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驕傲!南通這個團隊獲文化部點贊,全國53家,全省僅2家!

驕傲!南通這個團隊獲文化部點贊,全國53家,全省僅2家!

喜 訊

近日,文化部發文公布了2017年文化志願服務典型名單。

南通市文化館非遺志願服務隊獲評「2017年基層文化志願服務典型團隊」。全國53家單位獲此殊榮,全省僅有2家。

文化旅遊部官網截圖

這就一起來認識

南通市文化館非遺志願服務隊

南通市文化館自2009年起組織成立了非遺志願服務隊,他們主動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社會宣傳、項目調查、資料收集、搶救保護等工作,成為非遺保護、傳承的一支生力軍。

組建以來,志願者們多次帶領學生參觀南通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向他們講解我市非遺項目概況,帶領學生們認識、搜尋南通的傳統文化元素,感受南通千百年來創造、傳承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志願者還與非遺傳承人共同指導和協助學生親自動手扎染絲巾、描繪葫蘆、製作風箏、剪紙祈福等等。通過搭建動手學習、親身體驗的平台,讓未成年人在實踐中增長知識,培育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對家鄉的熱愛。

南通的非遺志願者們很贊,出自南通的非遺可就更贊啦!

目前,南通共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1項,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項,江蘇省政府公布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0項。

南通十大國家級非遺

南通童子戲

童子戲由古代通州民間的宗教祭祀儀式演化而成的,發展軌跡至少在千年以上。其唱腔並不多,特別是老百姓喜歡的悲腔,似哭如訴,常使台上台下一片噓唏。

解放以後,童子戲更名為通劇,對其原有唱腔進行整理、改革,吸取了其它劇種的長處,溶進當地的山歌,小調,勞動號子等,使唱腔更為豐富。

如東跳馬伕

如東「跳馬伕」原是流傳於如東一帶的祭神舞。扮演馬夫的人口銜銀針,形似戰馬,身佩馬鈴,跳舞時鈴聲作響。每人手握一根銀扦,稱為「馬扦」。整個舞蹈洋溢著濃郁戰鬥氣息。

如今,「跳馬夫」已升華為如東精神的象徵。為了和平與安寧,人們不屈不撓,勇往直前。

海門山歌

海門山歌劇是流行於海門一帶的地方劇種,它源於海門山歌,1955年發展成舞台劇。

海門山歌劇團是海門山歌劇種唯一的劇團,被譽為「江海平原一枝花」。海門山歌包括通東民歌和沙地山歌,都來源於百姓的日常生活。

古琴藝術(梅庵琴派)

2000多年前,俞伯牙、鍾子期正是通過一曲古琴《高山流水》,成為千古知音。南通梅庵派古琴藝術在中國近代琴壇具有較大影響,梅庵琴派起於民國初年,開創人王賓魯於1929年在南通成立梅庵琴社,始有梅庵琴派之名。

梅庵琴派被認為融合中西,平衡古今,琴曲旋律清新活潑,流暢如歌,風格獨特。

南通模擬綉

南通模擬綉由刺繡藝術大師沈壽所創,因此「也被稱為「沈綉」。同繪畫相比,綉針就好似畫家手中的筆,線如同顏料。以線代筆,以色絲為丹青,每根絲線細到被劈分成1/16。綉一幅作品花時幾個月到幾年不等,大概需幾億針才能累線而成。

模擬綉注重光線、透視,形神兼備、膚色逼真,要的就是那份栩栩如生的勁頭!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南通藍印花布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工藝印染品,2006年"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通也被命名為藍印花布之鄉。

藍印花布圖案樸素優美、吉祥如意,她那樸拙幽雅的文化韻味,在我國民間藝術中堪稱獨樹一幟,千載之下散發著東方文化魅人的芳香。

南通色織土布技藝

南通是中國四大「土布之鄉」之一,南通土布除了聞名遐邇的藍印花布,還有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色織土布,其複雜的花紋,精細的工序,變化豐富的工藝,代表了中國手工棉紡織技藝的精華和最高成就。

但因工藝技術全靠藝人口傳心授,正瀕臨失傳,使得色織土布特顯珍貴。

板鷂風箏製作技藝

我國風箏素有「北鳶南鷂」之稱,北鳶是指北方的造型風箏,南鷂是指南方的板子類風箏。

南通板鷂風箏是「南鷂」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種,起源於北宋年間,因造型如平板而得名,融扎裱造型、配色繪畫、音律設計、「哨口」雕刻等工藝於一體,放上天,「得風則鳴,其聲隨風抑揚」,有「空中交響樂」之美譽。

如皋盆景技藝

如皋盆景工藝近2000多年,如皋盆景的顯著特色俗稱「兩彎半」,形成「S」狀的造型藝術品。選用尖短小葉羅漢松(俗稱雀舌羅漢松)為材料,攀紮成「二彎半」的格局,即主幹攀成二彎半,每個彎上有三個主枝,每枝又紮成扁平如雲的片干。

如皋盆景不僅聞名國內,而且,蜚聲國外。在2002年荷蘭世界花卉園藝博覽會上,如皋盆景一舉獲得三項金獎,占盆景大賽金牌總數的三分之一。

季德勝蛇葯製藥技藝

解放前,南通十字街頭有個玩蛇的,很吸引人。他當場表演讓蛇在手臂上咬一口,眼看腫起來,然後從身上掏出自製的黑色葯餅,蘸上唾液塗抹創口,毒腫逐漸消失。這時有的看客會掏錢買他的蛇葯。

這個"蛇花子"叫季德勝,從一出生,就一直跟蛇打交道,後來成為南通民間著名的蛇醫,高湛技術享譽全國。

來源/文化旅遊部官網、南通非遺,綜合網路

編輯/王瑋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通日報 的精彩文章:

市民注意!工農路與學田路、青年中路交叉口周邊實施交通管制!本周五開始!

TAG:南通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