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雪岳山行記:住雪屋吃泡菜的韓國攀登體驗

雪岳山行記:住雪屋吃泡菜的韓國攀登體驗

Kolon 登山學校的冰雪培訓班在登山圈內久負盛名,今年首次在中國招收學員前往韓國培訓,作為第一批中國學員,我有幸親赴韓國雪岳山參加了這一期培訓。雖然只有短短數天,但無論是從韓國的登山文化還是冰雪攀登技術,確實值得分享給國內的攀登愛好者們。

還請各位耐心閱讀這篇「流水賬」吧!

第一天:初來乍到,拜訪 Kolon 登山學校

飛機落地首爾仁川機場,我迫不及待地直奔此行的第一站—— Kolon 登山學校。學校位於一條滿是各種戶外品牌的小街上一棟五層高的樓里。地面一二層是 Kolon 的品牌商店,地下三層是攀岩館,地下三層到地面四樓是一個高達七層樓的攀冰館。

Kolon 學校標誌性拍照景點

來到四樓,我們認識了登山學校的梁科長和俊老師,他們兩位是這次培訓的教練組成員,他們正在忙著準備隨後幾天山裡需要的各種裝備和物資。隨後我們一起到附近一家牛肉火鍋店品嘗韓國牛肉,作為吃過各種牛肉的吃貨,我覺得相較廣東牛肉真的毫不遜色。

學校的後山是首爾一處知名岩場,山體的四面都有開發線路,總共大概有一百多條,難度從 5.6-5.13 都有,因為韓國岩友更喜歡結組攀爬,其中超過七成都是結組線路 。

回到學校後,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參觀,首先是攀冰館——吉尼斯紀錄認證的世界最大室內攀冰館(首爾學習攀冰真的好方便)!

而 Kolon 的抱石館感覺更像一個登山訓練館,這裡的各種設計都是為了訓練登山技術,攀岩則是作為登山技術的一部分。我對抱石館裡用真花崗岩做成的裂縫線路感覺非常好奇,本想試爬一下,但是摸摸吃撐的肚子,只能作罷。

第二天:武裝到牙齒,系統學習理論知識,充分做好行前準備

我們一早起來就從首爾出發,一路開車從西到東橫穿韓國,來到位於東海岸的素草縣,入住雪岳山的登山屋。這是一個三層樓高,以假山怪石為主題的韓式「農家樂」。小鎮非常的安靜,只有一條街道,幾家烤肉店和幾家別緻的旅館。也許是天氣實在太冷了,街上幾乎看不到行人。唯一遇到的一幫人也是和我們一樣,是準備前往附近一處冰瀑攀冰而在這落腳的冰友。

當天,給我們授課的是登山學校的尹校長,雖然已經六十多歲卻精力充沛,而且非常有耐心,給我們一直講到晚上十一點多,課件 PPT 有一百六十幾頁,每個技術動作都有詳細的文字介紹,並且圖文並茂配有視頻,關鍵時刻還親身示範。感覺他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可能用到的知識都傾囊相授。有個內容是要說明背著大包時往包上放置雪鎬的方法,雖然已經有圖片說明了,他還是不厭其煩地拿來大包背上給我們演示。

理論課結束後,大家回到宿舍開始整理後面幾天在山上所需的裝備。在出行清單上,每個人預計的背負重量是 25-30 kg,一眼看到這個數字時我是驚呆的,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能背這麼多東西。70L 的背包塞進裝備和個人物品後已經滿滿當當了,想到還要帶上食品和公共物資,感覺一籌莫展。

登山學校提前準備的乾糧,包含幾十種各式韓國零食

關鍵時刻俊老師出現了,他告訴我要更節省空間來裝包,雷厲風行地幫我把包拾掇了一遍,丟掉了不必要的包裝袋、扔出了多餘的襪子,硬是把麵條、肉、血腸和泡菜塞進了包里,一邊塞還一邊說「這個(血粉腸)很重要,這個(泡菜)非常好吃!」。這一刻我體會到了為什麼他被中國學生親切的稱為韓國的「容嬤嬤」,也知道了在山上泡菜比襪子重要很多。在低溫環境下,充足的食物是體能最重要的保障。

我背上背包,他幫我調整了幾下,神奇的發現似乎也沒那麼重啊。看來不嘗試一下還真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呢。活動結束後,我問俊老師,你不怕我們背不動這些東西嗎?他用略帶口音的中文說「我相信你可以的」,停頓了幾秒他又接著說,「如果不行,包我還可以多背一個。」

