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5歲女孩刺死父親:在打罵中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15歲女孩刺死父親:在打罵中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家長實驗班

北大家庭教育項目研究成果,百萬家庭信賴的選擇

1

今天看到一則女孩弒父的新聞,嚇了一跳:

2018年3月18日傍晚,在湖南洞口縣城勝利小區發生一起故意傷害案,犯罪嫌疑人羅某(15歲,在校女生)因為家庭矛盾和學習問題在家遭到父親羅某光打罵後情緒失控,持水果刀將羅某光刺傷,羅某光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後來根據網上報道內容的披露,才知道事情原委:

父親與女兒之間平時缺乏有效溝通,女兒學習已經很努力,但成績始終不達到父親羅某光的期望值。

所以自從女兒上初中開始,父親就把這種期望化為巨大壓力,動不動實施「棍棒底下出人才」的教育方法。

羅家的鄰居還表示:羅某光平時家暴就很嚴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動輒拳腳相加,導致父女關係越來越緊張;

甚至就在2018年春節前幾天,羅某光就以羅某學習退步為由,對其進行了毆打,還扯住羅某頭髮往沙發上撞。

還有今年正月初十,羅某又一次遭遇父親家暴後,賭氣離家出走了3天。儘管羅某的班主任曾多次做父女二人的思想工作,但一直收效甚微。

而這一次悲劇的起因是當天女兒因為校外補課,與父羅某光起了爭執,在他打罵女兒的過程中,母親因看不過去,為孩子爭辯幾句結果遭到了毆打。

後來女兒為了保護母親,拿著水果刀護身,結果在扭打過程中,失手刺傷了父親的心臟,送到醫院時已經搶救無效了。

當一個女兒,需要用水果刀防身才有勇氣走近父親,才敢去拉開暴怒的父親,這足以說明在女兒心中,父親簡直是魔鬼的化身。

我不禁感嘆,好好的一個家庭卻因為一個父親慣用的打罵教育給毀了。

但很多中國家長不都是習慣這種不用動腦、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孩子只要稍有不是,先是難聽的責罵,再有出錯,拿起棍子就是一頓教育。

所謂,「不罵不教育,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通通成了這類父母的口頭禪,仗著自己為人父母的權威,恃強凌弱,「我是你爸/媽,我想打你就打你。」

這是天底下最強詞奪理的一句話。

在如今的21世紀,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經是個笑話了,如果還有父母堅信,教出來的也只會是心理病態的孝子。

2

所以,那些在父母打罵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呢?

第一、打罵會使孩子怯懦、自卑,長久深陷在暴力的陰影中,產生悲觀厭世的自殺傾向。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那些從小就自卑的孩子心裡是什麼感受?答案歸納下來,看了很扎心:

1、自我貶低,一直覺得自己不重要,從來不敢跟人提要求,自己能做的事絕不敢麻煩別人。

2、表面隨和、親近,內心卻排斥所有人,不敢再和別人有親密關係,喪失安全感。

3、遇到事情只想逃避,害怕失敗的感覺。特別焦慮悲觀,覺得自己不配成為父母。

而我們的打罵教育只會產生自卑、怯懦,喪失安全感的這些孩子。

就如兩年前福州有個少年小斯,高考後自殺,他的父母反應,平時都沒打他、罵他。直到後來遺書爆出:原來是小時候父親管教很嚴格,經常打罵他。

他的父母都反饋說,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可是這一道打罵造成陰影一直留在他心理,直到現在才爆發出來。

第二、打罵會導致孩子出現暴力傾向,喜怒無常,甚至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曾看過中國某城市曾經對少管所里的四百多名少年犯進行調查,發現在打罵中成長的少年,犯罪率非常高,達到了84%。

很多父母的打罵的本意是讓孩子在犯錯了要長記性,改正自己的錯誤,但是又有多少家長卻不曾想過,正是自己的打罵教育把孩子打上了犯罪的道路。

紐約市蒙蒂菲奧里兒童醫院兒童心理醫生拉希勒·布里格斯曾經說過:

