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79年那個雪夜,我們帶著新兵徒步翻越安久拉山

1979年那個雪夜,我們帶著新兵徒步翻越安久拉山

作者簡介:

楊運恆甘肅省臨洮縣人。1974年12月入伍,在西藏軍區原52師第154團服役,先後任戰士、衛生員、班長、排長、副指導員、正連職參謀等。1986年底轉業至甘肅省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先後任科員、記者、記者站站長、辦公室副主任、監察室主任、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副縣級)、副調研員等職,先後在工商系統專業報刋和地方報刋發表文章一百六十餘篇。

翻越安久拉山

楊運恆

一九七九年春天,我們的新兵車隊從四川大邑縣安仁鎮糖場新兵訓練基地出發,前往部隊駐地西藏波密。

我們的新兵車隊在川西平原上急馳著,一座座城鎮,一簇簇村落,一片片農田,從官兵們眼前划過,橫亘在官兵們面前的一座座巍峨高山漸漸向我們抵近,緊接著便是跨江河,上高山,翻二狼山,跨大渡河,穿康定城,過折多山,官兵們心裡明白,再經過個把星期的長途跋涉,接兵幹部們可以回到他們闊別半年之久的帕隆藏布河畔的軍營,聽他們早已習慣了的軍號聲,過他們有節奏的軍營生活。新兵們可以抵達他們日思夢想的老兵連隊,和老兵一起走向練兵場,真正過上磨爬滾打的士兵生活。

自從新兵車隊踏上川藏線以後,川西高原的天氣就沒有晴好過,陰多晴少,風雲變幻,雨雪交加,道險路滑,新兵車隊偶爾還遇些塌方、滾石,泥石流等,這令新兵車隊的官兵們心生不安。當我們的新兵車隊走出川西高原,跨過雅礱江、金沙江,西進到西藏境內的左貢、邦達等橫斷山脈地帶時,沿途斷斷續續的雨雪天氣也來了個大變臉,一路雨雪交加的天氣漸漸變成了中雪、大雪甚至暴雪,這樣的天氣使我們始料不及。

為了確保攀爬4651米的業拉山(也稱傍山),安全走過坡徒彎急路滑的七十二道拐和怒江大峽谷,我們的新兵車隊從邦達開始全部掛上了防滑鏈,這讓運送新兵的汽車部隊和我們的官兵們心裡多了一份安全感。當新兵車隊小心翼翼爬上業拉山口,又膽膻心驚地走下七十二道拐,跨過怒江大橋及其支流大峽谷後,我們緊張的心緒才算稍微平靜了一些。可誰料想,當我們的新兵車隊趕到八宿縣白馬兵站時,這裡的景象讓我們大吃一驚。兵站成了真正的官兵之家,里里外外全是官兵們的身影,停車場、公路邊,停滿了運送出藏老兵和進藏新兵的軍車。

我們的新兵車隊抵達兵站後,只能停泊到兵站西側川藏公路較遠的地方。車隊停好後,接兵幹部們匆忙組織新兵下車趕往兵站食宿。官兵們一踏進兵站的大門,新兵營首長便接到報飯車官兵和兵站幹部轉達師團和川藏兵站部首長的電報電話指示精神,命令我部接兵幹部帶領新兵於當夜趕往然烏,以減輕白馬兵站的接待壓力。這讓我們這些接兵幹部和新兵蛋子們緊張不已。

在新兵們就餐的短暫時間內,西線方向不斷傳來消息,然烏一帶的鵝毛大雪沒有絲毫停歇的跡象,當地積雪已達三四十公分厚,安久拉山和然烏峽谷積雪預計達四五十公分。

兵站的客房安排了出藏退伍老兵們,抵達兵站的大量新兵依然滯留在運送他們的汽車大箱里,在等待接兵幹部的指令。

兵站的官兵們不忍心經過兵站的老兵和新兵們,尤其是那些告別軍營,已經踏上返鄉之路的老兵們,千里迢迢路經兵站因遭遇大暴雪滯留在會議室和食堂里,他們不希望出現這樣的情況,但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大範圍的降雪把川藏公路白馬兵站東段的業拉山(也稱傍山)七十二道拐和西段的安久拉山東西兩翼前堵後截,東不能出,西不能進,把大量車輛和官兵擠壓到一個不大的白馬兵站,這樣的陣容早已超出了白馬兵站接待能力的極限,但兵站官兵又不忍心進出藏的戰友們挨餓受凍,他們挖潛力,想辦法,擠出兵站部分宿舍讓給進出藏的官兵們,騰出會議室和食堂,生起爐子和火盆,幫助進出藏的戰友們度過那個寒冷的冰雪之夜。官兵們心裡明白,在川藏線上,大雪封山堵路是常有的事情,若能住進兵站,吃上一口熱飯,有一席之地抵禦風寒,那已經是很不錯的結果了。

大雪依然滿天飛舞著,迷迷茫茫,朦朦朧朧,川藏公路上積雪越來越厚,滿山遍野白雪皚皚。新兵營首長接到新的開進命令後,立即召集接兵幹部進行戰前動員,接兵幹部又分別召集新兵骨幹進行層層發動,講形勢,擺任務,談困難,提要求,希望接兵幹部和全體新戰士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團結一致,共度難關,順利安全完成這次雪夜野營拉練任務。

