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遺落明珠朱仙鎮

遺落明珠朱仙鎮

說實話,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朱仙鎮啦,緣由是年畫。懵懵懂懂中地記住了一個響亮的地名,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年畫的鎮子,無他。

長大後,對朱仙鎮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曾經輝煌過的商貿重鎮,在明清之前的歷朝歷代尤其是宋代起到了溝通黃淮漕運,推動了經濟大發展的重要作用。只是後來,逐步衰落,剩下了木版年畫。而隨著現在印刷術的發展,木版年畫的發展也受到了制約,日漸蕭條。

朱仙鎮,似乎走進了發展的停滯期,有淡出民眾視線的趨勢。

那天,我和燕子,一個熱情開朗的年輕女教師,興高采烈地(因為女排剛剛奪冠)走進了朱仙鎮,這個叫我念念不忘,也可以說惦記了很久的重鎮。

鎮口,映入眼帘的就是岳飛的躍馬雕像,雕像前的空地上攤曬著一地花生,還有朱仙鎮的幾個大字鐫刻在一塊兒巨石上。房屋街道縱橫,不能說無序,但也不能說井然。

這就是朱仙鎮,看這陣勢與普通農村集鎮無二啊?!

疑惑著進鎮,運糧河已經乾涸,河西河東,房屋村落,看不出任何昔日繁華的痕迹,就連老建築也看不到幾處,唯有一座古石橋橫跨在凝固的河道上靜靜地沉默著,而號稱木版年畫一條街的西街上,也看不到幾家年畫鋪子。

我跟燕子面面相覷,在各自的眼中讀出了錯愕和惋惜以及深深的無奈。

據史料記載,朱仙鎮運糧河是賈魯河的一段,開鑿於宋代,經過元末、明清時期的屢次疏浚,最終成為中原地區的一條黃金水道。得益於運糧河,明清時期,朱仙鎮一躍成為中原地區最大的轉運碼頭,無數貨物在此起航,各地商人聚集於此。河道中,滿載著各類貨物的船隻日夜穿梭不停,鎮中商鋪林立,各類商品琳琅滿目,其勢頭曾一度蓋過當時的省城開封,躍居四大名鎮之首。清朝後期,歷次黃河水患讓這裡逐步淤塞,以至於最終不通舟楫。伴隨著運糧河河水的退卻,朱仙鎮失去了昔日的繁華,退變為一個普通的鄉村集鎮。

那天,當我在朱仙鎮運糧河故道西側停下車來,打開車門踏上朱仙鎮的土地,撲面而來的是一種久違了親切感,是一份兒追尋厚重歷史的使命感。而就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了一位讓我至今難忘的老人。

她靜靜坐在運糧河西岸的樹蔭下,微笑著看著我,操著一口純正的開封話問我:乖,你來了。

本來笑吟吟向她走過去的我,突然放慢了腳步,恍惚中看到的不是旁人,而是我慈祥的奶奶,那語調是那麼的親切那麼的溫馨,不爭氣的眼淚差點掉了下來。

我心裡知道,奶奶早已經離我而去,這位老人也僅僅是我的父母輩。但是,奶奶是開封杞縣人,說著跟她一模一樣的開封話,不由得我浮想聯翩。

我定定神,走過去握起她的手,問好。

她笑著將手裡的紅薯掰下一半遞給我,我接過來吃著,她也用沒有牙的嘴巴慢慢吃著另一半,我們倆一邊吃一邊說起這條運糧河。

我小的時候,這河裡的水還很多,河裡還有不少大船搞運輸。老人說。

看到那座石橋嗎?是鎮里的大戶人家出資修建的,因為原來的那座橋破舊了,這家就出了好多錢修建了這座大石橋,很久了,我父親的老父親還在修橋的時候搬運過石頭。後來,河水越來越少了,再後來就全乾了。你看,就是這個樣子啦。老人又說。

我看向那座大石橋,堅固的橋身,依然屹立在沒有水的賈魯河上,歲月的痕迹在明媚的陽光下固執地展現著歷史的滄桑。

至於兩岸的彷古建築,也都流露出現代化氣息,僅有的幾家木版年畫店,也都鮮有人光顧。

時間的長河,在靜靜地流淌。

十大古鎮,漢口,佛山,景德鎮,都在後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唯有朱仙鎮。

帶著自己親手製作的木版年畫,我們要離開了。

揮手作別那位86歲的老人,耳畔還有叮囑在迴響:乖,再來啊!

朱仙鎮,我會再來,儘管你已經是上天遺落的明珠,但你一定會越來越好,更何況還有吸引我的那濃濃的化不開的鄉情鄉音。

有夢,就一直有希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濤聲里的夢 的精彩文章:

殘酷的「掩埋」,使平凡的小浪底村,不平凡起來

TAG:濤聲里的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