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綠盲蝽個子小,危害卻不少!

綠盲蝽個子小,危害卻不少!

說起綠盲蝽,許多農戶是一陣頭疼,早些年還只是一般害蟲,但隨著化學農藥使用大幅度減少,加上農業產業調整,導致綠盲蝽種群數量劇增,為害逐年加重,許多葡萄種植戶更是深受其害,損失嚴重。

先認識一下綠盲蝽

綠盲蝽屬半翅目,盲蝽科,後麗盲蝽屬,有著分布廣泛、食性較雜、寄主較多等特點。1年發生4~5代,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在氣溫20~30℃、相對濕度80~90%時易大量發生。

卵長1.2mm,寬0.26mm,黃綠色,頸部較細,端部鈍圓,卵蓋淺黃色,前、後端高起,中央凹陷,邊緣無附屬物,放大了看有點像香蕉。

若蟲

綠盲蝽2齡若蟲

若蟲共5齡,剛孵的若蟲體桔黃色,後來慢慢變成綠色,比較活潑,打小就開始刺吸為害葡萄的幼嫩部位。

成蟲

成蟲蟲體卵圓形,體長,黃綠色或淺綠色,密生有短毛。頭部為三角形,複眼突出,革片端部與模片相接處略呈灰褐色。飛翔能力強,白天潛伏,主要在清晨和傍晚不易被人察覺的時候作案。

綠盲蝽產卵一般具有趨嫩性,多數的越冬卵產在葡萄芽鱗內,部分卵產於枯枝、落葉上。

綠盲蝽的危害

綠盲蝽主要以若蟲和成蟲刺吸為害葡萄未展開的芽或剛剛展開的幼葉、新梢和幼果等。

幼葉受害後,最初形成針頭大小的紅褐色斑點,之後隨葉片的生長,以小點為中心形成不規則大小不等的孔洞。

嚴重時葉片上聚集許多刺傷孔,致使葉片皺縮、畸形甚至呈撕裂狀,生長受阻,光合作用受到極大影響,自身養分製造受到限制不能供給植株生長足夠的養分,植株生長和花芽分化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形成虎皮斑

幼果受到綠盲蝽成蟲或若蟲的為害,就會出現花皮幼果

隨著幼果增大,果面會在傷口處形成小黑斑,嚴重影響果品,值得注意的是,綠盲蝽對幼果的傷害,似乎是不可恢復的,相當於「毀容」!

為害規律總結

綠盲蝽一般在早春葡萄發芽後至幼果期為害較重。

其中,1代若蟲取食為害葡萄嫩芽;2代若蟲為害花序、幼果等;3、4代開始時由於葡萄幼嫩組織減少,不少綠盲蝽選擇「外出打工」;第5代時「返程回鄉」,產卵越冬。

綠盲蝽越冬卵在整個越冬期間表現出較強的抗寒性,能夠抵禦冬季低溫。

去年是暖冬,蟲口基數必然偏大,未做好清園工作的發生量會更重。

綠盲蝽適宜生活在氣溫20℃左右,相對濕度80%左右的環境中。

因此,葡萄園1米以下環境條件可能更適宜其取食為害;露天降雨過多和大棚潮濕環境有利於期繁殖;下部新梢比上部新梢更容易受害。

生活習性導致不易被發現,且為害癥狀易混淆。

如葉片癥狀與病毒病、藥害相似;果實為害與黑痘病相似。

歐美雜交種葡萄受害程度要比歐亞種輕。

如通常來說紅地球受害較重,而巨峰受害率相對偏低。

防治策略

農業物理防治

葡萄埋土防寒前清理果園內外的雜草、枯枝,深埋或集中燒毀,消滅在雜草和枯枝上越冬的蟲卵。

葡萄出土上架至萌芽前,刮枝幹老翹皮,並集中燒毀,消滅在枝幹皮縫中越冬的害蟲。葡萄生長季可以在果園懸掛黃板或殺蟲燈誘殺綠盲蝽。

化學防治

綠盲蝽一般在早春葡萄發芽後至開花前為害較重,且此時造成的傷害對樹體影響較大,因此抓住早春的防治關鍵期,是降低綠盲蝽為害的重要措施。

發芽前可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包括地面雜草都要噴到,消滅越冬蟲卵。

發芽至新梢展葉期,選擇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毒死蜱等,間隔7~10天再噴1次,危害嚴重的果園連噴3次,可有效降低綠盲蝽的數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孟葆隆大農業 的精彩文章:

柑橘樹究竟每年要施多少肥料,你心中有數嗎?

TAG:孟葆隆大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