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東10大寺廟,你去過哪些?

廣東10大寺廟,你去過哪些?

1、南華寺

南華寺坐落於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東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離韶關市區南約24公里。南華寺是中國佛教名寺之一,是禪宗六祖惠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天監三年,寺廟建成,梁武帝賜「寶林寺」名。後又先後更名為「中興寺」、「法泉寺」、至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賜「南華禪寺」,寺名乃沿襲至今。因禪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稱六祖道場。1983年,南華寺最早一批被國務院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2001年06月25日,南華寺作為明、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2、潮州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開元路。前身為荔峰寺,元代稱「開元萬壽禪寺」,明代成「開元鎮國禪寺」,清代以後「開元鎮國禪寺」與「開元寺」並稱,加額「萬壽宮」,俗稱開元寺一直沿用至今。該寺自建立以來,歷代均有維修。原佔地100畝,現存20.3畝,一向為歷朝祝福君主、宣講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寬敞、殿閣壯觀、聖像莊嚴、文物眾多、香火鼎盛而名聞遐邇,為粵東地區第一古剎,有「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之美譽。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2001年6月25日,開元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廣州光孝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凈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初名制止寺,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4、慶雲寺(廣東省肇慶市)

慶雲寺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位於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始建於明崇幀九年(1636年),光緒十九年(1893年),四周峰巒環抱,如瓣瓣蓮花,被冠上「蓮花寇」的美稱,是嶺南四大名剎之一,素有「禪、凈、律三宗俱善」之盛名,寺里香火歷久不衰。兩年後,棲壑大師應邀到蓮花庵當住待,並隨即大興土木,把緩坡削成七級,倚山勢構築五層殿宇,計有大小殿堂100多間,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可見規模之宏大。

5、靈光寺(廣東省梅州市)

梅州靈光寺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陰那村陰那山五指峰西麓半山海拔約500米處,面積有6000多平方米。是廣東四大名剎之一。該寺原名聖壽寺,相傳為唐代懿宗咸通年間高僧潘了拳(自號慚愧,福建省延平府沙縣人)創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相傳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廣東監察御史梅鼎捐錢擴建,易名「靈光寺」,並親書「靈光寺」三字嵌刻在山門殿的門額上。慚愧祖師,俗姓潘,名了拳,佛教得道高僧,神通廣大,有求必應,行仁賜福,興神助戰,功勛卓著。英名遠播,四海人民皆敬奉,倍受人間崇拜。

6、廣州市六榕寺

六榕寺位於廣州市的六榕路,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外聞名的古剎。寺中寶塔巍峨,樹木蔥茂,文物薈萃,歷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跡。六榕寺因蘇東坡當年為寺廟題字而得名。它與光孝、華林、海幢寺並稱廣州佛教四大叢林。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樣,歷來為人們所稱頌,加之歷史地位與光孝寺齊名素有「光孝以樹傳,凈慧(六榕寺的別稱)以塔顯」之稱。與海幢寺、光孝寺、華林寺並稱為廣州「四大叢林」。

7、深圳弘法寺

弘法寺,位於廣東省深圳市仙湖植物園內,始建於1983年,寺院建築面積達三萬多平方米,殿、堂、寮、房、樓、閣共四十餘處。弘法寺是1949年建國後,國內興建的首座寺院。弘法寺由於地處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陳地深圳,毗鄰港澳,面向東南亞,因此,趙朴初及中國佛協其他領導寄予了深切的厚望:把弘法寺辨成中國一流的佛教文化寺院,使之成為同海外佛教界聯誼的紐帶。1990年8月31日,經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弘法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對公眾開放。

8、雲門山大覺禪寺

雲門寺其實是個總稱,包括雲門主寺及多個副寺,後來主寺日漸衰落各副寺就別立為寺了,如顯聖寺、雍熙寺、壽聖寺等。在當時的這幾個主要別立的寺院在加上雲門寺本身被當地稱為「一山四寺」、「一主四副」或雲「一本而四名」。但在當地信眾的觀念中通常把這些寺院視其為雲門一寺。另外在其不遠還有很多的寺院、庵堂。至宋,雲門析為廣孝、顯聖、雍熙、普濟、明覺、雲門六寺。明萬曆《會稽志》卷十六載:「今雲門有寺六:廣孝,恩昱諸公所居也;上庵曰廣福;看經院曰顯聖;悶興懺院早雍熙;西曰普濟;南曰明覺,各有勝地。」足見當時的盛況。

9、韶關丹霞山別傳寺

別傳寺坐落在廣東省仁化縣丹霞山。由澹歸禪師於南明永曆十五年即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闢建。別傳寺山門險要,為丹霞第一關隘。本寺原來是南明遺民們避難的地方,興乳源雲門寺,曲江南華寺成三足鼎立之勢,乾隆四十年(1775年),澹歸禪師的遺著被朝廷列為禁書,禍及別傳禪寺,寺被改為十方常住,澹歸弟子全都逐出別傳寺,寺廟逐漸廢毀。1982年,別傳寺本煥禪師主持重建.現寺內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伽藍殿、鐘樓、鼓樓、菩提精舍等,並得建了「別傳寺開山澹歸老和尚塔」。

10、六祖寺

六祖寺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四會貞山風景旅遊區內,原寺始建於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有歷史。於清嘉慶十四年重修時,六祖寺的建築面積為60000多平方米,灰沙春牆杉木瓦結構。整體為中軸線平面布局,分別由大門、前殿、後殿及左右輔以的廂房、廊廡及小巷構成一體。寺廟四面環山,山勢峻俏,景色宜人。與六祖惠能寺相鄰的山間,還有「六祖惠能池」、「佛堂頂」、「仙人路」、「爛布衣」等與六祖惠能當年行跡有關的地名和山名。

廣州微幫傳媒

廣州微幫傳媒整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微幫傳媒 的精彩文章:

TAG:廣州微幫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