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毛病!他能在厚重的同時又給你輕盈感覺

沒毛病!他能在厚重的同時又給你輕盈感覺

GIF

每周五我們一起聊大師,聊藝術,聊聊這,也聊聊那……

而今天,我們要聊的大師卻給你很多

尼古拉·費欣

尼古拉·費申Nicolai Ivanovich Fechin (俄語: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Фешин;1881-1955)又譯尼古拉·費欣,尼古拉·費迅,全名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費申(由於俄文翻譯過來和中文差異有多個名字),俄裔美籍畫家,出生在俄羅斯喀山的木雕工手藝人家庭。

列賓的學生,作品別具一格,代表作有《秋天》、《卡努里雅肖像》、 《父親像》等。

他的畫色彩明快、明暗對比響亮,表現力強。他素描受東方傳統繪畫的影響,素描頭像用炭筆畫在堅實光滑的紙上,自成一家,刻畫深刻。

費欣素描

費欣是位創作慾望旺盛的藝術家,他在涉獵到的各個藝術領域都盡情地發揮了自己的藝術天賦。在陶斯(Taos),他自行設計了一座結構獨特充滿土著風韻的建築,親手雕刻了門窗、傢具。在油畫、素描、水彩以及建築設計、木雕、陶藝、印刷設計、舞台設計等應用藝術領域都建樹了自己獨到的藝術見地。

有才華的男人會發光

在學院畢業前後的幾年裡,費欣創作了一系列出色的肖像畫,使他成名的第一件肖像畫作品《無名肖像畫》(紫衣夫人)

1908年在慕尼黑國際博覽會上獲得了小金獎。1914年費欣創作了《瓦麗雅·阿多拉斯特卡婭肖像》,

《瓦麗雅·阿多拉斯特卡婭肖像》

潔凈珍珠般的色彩,完美的現實主義形式都表現在這幅作品裡。作品畫得柔和、精練、和諧,就其藝術性而言完全可以和列賓的《蜻蜒》,謝洛夫的《少女和桃子》相媲美。

列賓的《蜻蜒》

費欣畫畫不喜歡用單一的藝術表現手法,那散發著光彩的繪畫,帶有激情短促的筆觸和多層次粗糙的表面是他長期藝術積累的結晶。一旦需要他就採用透明顏色調整色調的辦法,他用一層薄薄的顏色罩在另一層上,這個技法並不比17世紀西方人遜色。有時他用寬闊的筆觸,利用白畫布的亮光和特點畫畫。他善於探索白色和黑色的細微差別,他喜歡使用"調色板加畫刀"的技術。

《威廉姆斯女士肖像》 76.2x63.5cm 1950年作

管老師的評價

許多年前去參觀列賓美院的美術館。裡面有畢業生的創作陳列展,尼古拉費欣的大畫也位列其中。

讓人感覺到震驚的是,作為一個大學畢業生,他的畫可以說在眾多優秀作品當中脫穎而出,甚至於顯得格格不入,作品技巧之成熟,用筆用用色之大膽卓爾不群,與整個列賓美院的語境格格不入。

整個俄羅斯的油畫體系,從法國學院派而來,剛開始顯得比較沉悶和拘謹,但到了列賓和蘇里科夫那裡就有一種雄渾厚重的力量之美,這是一次轉折,我更認為到了尼古拉費欣這裡是又一次轉折。

費欣的作品,同樣顯得厚重,但是又覺得輕盈,更加靈活自由,彷彿擺脫了大地的束縛。

要知道,在列賓美院這樣一個體系強硬,教學嚴謹的體制內,費欣的這種做法無疑是離經叛道,其實更多的是思想價值與藝術性格上的變革,無疑在那樣一個強大的體制面前,費欣的才華使他走出了俄羅斯巡迴畫派這個圈子,來到了美國。

我個人認為,也正是由於費欣的才華,深深地影響了美國幾代寫實畫家的風貌,(比如理查德斯契米德等,而理查德斯契米德又影響了一代美國畫家)

理查德斯契米德油畫作品

使得美式的具象油畫寫實風格和俄羅斯拉開了距離。這種風格的差別也非常好地體現了地緣政治的影響。這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得其所。

所以上面的評論認為費欣放棄了民族傳統遠走他鄉是一個悲劇,我不這麼認為,我恰恰認為這是費欣在藝術和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越獄。

費欣的油畫風格強烈。同時他的素描也異於常人,很明顯他的風格來自於早期西方古典素描,受荷爾拜因的影響很深。

荷爾拜因素描

但是從作畫步驟上來說,它又有迭代。

他的預先鋪底的方式,打破了形體塑造和邊緣的限制,同時高度精確的輪廓轉折與高光描繪,得益於非常紮實的底層邏輯,從荷爾拜因的寫實走向了具象的寫意,這也影響了他的油畫風格。

所以費欣大量的表現手法,實際上運用了抽象構成的底層,套用了具象輪廓的描繪,可以讓他自己和觀者在視覺上得到一種解放,這是對俄羅斯油畫體系的一種迭代和進化,也為美國寫實油畫走向立下了標杆。

他的這種做法,很難想像在俄羅斯紮根,因為這樣的藝術審美價值,充滿著無拘無束和自由自在,不太符合無產階級審美的要求。

以上評論均來自於造型邏輯學院創始人——管郁生

如何實操學習尼古拉費欣?管老師帶你深度解析尼古拉費欣素描學習法(虛與實)

造型邏輯專業研修班

●第6模塊:古典素描學習大全

—第7課:尼古拉費欣素描學習法

造型邏輯學院春季開設課程

諮詢課程請聯繫課程助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審美學社 的精彩文章:

TAG:審美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