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了支援前線,老百姓將米和白面省下來給解放軍,自己卻吃紅辣椒

為了支援前線,老百姓將米和白面省下來給解放軍,自己卻吃紅辣椒

楊伯濤,湖南人,16歲參加過北伐,19歲在國民革命軍中當排長。往後轉戰南北,英勇善戰,戰功顯赫,尤其在著名的湘西雪峰山戰役中出奇制勝,打敗橫行一時的日寇,成為抗日名將,更受蔣介石的器重,成為蔣介石嫡系第十八軍軍長。但是全面內戰爆發後,他在淮海戰役中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俘虜,並被送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教導隊學習。此後,他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作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因病逝世,終年91歲。

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了這樣一段回憶淮海戰役的話:我們(國民黨)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老百姓的支持。當時部隊經過豫皖邊境時,老百姓逃避一空,幾乎連個帶路的嚮導都找不到。這次我當了俘虜,通過村莊看見解放軍和老百姓住在一起,像一家人那樣親切,有的圍著一個鍋台燒飯,簡直分不出軍與民的界限,我想這是解放軍取得勝利的一個主要原因。

眾所周知,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二個戰役。陳毅元帥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因為一場巨大的戰役,除了指揮得當,三軍用命,還有一個關鍵要素是後勤保障。即便國民黨擁有80萬大軍,但他們面對的是60萬人民解放軍和數以百萬的老百姓。試想,這樣一場失去民心的戰役,國民黨怎麼可能打得贏。

想想上百萬人要保持戰鬥力,每天僅糧食就需要500萬斤,彈藥耗費也很巨大,而且傷員必須及時送往後方進行治療,後勤保障成為決定戰役勝敗的關鍵。由於共產黨深得民心,每當人民解放軍向一個戰場集結,總有一群人迎著炮火向戰場前進。他們披星戴月,頂風冒雪,推著小車,駕著牛車,趕著毛驢,克服了一個個艱難險阻,把一車車糧食、彈藥不斷地送上前線,把一批批傷員安全轉移到後方。

在這些數以百萬的人民群眾里,有一個叫唐和恩的山東萊陽人,他於1947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淮海戰役打響後,他帶頭報名參加了支前小車運輸隊,並任運輸隊副指導員、黨支部組織委員兼第四小隊隊長。唐和恩隨軍轉戰山東、河南、江蘇、安徽4省75個城鎮鄉村,行程4000多公里,先後支援了濟南戰役、徐東戰役和淮海戰役。這段時間裡,他和隊員們為完成部隊糧食、彈藥等物資的運送任務,戰勝了種種艱難險阻。

為了支援前線,唐和恩和隊員們想盡辦法將米和白面省下來給解放軍吃,而自己卻吃紅辣椒、紅高粱、紅蘿蔔這些食物來填飽肚子。運送途中,有時要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遇上陰雨天氣,老百姓就把自己身上穿的蓑衣、棉衣脫下來,蓋在運糧的車上,寧願自己淋濕挨凍,也不能使軍糧受半點損失。

滿載著軍糧的木輪小車就這樣艱難地行進在泥濘的路上,一拱一條溝,一步兩個坑。運輸隊員深一腳、淺一腳,哪怕鞋拔掉了,腳磨破了,但沒有一個喊哭叫累的,他們仍然拚命拉,使勁推,因為大家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就是爭取早日推翻蔣家王朝,解放全中國,實現自由和平的夢想。

為躲避敵機空襲,他和隊員想方設法隱蔽糧車,帶頭下河破冰涉水,按時把糧食、彈藥送到戰士身邊。唐和恩從家鄉啟程時,隨身攜帶了一根3尺多長的小竹竿,以備路上休息支車和夜間行走使用,後來經過的地方多了,他為了紀念自己的支前行動,利用中途休息間隙,就把走過的城鎮鄉村地名,用小刀密密麻麻地都刻到小竹竿上,打算以後把它傳給自己的兒孫,讓後代牢記老一輩艱辛的革命歷程。

淮海戰役勝利後,他立了特等功,被授予華東支前英雄稱號。他帶領的運輸隊也人人立功,被評為華東支前模範隊,同時榮獲華東支前先鋒錦旗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隨身攜帶的那根刻滿4省地名的小竹竿,也被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夜思涼涼 的精彩文章:

10多年前,這個國家富得流油,卻連一對大熊貓都供養不起
一代音樂奇才不幸英年早逝,下葬時卻沒有一個親人在旁,死因成謎

TAG:靜夜思涼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