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慶元黨案:一個穿透歷史的「桃色話題」

慶元黨案:一個穿透歷史的「桃色話題」

原標題:慶元黨案:一個穿透歷史的「桃色話題」


南宋寧宗慶元二年,一代大儒朱熹在一夜之間被整得斯文掃地,聲名狼藉。一個向來標榜「正心誠意」的聖人「夫子」竟在一片「納尼為妾」、「偽君子」、「假道學」的唾罵聲中,悲愴辭世。


事件溯源於一個南宋一朝至為有名的「慶元黨案」。《宋史》卷三十七載:

十二月辛未。金遣完顏崇道來賀明年正旦。是月,監察御史沈繼祖劾朱熹,詔落熹秘閣修撰,罷宮觀。



大意是南宋寧宗慶元二年十二月(公元1196年),時任監察御史沈繼祖彈劾朱熹之事。沈繼祖羅列朱熹十大罪狀,如「不敬於君」、「不忠於國」、「玩侮朝廷」、「為害風教」、「私故人財」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朱熹竟然「誘引尼姑二人以為寵妾,每之官則與之偕行」,「家婦不夫而孕」。也就是說朱老夫子「為老不尊」、貪色好淫,曾經引誘兩個尼姑作寵妾,出去做官時還帶在身邊招搖過市。他家中的兒媳則在丈夫死後還懷上身孕,疑是「翁媳扒灰」所致……據此,沈繼祖主張將朱熹斬首。


「慶元黨案」,無疑是皇權體制下一場殘酷的派別政治鬥爭。寧宗時的外戚韓侂胄為了把持朝政,謀劃通過攻擊朱熹為首的「偽學」代表,以打擊另一權臣趙汝愚及其勢力。沈繼祖上奏的結果,寧宗帝原則上「准奏」:趙汝愚遭謫永州,朱熹被彈劾掛冠。宋寧宗還當廷宣佈道學為偽學,禁止傳播道學。之後還把道學先生視作「逆黨」進行清洗打擊,被朝廷列為「偽學逆黨」的官吏多達五十九人,朱熹自然便是這個「偽學逆黨」的領袖。由此,朱熹的眾門生作鳥獸散,或藏匿自保,或改換門庭。


而為後世爭論不休的是,朱熹居然在上表「謝罪」時承認自己「私故人財」、「納其尼女」等等數條,說「深省昨非,細尋今是」,表示要悔過自新。朱熹是否「納尼為妾」,歷來爭論不休。問題在於,如果此事本屬無中生有、捕風捉影,朱熹為何要上表主動承認「納尼為妾」?如果真像是後人一樣在皇權高壓下的「保命」之舉,但似乎又與朱熹的行事風格和秉持的儒家「士人」思想大相徑庭。而這份認罪表,也一直成為後世攻訐朱熹「偽君子」的主要話柄。


史載時年已六十六歲的朱熹,第二次被斥為偽師,第二次被逐出朝廷,趕回老家。此次因積怨甚多,恐被人所殺,有家難回,只得離家避走,凄凄惶惶奔赴閩贛邊境的山區小縣江西新城縣,在深山峻岭中的福山寺拜佛講學,隱匿不出。兩個已懷身孕的尼姑也隨後跟至,但福山寺處於四面高山環抱之中,十分偏僻,朱熹只好將兩個尼姑安置在山下村莊居住。兩個尼姑也不時進山給朱熹送糧送菜,朱熹很感動,朱熹拉著尼姑的手,面對著冷冷清清的大山深谷,悲戚傷感,想過去在京城何等風光顯赫,望今朝蟄居深山,有家難歸,站在山頭,眺望福建老家,不由得寫下《題福山寺》,詩云:「迢迢百里外,望望皆閩山。皎日中天揭,浮雲也自閑。」朱熹此時雖是閑雲野鶴,但也不失一段浪漫的黃昏戀。兩個尼姑後來也分別給朱熹生下了後代。朱熹在深山老林中隱匿了幾年,後因病不得不回到福建建陽老家。兩個尼姑及尼姑所生之子不曾帶回建陽,於是江西新城縣留下朱熹兩支後代,該縣留有朱熹祠堂和族譜。慶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朱熹終於在建陽家裡憂鬱悲涼而死,終年七十一歲。



朱熹身為一代儒宗,生前一身污水,學派被禁,身後雖以理學傳世,影響巨大,但卻因為中國南宋政局的紛亂而被惡搞至今。其中之根源,在於中國自宋以後之士人,多迫於權力壓迫和生計存亡而不惜扭曲了歷史。一代文化大師朱熹的「桃色話題」的產生,即為這段歷史的紛亂縮影。1940年代,民國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在編著《中國通史簡編》時,對朱熹多有詆毀。而今網上有很多人談到朱熹的劣跡,查其根源,十之八九都出自范文瀾的《簡編》之中。依照《簡編》記載,朱熹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做出很多下作的事情。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後來范文瀾自己也承認,此書寫於特殊歷史時期,服務於特殊的政治目的。由於那些帶「顏色」的謠言又最能引起普通人的興趣,所以傳播甚為廣泛。《要略》以為,朱熹可為中國哲學(如果中國有哲學的話)中的康德,承上而啟下,溯古而源今,其一生都在思考中國文化發展方向,因為聲名遠播而遭受無端非議,今世雖無法證其「桃色話題」為杜撰造謠,然卻絲毫不能影響其作為一世文化巨櫱的萬丈光芒。對朱熹而言,儒家士人「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和「此心光明,夫復何言」的大智慧,是不屑於和後世那些在學問上無法超越,唯能以人身攻擊取勝的「小人」做任何解釋的。史載朱熹死後,因為朝廷的禁令,無人敢前去祭奠,唯有偉大的詩人和民族英雄辛棄疾,雖然他本來是朱熹的政敵韓侂胄的門生,卻走了很遠很遠的路,來到朱熹的墓前,把最光輝的榮耀送給了朱熹: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鏡像 的精彩文章:

南宋開張:「建炎南渡」與「苗劉兵變」背後的「天命」安排

TAG:國史鏡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