「你如果打孩子,就等於告訴他們這是一種處理問題的方法,但如果你使用其他管教方法,就能教授孩子更高級的認知技巧、自制力、因果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所以,當父母用粗暴的打罵來解決孩子的問題,未來孩子反饋給父母的也只是暴力。

第三,打罵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強迫性重複的心理問題,甚至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家庭。

心理學理論里有一種叫「強迫性重複」的現象,意指我們會不知不覺的,在人際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當中,不斷重複我們童年時期印象最深刻的創傷或者創傷發生時的情境。

而這種強迫性重複,本質上是一種心理修復,我們選擇回到過去那個受到創傷的場景,是想改變過去那個場景里自己會受傷的結局。

所以說,一些從小在父母的家暴中長大的女孩,在擇偶時潛意識地會找一個有家暴傾向的丈夫,因為她想強迫性重複童年受傷的場景,重複那時的體驗。

而這些受強迫性重複的女孩如果無法察覺自己的痛苦根源,不僅會導致婚姻難以幸福,甚至會將這種暴力模式傳遞給下一代,造成更可怕的後果。

3

湖南台有一個綜藝節目叫《旋風孝子》,有一期邀請了陳喬恩和她母親,才讓我們知道了陳喬恩原來還有這麼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

陳喬恩在節目中坦言,童年時媽媽常會動手打她,甚至用一捆枯樹枝打到見血,讓她壓力很大,「我小時候就活在恐懼當中。」

所以上了節目之後,陳喬恩和母親全程只有尷尬的對視,少有親密的動作和行為,因為她心有芥蒂,童年所受的創傷還在影響著她。

作為陳喬恩的媽媽,在節目里也只是老調重彈地說出了長輩常說的那句話:「我是愛孩子的,我是為了她好,我不會故意去傷害孩子。」

美國的懲戒與家庭暴力專家施特勞斯曾說過:

那些時常在暴力、威脅下成長的孩子會出現拼或逃的反應機制,這種好鬥或逃避心理會衝擊孩子的創造力與想像力,而創造力、想像力都會影響一個人的智商。

這句話說明,越是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就會被壓抑住,更難取得成績上的進步。

所以那些為了愛孩子的父母,如果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千萬別用打罵教育。

一次考試沒有考好,並不能決定一生,請和孩子一起找找原因。你會發現,你一旦放輕鬆,孩子不用花心思去抵禦你的」暴力「,對學習的理解會更快更容易。

一個錯誤沒有改正,讓孩子自己去親身去體會犯錯的後果,你會發現,你讓孩子親身體驗後果,遠比我們的打罵,孩子更能懂得承擔責任。

每一位父母都會有被孩子氣到暴怒的時候,打罵孩子便是憤怒父母的本能反應,只是因為他們懶得使用一些「麻煩的、動腦筋的方法」來解決孩子的問題。

但是往往聰明的父母會懂得剋制自己的情緒,會用更好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他們會清楚地認識到,打罵是非常負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

如果實在剋制不住自己憤怒的情緒,建議一些父母製造冷處理區域,在情緒失控的時候對孩子說,先冷戰十分鐘,待心態平和下來,有了詳細的解決思路了再和孩子商討。

所以父母們,請在每次要發火之前,先問自己能否接受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前文中所寫的那個樣子,如果不能,請先冷處理,換一種教育方法去試著接納孩子!

永遠拒絕打罵、責怪、沒完沒了的嘮叨抱怨的教育方式,給孩子一個寬鬆、愉悅的家庭氛圍。

▍標籤:家庭教育

▍圖片來源: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長實驗班 的精彩文章:

中國孩子都被養成了王思聰
孩子長大以後,為什麼會和父母感情疏離?

TAG:家長實驗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