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師不會把脈醫術很難進步

中醫師不會把脈醫術很難進步

有些人說說把脈是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之末。《難經》【第六十一難】:「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意思是:如果把中醫師的醫術分成四個等級,最強最牛的是「神醫」,病人一進來診間,醫生光看話都沒說就已經知道他的問題在哪裡,馬上開方;其次是「聖醫」,觀察病人,聽病人述說病況之後,知道他的病根病因在哪裡,開方治病;再來是「工醫」,觀察病人,聽病人述說他的病況,再詢問病人一些問題之後,開出處方;最末的是「巧醫」,觀察病人,聽病人述說他的病況,詢問病人一些問題之外,還要把脈,再開出處方。所以有些人說把脈不重要,不用學,包括我的中醫啟蒙老師倪海廈老師也這麼說,盧醫師卻說:「中醫師如果不會把脈,很難讓自己醫術進步。」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首先,自古以來,醫術精湛、名留史冊的中醫師很少有不精於脈學的。我們看《內經》、《難經》里都講脈。中醫醫聖東漢張仲景《傷寒論》里最開頭第一卷就是【辨脈法第一】,【平脈法第二】,後面每一篇的標題都是「辨XX病證並治法」,「病證並治法」里「脈」這個字就是指摸脈,張仲景的序里還說:「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終始順舊,省疾問病,務在口給。相對須臾,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彷佛,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已。夫欲視死別生,實為難矣。」上面這段張仲景的意思是說:現在的醫生很難把病人看好,原因有……等,其中「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指的就是摸脈草率馬虎隨隨便便,如果不摸脈那就更不用說了。也許有人會說《傷寒雜病論》是晉朝王叔和編的,王叔和精通脈學,寫了一本《脈經》讓脈學大興,所以王叔和當然用脈的角度編《傷寒雜病論》,那我們來看唐代大醫被尊為「藥王」的孫思邈著《備急千金要方》第28卷【脈法】,整卷講脈學。大家都知道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這本書,他另外還寫了《瀕湖脈學》,是脈學專書。明代《陳士鐸》著《脈訣闡微》,是脈學專書。清代徐大椿,字靈胎,著《醫學源流論》,【卷上】講病、脈、方、葯,也講脈!例子多不勝數,上面略舉一二,大家自己去查查歷朝歷代醫家的著作就知道了!這樣沒辦法說中醫師不需要學把脈吧!?或是看古書,承襲古人的智慧時,脈的部分可以全部略過跳過,那中醫還會剩甚麼?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里說扁鵲本來不會醫術的,一位他認識十多年的人名叫「長桑君」的,有天給他喝一個祖傳密方稱作「上池之水」,扁鵲喝了後三十天有了特異功能,能看到牆後的人,他用這特異功能看病人的五臟狀態來為人治病,然後假稱這是把脈,「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現在不用喝「上池之水」,送去醫院照x-ray,CT,MRI,B超……五臟六腑看得更清楚,但是大家都知道光照了這些作用很有限。會把脈的醫師就知道,不用喝這「上池之水」就可以透過把脈知道病人的五臟六腑虛實寒熱等狀態,找到病機、病因、病根,開方為病人治病,只是自古以來大家對中醫的脈學留存著一種神秘神奇的情愫,實際上,脈學是技術,技術的意思是只要多摸多練習人人都可以學會,如果有明師指點當然學得會更快。

既然透過把脈可以知道病人的五臟虛實寒熱等狀態,還可以找到病機、病因、病根,所以會把脈才可以:

1.能準確分辨出病人的陰陽ヽ表裡ヽ虛實ヽ寒熱……等體質,不會開錯葯傷人。

2.能找出病人生病的病根,準確用藥,不是只處理癥狀,甚至吃錯藥治標傷本,挖東牆補西牆,治好一個問題同時出現另外一個問題,永遠有治不完的問題,看不完的病人,生意興隆。

3.能在病人回診時準確評估病人服藥後的效果及用藥到位與否,是不是需要修正,該如何修改處方。

4.能知道如果病人好了是怎麼好的,不是蒙的。知道病人用藥斷根了沒,還需不需要吃藥鞏固,就算病人自我感覺良好。

5.能知道如果病人吃藥沒效是為何沒效,不是這個方不行換下個方,把可能的七八個方全部試過一遍,就算沒效,也撈了不少錢。

6.能看懂古代醫書,將古人的臨床經驗化為己用,古書看不懂理解不完全,用藥必有偏差,靠自己摸索,幾年也難蒙出來。有些人用家傳的脈法,自創的脈法,會跟中醫從黃帝ヽ扁鵲ヽ張仲景ヽ華佗ヽ王淑和ヽ金元四大家ヽ李時珍ヽ陳士鐸ヽ徐靈胎……等歷朝歷代諸多名醫一脈相承的古典脈法有差異,雖然用了也有效,但不能承傳古人的智慧菁華,只靠自己奮鬥摸索,盧醫師自覺沒有古代這些大醫明醫的聰明才智,所以還是乖乖的學習古人的智慧,懂脈學才能完全的承接古人的智慧。

7.能在諸多中醫學門派中,理出一條頭緒,整合各家所長,去蕪存菁,遇到病人摸到是傷寒脈就用經方,遇到病人是溫病脈就用溫熱病方,不懂脈,困在自己的門派里,門派間互看別人的不是,當了一輩子中醫還是不明不白!讓你醫的那些病人更加無辜倒霉了。

最後回到難經中四個等級的中醫師,大家都想當神醫,如同小孩天天盼望著長大,可惜沒有醫生一出來行醫就是神醫,不可能的!學習有階梯,一步一步來沒有快捷方式,從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研究所……,基本上一個都不能少,就算你的老師再牛再神,不代表學生一樣神,個人吃飯個人飽,同個老師同班教出來的學生都有優劣高低,也不是留級的學生就一定強,師父引進門,修行看個人。不先當「巧」怎可能成為「工」,如同不先讀小學怎麼可能有能力直接讀初中,成為「工」不繼續學習、不進步又怎麼可能成為「聖」,更上一層成為「神」。不會把脈連「巧」都沾不上,因為不明不白使得經驗不能累積,不管再努力多久,進步有限,再努力也到不了「巧」,更別談「工」、「聖」與「神」了,雖然令人惋惜,讓你看的病人不都倒了霉。

先會把脈當「巧」,不斷臨床治病同時努力讀書研究累積經驗二三十年,才有機會成「神」,不是拜了個神就可以跟神一樣神。

我的中醫啟蒙恩師倪海廈老師,自小讀古書是過目不忘,而且讀過就了解意思,融會貫通,還可以用很淺白的方式解釋給別人聽,他讀遍歷朝歷代醫書,常常勉勵學生:「我如果是巨人,你們就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努力精進醫術,青出於藍。」他是神人,我只是一介凡夫,既沒這樣的聰明才智,也沒「上池之水」可以喝,自當腳踏實地用心努力的把病人治好,才不負病人所託。

盧醫師微信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盧震海中一醫健康平台 的精彩文章:

TAG:盧震海中一醫健康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