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你穿越到1980年代的香港,一定要去九龍城寨

如果你穿越到1980年代的香港,一定要去九龍城寨

在港英政府1987年宣布拆除九龍城寨計劃後,英國建築師林保賢和加拿大攝影師格雷格·吉拉德在此後5年(1987—1992)的時間內數百次進入城寨,拍攝了大量彌足珍貴的城寨建築以及居民日常生活近景。圖/格雷格·吉拉德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從事「黃賭毒」的人已經離開了這裡,我看到的現實和我的固有印象之間形成了斷層。所以我想對九龍城寨作一次連續的記錄,以此展示它真實的面貌,讓人們知道在這個獨特的、不尋常的、迷人的地方,居民是怎樣過日常生活的。

——————

口述/格雷格·吉拉德 採訪/馮嘉安

在九龍城寨極端到不真實的生存環境里,有一個個艱難而真實的生活故事。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香港人並不關注九龍城寨,人們對這個地方發生著或發生過什麼故事毫無興趣。香港人只知道這裡是城市裡黑暗、骯髒和危險的地帶,家長會告訴孩子們不要靠近這裡。

在城寨天台玩電視魚骨天線的孩子們。圖/格雷格·吉拉德

有一天晚上,我在拍攝啟德機場時,無意中發現了機場附近的這個地方。我來到一處街角,細細打量這些建築。起初,我不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什麼,這些密集的自建房像無數細小的物件塞在一起。它們顯得跟周圍格格不入、讓人生疑:它們為何能存在於如此現代化的香港?

後來我才恍然大悟:哦,這一定是九龍城寨了。像很多香港人那樣,我聽說過它,但從來沒有看過一張關於它的照片,對它在九龍的具體位置也沒有一點概念。

我開始一步步探索這個地方,為它拍照。漸漸地,我才明白,它因為落後於時代而為人熟知。我對它那種「裡頭儘是『黃賭毒』」的固有印象漸漸消退。上世紀80年代中期,城寨里的居民都是竭力謀生的普通人,他們形成了封閉的小市場,彼此互通有無。但是,這些「正常人」的居住環境絕對是不正常的,裡面儘是一般的城市中不可想像的景觀。

九龍城寨不時有飛機飛過,都飛得很低。圖/格雷格·吉拉德

事實上,九龍城寨的獨特面貌是由歷史塑造的。它不在清政府和英國政府簽署的一系列關於香港割讓、租借的條約範圍內。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它不在管治範圍內,當時的殖民政府決定不在裡面強制執行香港法律。這造成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九龍城寨實際上由黑幫來管治,這裡因此背上了「黃賭毒之地」的惡名。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從事「黃賭毒」的人已經離開了這裡,我看到的現實和我的固有印象之間形成了斷層。所以我想對九龍城寨作一次連續的記錄,以此展示它真實的面貌,讓人們知道在這個獨特的、不尋常的、迷人的地方,居民是怎樣過日常生活的。

九龍城寨的魅力在於這裡是一片被賦予怪誕風格的城市「三不管地帶」,裡頭一切東西都那麼不真實。圖/格雷格·吉拉德

一開始在城寨里拍照並不容易,人們對攝影這回事天生抱有一種猜疑的態度。居民們會覺得任何拿著照相機的人,都是在試圖利用他們,揭露他們的陰暗面。1984年中英兩國簽訂《中英聯合聲明》後,雙方共同決定清拆九龍寨城,居民將要重新安置或者獲得賠償。從那以後,居民知道九龍城寨的時日無多,明白我的來意是為這裡記錄影像以後,拍攝才順利很多。

到了1991年,九龍城寨已經處於半荒廢的狀態,很多商鋪已經關門,大部分居民已經搬遷。這裡原有的活力在枯萎,這片被拋棄的土地開始讓人生厭。

我覺得九龍城寨的魅力,在於這裡是一片被賦予怪誕風格的城市「三不管地帶」,裡頭一切東西都那麼不真實。不過當中的真實生活卻時刻提醒著我們,人的適應能力有多強。

小 新 推 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那些嚷著「逃離舒適圈」的人,你們累不累?
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不肯好好吃早餐?懶唄!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