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遼西咽喉:一城敗兩帝的興城古城

遼西咽喉:一城敗兩帝的興城古城

興城古城,是遼東地區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遼聖統和八年(公元990年)始稱興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明政府在此設衛建城,賜名「寧遠」,明代興城古城稱寧遠衛城,清代稱寧遠州城,民國三年(1914年)重新啟用興城之名,延用至今。

興城古城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明天啟六年(1626年)和明天啟七年(1627年),明守將袁崇煥以不足兩萬人兵力擊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兩次進攻,史稱「寧遠大捷」。

明末在這裡經歷過寧遠大捷寧錦之戰

明朝時寧遠為邊關重鎮,

著名大將袁崇煥曾駐守城中,後率軍入衛京師。於崇禎帝二年公元1629年十二月初一日被逮捕入獄,半年後以「袁崇煥咐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疑則斬帥」的罪名於1630年八月十六日(公曆9月22日)遭受磔(zhe)刑(分裂肢體)處死於西市,棄屍於市。錯殺袁崇煥使崇禎帝自毀長城,標誌著大明王朝亡國不久矣。

古城,是一座正方形衛城,這種形制在我國是不多見的。東為春和門,南為延輝門,西為永寧門,北為威遠門。城門上有兩層高的門樓,門外有半圓形瓮城,

城的四角設有方形炮台,用以架設紅夷大炮,現在城牆上擺放的大炮是複製品。1626年寧遠之戰,袁崇煥率領明軍用大炮炮擊後金軍,擊中努爾哈赤,使他深受重傷,被迫撤軍,返回盛京途中重傷身亡。行走在古城中,依然可以感受到300多年前戰馬嘶鳴、硝煙四起的歷史塵煙。

城內十字大街將古城分為四塊,位於古城中心的就是鐘鼓樓。從古城南門進去的延輝街上有兩座古樸壯觀的石牌坊。第一座是 祖大壽的「忠貞膽智」坊,它是祖大壽為標榜自己盡忠保主有功而立的。

據說,當時祖大壽已經叛明投清,但他欺騙朝廷,而皇上又迫於他的勢力龐大,無奈只好默許他立此坊。

祖大樂的「登壇駿烈」坊。祖大樂是祖大壽的堂弟,寧遠副總兵。

興城文廟有一奇景,名宦祠前有一奇觀「古柏育桐」。在古老的柏樹上寄生著一株梧桐樹,長得十分好。梧桐與柏樹的生長點距地面25厘米,柏樹玻沒有破損,針葉和闊葉兩種樹既不能嫁接也不能植種,植物學家都認為這是一個謎。

一座承載著豐富歷史的古城歡迎大家有時間來看看,現在的古城夜遊也很漂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哥仗劍走天涯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乾陵

TAG:王哥仗劍走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