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越來越多的人推崇這種農機具?

為何越來越多的人推崇這種農機具?

「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將至,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俗話說「清明前後,種瓜點豆」,農民們自然不會浪費這大好春光。不過和往年有所差別,今年的田間多了許多機器的身影,這一切都得益於國家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不久前農業部、財政部印發了《2018—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明確要優先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所需機具和深松整地、免耕播種、高效植保、節水灌溉、高效施肥 、秸稈還田離田、殘膜回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支持農業綠色發展機具的補貼需要,逐步將區域內保有量明顯過多、技術相對落後、需求量小的機具品目剔除出補貼範圍。那麼,綠色農機究竟有什麼魅力,能讓三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為其開路?

土地問題凸顯,綠色發展刻不容緩

當下,中國土壤狀況確實不容樂觀,至少有10%的土壤基本喪失生產力。濫砍濫伐導致的水土流失荒漠化還在困擾著我們,一些城市耕地遭受鎘、砷、汞等有毒重金屬和石油類有機物污染,不科學的種植方式使土壤肥力持續下降......

土壤養分管理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王慎強曾展示了一組數字:中國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這當中,71%是中低產田,土壤有機質僅是歐洲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土壤還面臨酸化、鹽鹼化、連作障礙等一系列問題。

對先污染後治理髮展模式說「不」

土地問題堪憂,而土壤污染的治理更是難上加難。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和滯後性,很有可能我們的行為給土壤帶來了危害卻不自知,等到發現污染嚴重的時候卻已經為時尚晚;土壤污染的累積性和分布不均勻性,相比於空氣和水,污染物更加難以在土壤中自動分解、稀釋,隨著時間的流逝,污染非但不會減輕反而會更加嚴重,而我國土壤種類多樣,不同土壤的治理方式顯然不一樣,這又對治理增加了難度;而像重金屬等污染物對於土壤的污染來說基本是一個不可完全逆轉的過程。

土壤污染一旦發生,則很難完全恢復,成本高、周期長、難度大等問題不容忽視,所以等到污染了再去治理遠不如從一開始就走綠色發展道路來的靠譜。改變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種植模式,走親土種植道路。

走親土種植,實現鄉村振興

所謂親土種植,是指採取對土壤「親和、友好」的方式來開展種植作業,實現作物優質高產和耕地質量提升兩大目標。對於人多地少的中國而言,親土種植兼顧了耕地質量與農業優質豐產。

「親土種植 富養天下——守護億畝良田,踐行鄉村振興」大型公益行動於3月26日在北京啟動。會上發布了旨在推動親土種植在中國落地的「百千億行動」方案,並對來自全國各地的親土種植帶頭人進行授牌。變革傳統的種植模式,一個全新的親土種植時代正悄然來臨。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使用地膜已成為確保農業高產穩產的重要手段。但在高產的同時,連續大面積的鋪膜種植,也使得「白色污染」逐年加重,嚴重製約了農業可持續發展。2018年阿克蘇地區將在新疆天山以南地區率先試點殘膜機械化回收作業,從現有的殘膜回收機中篩選出適宜在本地區推廣應用的,對其進行優化和改進,然後在下轄8縣1市大規模推廣使用。據悉,殘膜機械化回收作業項目實施後,預計殘膜的回收率將達85%以上,可使棉花增加產量10%至15%。由此可見,農業綠色發展機具在親土種植模式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小結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那麼,怎麼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顯然已經不適合我國當下的農業發展模式,未來的農業生產方式將以綠色發展為基礎,逐步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歡迎投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農機網 的精彩文章:

植保市場這塊「大蛋糕」真的好吃嗎?
數字鷹科技:全力以赴備戰春耕「第一仗」

TAG:中國農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