是「西部-2017」戰略演習。演習前,俄防長親自向國際媒體推介演習信息,並允許國際觀察員和記者現地觀摩演習,充分展示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兩國緊密的同盟關係,展現了俄西部戰略方向「強大的聯合防禦作戰能力」。



俄軍年度最大規模全軍演習「西部-2017」戰略演習


北部戰略方向:強化部署,遏控極地。4月,俄防長召開國防部會議,專題討論北部戰略方向發展規劃,會議強調:根據北極地區軍事力量發展規劃,4月在俄北方艦隊編成內組建第14步兵軍,強化地面作戰能力;根據《2017-2025年國家武器計劃》關於優先關注北極方向的原則,重點為北方艦隊配發400套大型武器裝備,營戰術群齊裝滿員率達到100%;加強北冰洋沿岸和島嶼軍事基礎建設,在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和新西伯利亞群島建成滿足極地生存要求的密閉循環式軍營,正在恢復七座極地機場。此外,會議還強調,要提升俄軍的極地作戰能力。年內,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完成首次極地戰鬥執勤任務,首次在極地試射「口徑」「縞瑪瑙」「棱堡」巡航導彈,戰略導彈潛艇乘員組逐步完善冰下航行技巧,北極摩步旅積極適應並提升極地低溫環境下作戰能力。


推進武器裝備現代化,鞏固軍力優勢


2月,俄防長在國家杜馬接受質詢,談及俄軍武器裝備發展規劃時強調,2017年,俄軍將大力換裝先進武器裝備,年底前,裝備現代化率將由目前的58.3%提升至62%,裝備完好率由94%提升至96%。



俄陸軍武器裝備現代率,在各軍種中最低


陸軍換裝著眼「火力+機動」。據俄國防工業綜合體年初宣布,2017年,俄陸軍將接收3000部(套)現代化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其中,包括905輛坦克和裝甲車、兩個旅套的「伊斯坎德爾」-M戰役戰術導彈系統,以及三個營套的「托爾」-M2防空導彈系統。對此,俄防長解釋稱:陸軍武器裝備現代率目前僅為42%,在各軍種中最低,遠低於俄軍平均水平(58.3%)。根據聯合作戰、均衡發展的原則,未來將大力強化陸軍裝備建設,計劃2021年前,使陸軍裝備現代化率提升至70%。其中,2017年計劃完成俄陸軍戰役戰術導彈部隊全部換裝「伊斯坎德爾」-M導彈系統的收尾工作,並大幅列裝齊射火箭炮、自行榴彈炮及裝甲車等機動能力強、自動化程度高的武器裝備,大幅提升陸軍部隊的機動能力、火力強度與打擊精度。


海軍換裝突出「靈活+精打」。年初,俄海軍裝備現代率為47%,雖略高於陸軍,但遠低於俄軍平均水平,按照軍種均衡發展原則,也是俄軍裝備建設補弱的重點。10月,俄防長稱,俄軍事政策的優先方向之一是加強海軍實力。為實現這一目標,每年都將有現代化艦艇入列。2017年,俄共為海軍列裝八艘水面艦、九艘戰鬥快艇,還有包括「舞會」和「棱堡」在內的四套岸艦巡航導彈系統。俄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海軍裝備發展方向為「小艦重炮」,強調靈活機動與精確打擊能力。據俄防長近日介紹,一年來,俄海軍一方面重點研發列裝輕型艦艇。「完美」號輕型護衛艦列裝部隊,「馬卡羅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完成國家測試,「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護衛艦進行入列準備試驗。上述戰艦將成為俄「海軍主力戰艦」。另一方面,是著手大規模列裝海基高精武器,計劃未來幾年內,為半數以上的海軍艦艇編隊,裝備「口徑」海基巡航導彈等遠程高精度武器,屆時「艦隊整體戰鬥力將(因此)提高30%」。



卡-52「短吻鱷」直升機


空軍換裝強調「空防+突防」。年初,俄國防部表示,俄空天軍裝備現代化率為66%,位居俄各軍種之首,遠高於俄軍平均水平,但鑒於在敘利亞的優異表現,該軍種仍是俄軍裝備建設的重點。俄主要為航空兵列裝170架新型或改進型飛機,為防空兵列裝四個團套「S-400」地空導彈系統,旨在根據入敘作戰經驗,調改俄空天軍裝備體系規模。這麼做之後,一方面提升了航空兵聯合制空、集群突防的能力。殲擊航空兵主要由蘇-30SM與蘇-35S型四代戰機,轟炸航空兵由蘇-34與蘇-24M型機,強擊航空兵由蘇-25SM型機,陸軍航空兵由米-28H「夜間獵手」與卡-52「短吻鱷」等新型直升機組成。俄還加緊研發A-100「首相」預警機與蘇-57型五代戰機,擬於2019年裝備部隊,整體提升航空兵戰機現代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了空防能力,提升了抗擊現代化空天進攻的效率。防空兵武器系統主要由S-300、S-350、S-400中遠程地空導彈系統,以及「鎧甲」彈炮一體近程防空系統組成。俄還加緊研發S-500地空導彈系統,擬於2020年配發部隊,此外,加緊完善機動部署、快速反應的近中遠三層防空/反導體系。


縱觀2017年俄軍,海外作戰成績斐然,軍隊創新思路明確,部隊建設底線清晰,發展井然有序。然而,2017年俄軍建設中更為搶眼的卻是,穩定軍心與提振士氣。俄防長認為,部隊戰鬥力與軍人社會保障水平密切相關。2017年在軍費預算下調25.5%的情況下,俄國防部仍能平衡財政支出,擠出資金營建3166幢建築,繼續實施軍人永久性住房保障計劃;提高軍人醫療待遇,軍人肺病、心血管病等多發病患病率下降20%至22%;提升軍人社會地位,增加軍隊吸引力,部隊滿編率達到93%,合同兵增至38.4萬人,「俄軍歷史上首次實現士官隊伍全部職業化」。年度考核中,達到「良好」「優秀」標準的部隊數量與2016年相比提高50%。


本文經《世界軍事》授權轉載


(編輯:馬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環球軍事 的精彩文章:

(觀點)關於美國海軍陸戰隊計劃招募外國兵的看法
(聽歷史)是誰,用鏡頭真實記錄了延安?(上)

TAG:新環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