第三天:挑戰自我,重裝徒步上山,初次嘗試搭雪屋

這是最艱辛的一天,經過超過六個小時的重裝徒步,我們從雪岳山的山腳下,走到位於半山腰山谷的雪坡下,也就是未來兩天紮營的地方。今年的雪岳山天氣比較反常,在全韓國都下雪的時候雪岳山沒有什麼降雪,山路路況相對好走很多。

徒步的起點是雪岳山山腳下的新與寺,清早吃完各式各樣的泡菜,幹了幾大碗土雞湯就出發了!

尹校長的好韌帶

路上我們途徑了幾個大岩壁,原來雪岳山也是韓國的攀岩勝地。比如下圖中這塊名叫赤壁的紅色仰角岩壁就是韓國知名的岩場,在赤壁旁邊的這個山頭還有一個山洞。

這邊岩壁的管理非常成熟,有落石風險的地方都會樹立警示牌,有些重點區域還會安裝檢測山體變化的儀器來預警落石。環保方面的設計也很細緻,走在新鋪設的台階路段你會發現:台階並不是直接全部鋪在地面,設計成懸空的台階是為了保護地表的苔蘚和小昆蟲。

由於沿途的冰雪比較少,我們很高興能比預計時間更早地到達紮營點。但略遺憾的是,積雪太少導致我們沒有足夠的雪給每個小組挖個雪洞。本著先到先得的原則,沒有足夠雪的小組(比如我們組),只能圍個雪牆或者叫「雪圈」住了。

不顧長時間徒步的辛苦,齊心協力蓋雪屋也讓大家興緻昂揚。蓋雪屋步驟遠比預想的複雜,首先需要用雪鏟把浮雪清掉,然後用雪鋸切出一塊塊的大雪磚壘成一米多高的雪牆。雪磚比想像中的更重更結實。壘完後,需要往雪屋裡扔一些石塊,然後踩實地面,最後在雪牆上蓋上天幕。

你可能跟我最開始有同樣的疑慮,這玩意能抵禦半夜山上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嗎?說不上有多暖和,但是我們都睡過來了,感覺以後上哪都可以不用搭帳篷了。但個人覺得這種技能在高海拔登山應該是不太可能會用得到,高海拔負重徒步費力挖好雪洞蓋好雪屋應該已經累殘了。不過自己在野外建屋子住,感覺真的很棒!

貼兩張真正的雪屋的照片給大家看看。據說雪洞里是零度恆溫,超級暖和。

第四天:冰天雪地錘鍊技術,天寒地凍把話登山

秉承聞雞起舞的精神,我們早早就從暖和的睡袋裡爬起來,在雪屋裡煮上一鍋熱氣騰騰的泡菜泡麵,吃飽喝足後馬上集合到位於雪屋附近的一處雪坡。我們要在這裡學習雪坡行走、滑墜制動、建保護站、冰雪救援和結組行進等課程。每項課程內容都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分別各一位專業的韓國講師進行講解,同時隨隊翻譯逐句進行翻譯。老師講解後,每個人再進行單獨的練習,中韓講師會一對一地幫助大家糾正動作。

滑墜制動是我覺得最有意思的項目。學習滑墜制動是結合結組行進進行練習的。很不幸,由我領攀的結組小分隊「全部陣亡」!當老師突然發出「沖墜」口令時,我完全反應不過來。每次都是走著走著,還不清楚發生什麼情況,突然所有隊員都沖墜了,滑墜了很久才制動住。用老師的話說就是,「沒有人要和你們五個人去爬 8000 米,因為你們都死掉了!但凡你們有一個人可以成功制動,都不會這麼慘的。」 「實戰演練」讓大家意識到學習滑墜制動的重要性,這也讓大家在後來的學習中特別的認真。

在滑墜制動課程中,我們練習了常見的翻身制動,包括俯身頭朝下制動和仰面頭朝下制動。仰面頭朝下的情況,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感覺有點害怕。經過中韓老師的分解演示和鼓勵,理解動作的巧妙後,感覺動作其實並沒有那麼難,而且越練感覺越上癮,以至於最後大家都爭分奪秒地抓緊時間練習!

其它課程也讓人獲益良多,比如雪坡行走。大家都學會了在不同坡度,不同軟硬程度的雪地里上行和下行。剛開始的時候,感覺在雪地里每走一步都很麻煩,總是忍不住用自己的方式走。經過不斷練習和糾正,在熟練了各種步法後你會發現,採用正確的行走方式真的會省力快捷許多。有參加過雪地越野賽的同學就感嘆到,學完這項再去參加雪地 100 公里勝算一定大很多!

課程中需要用到的裝備其實不是很多,頂多也就是主鎖、扁帶、繩子和雪鎬,但是各種裝備的合理組合使用,能讓人感覺到方便順手又充滿安全感,從中也能體會到所學習技能的實用性。畢竟阿式攀登追求輕量化,大家也會儘可能攜帶更少更輕便的裝備。

在課程的最後,大家一起走到雪坡的最高處,然後坐在雪地上一路滑下來,這一刻感覺雪岳山峽谷的景緻真的很美。如果不是因為能參加這個課程,我也許永遠沒有機會在這樣的天氣里到這個美麗的地方欣賞到這幅美景。

訓練結束後,大家回到雪屋裡燒水做飯烤肉吃。一天充實的訓練結束後,我竟然在不知不覺間吃了四碗飯,而且吃到第四碗的時候才發現米飯其實是夾生的。城市裡精心烹飪的美味總是很難讓人感到滿足,反而山上化冰煮的夾生飯能讓人更心滿意足甚至回味無窮。

飯後,俊老師讓我們拿出最重要的米粉血腸,說要一起吃宵夜,原來米粉血腸是卧談會的主角!就著蒸得熱氣騰騰的米粉血腸,聽著越刮越兇狠的凜冽山風,大家開始聊那個古老的話題——「我為什麼登山。」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面對一眾登山前輩,因為登山經歷淺薄這個問題我都不太敢去搭話。

這次上山還有幸結識了一位神奇的韓國大叔。韓國老師們都很尊敬他,尊稱他為「冰神」。雖然在雪岳山的時候並沒有機會看到他做出什麼驚心動魄的事,但他在冰天雪地里能坦然處之的態度也讓人敬佩有加。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他坐在睡袋裡,背靠著一塊大石頭睡得非常舒服,悠然自得就好像在自己家的熱炕沙發上。以天為蓋,以地為席的恣意瀟洒可能說的就是如此吧。

夜裡呼嘯的寒風不知道帶來了幾場雪,只覺得每陣風都叫囂著要掀翻天幕,雪片也像刀子一樣拚命想鑽進睡袋。頓時好感激在大家搶吃五花肉時候,獨自去修屋頂補漏洞的狼老師。

第五天:模擬攀爬大青峰,順利結業!

這一天我們要用剛學到的冰雪技術嘗試去沖頂大青峰練練手啦!前往大青峰的路上,我們遇到了多個陡峭的冰壁,為了保證安全,我們採用結組的方式行進。到了臨近約定的下撤時間,我們離頂峰距離還有很遠。由於今年韓國的天氣很冷,雪岳山又不太下雪,加上前一天晚上新下的雪,冰壁上的浮雪讓路變得特別難走。無奈我們只能選擇下撤。因為並沒有把登頂看得很重,覺得能到這裡已經是超水平發揮,而且能把剛學會的技能應用實踐,大家都很開心。

下撤後,大家回到雪岳山登山屋參加結業證書頒發典禮。大家鄭重地從老師手中接過自己的結業證書,並向老師和同學們鞠躬致謝,逐一握手。這種莊重的謝師禮在我們年幼的時候似乎司空見慣,但在成長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自我,慢慢就淡化了這種意識。在向前輩學習、向自然取經的過程中希望我們都能慢慢找回敬畏之心。

晚上,多位韓國老師從首爾開車好幾個小時專程來和我們一起吃飯踐行。在就著飯食交流情感這件事上,韓國人似乎同中國人是一樣的。聊得高興了,大家就唱起歌來。尹校長給大家唱了好幾首關於雪岳山的山行歌。山行歌就是登山人創作的關於登山的歌。其中一首名字就叫《雪岳山》,這首也是在山上時夜裡隔壁營地韓國山友集體吟唱的那首。曲調很悲傷,又有一點壯美,不懂得意思的時候,聽起來像一首悲情的民謠。後來隨行翻譯給我們逐句翻譯了歌詞,最後一句讓我無法忘懷,「雪岳山你一定要好好的,我還會回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岩點 的精彩文章:

TAG:岩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