吃罷晚飯,全體接兵幹部按照新兵營首長提出的任務要求和行進序列,帶著新兵們很快踏上了前往然烏的新征途。官兵們排成兩列縱隊,身負幾十公斤重的背包和行李,沿著川藏公路上汽車車輪輾軋過的轍痕手拉著手,肩並著肩緩慢前行,每前進一步,腳下都要發出'吱扭!吱扭!吱扭'的響聲,走一步,退半步,東晃西歪,甚是難行。

老天爺不斷地變換著戲法,一會兒大雪,一會兒中雪,一會兒小雪,相互交織著輪番飄蕩,夜風裹脅著雪花肆掠著,下個沒完沒了。川藏公路上依然有個別掉隊的軍車閃爍著耀眼的燈光駛來又駛過,官兵們匆忙躲閃,等汽車走過再回到車輪軋痕繼續前進。汽車大箱里的老兵們放開嗓門兒喊著,戰友們!加油!好樣兒的!為跋山涉雪的新兵們鼓勁!打氣!助力!加油!新兵們趁著夜幕向車上的老兵們招手致意。

在高山峽谷里,新兵們第一次負重行軍,才真正體會到了青藏高原的嚴酷與狂野。夜間行軍,內熱外冷,大汗淋漓,有的新兵揭下棉帽,有的新兵解開衣扣,有的新兵脫下絨褲,新兵們無奈的舉動,也給體質較弱的士兵帶來了難一想像的後果,個別戰士出現了胸悶、氣短、缺氧等高山反應癥狀,隨隊軍醫給些葯,輸些氧。接兵幹部和新兵骨幹發揚互助友愛精神,幫助身體不適的戰友扛背包,提行李,鼓勵他們跟著隊伍一道前行。

八宿至然烏的川藏公路大多為緩上坡,官兵們越往前走海拔越高,雪路行軍也越來越吃力,行軍速度也越來越慢,但誰也不想拉的太遠,誰也不想掉隊。途中休息,接兵幹部鼓動體質較好,又能歌善舞的士兵給大家吼上兩嗓子,唱支民歌,說段笑話,講個故事,鼓舞士氣,提振精神。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

這夜,新兵們遇到的最大攔路虎是翻越位於八宿與然烏之間的安久拉山,這座雪域高山是造物主鑲嵌在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東南山脊上的又一攔路虎,它在千里川藏線上介於怒江大峽谷與然烏大峽谷之間,是進出藏一道較難翻越的天塹屏障,也是走過業拉山(也稱傍山)七十二道拐,走出怒江大峽谷之後,前往林芝、拉薩方向攀爬的又一座雪域高山,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深夜凜冽的寒風裹脅著雪花瘋狂的下著,撞擊在官兵們臉頰上象針扎似的,有一種別樣的刺疼,官兵們用凍僵的手抹一抹;狂風刮來,官兵們瞬間喘不過氣來,甚至氣短缺氧,行軍困難,只能摒住呼吸,用手擋一擋,側過頭換口氣再繼續前進。有官兵滑倒了,身後的戰友們迅速拉起,相扶相攜,一同前進;有人走不動了,班排骨幹主動接過背包和行李,幫助體質較弱的戰友走上一段雪路,不拉一兵一卒,不丟一帽一物。

官兵們心裡明白,他們這批新兵中的大部分戰友從新兵連抽調補充去了友軍,而且調去沒有幾天便全部拉到了中越自衛反擊作戰前線。想起他們爬的潮濕貓兒洞,在血與火的戰場上衝鋒陷陣,赴湯蹈火,甚至血灑疆場。與他們相比,在高原上雪夜行軍又算得了什麼呢?

在雪夜行軍,接兵幹部和新兵蛋子一個樣,老首長和年輕排長一個樣,誰也沒有搞特殊的,誰也沒有條件騎馬坐車,誰也沒叫一聲苦,喊一聲累,大家一個心思向安久拉山挺進。

翻過安久拉山,一路緩坡下行至然烏峽谷,走出然烏峽谷左行進入察隅邊防,右行進入然烏湖區或遠方。安久拉山山口海拔4475米,距然烏湖區約二三十公里,海拔落差達500多米。峽谷西北側的山巒生長著許多蒼松翠柏,樹梢掛滿了皚皚白雪。

安久拉山的冰川積雪融化成溪,東西分流,東流經八宿匯入怒江,西流匯入然烏湖,再向西流入帕隆藏布河。官兵們沿著西流的潺潺雪水,跟著路轉水繞的川藏公路向然烏奔去。

經過雪夜的長途跋涉,天空中漸漸露出了點點繁星,這也讓舉步維艱走了大半夜的官兵們看到了希望。許多官兵趾間磨出了血泡水泡,官兵們堅守著一個信念,咬住心中的那個目標堅持!堅持!再堅持!他們心裡朋白,走出然烏峽谷,離然烏兵站也就不遠了。

在即將走出然烏峽谷時,又經過一輪短暫的休息,官兵們的體力體能也得到一定的恢復,然後向然烏髮起最後的衝刺,全體二百多名官兵於次日上午安全順利抵達然烏兵站,並通過連續交替轉運,於第三天下午安全抵達部隊駐地波密。

業拉山七十二道拐和安久拉山兩座高山之間的大片區域,以及藏東南大範圍的降雪,將大量軍車封堵在八宿白馬兵站,大批進藏新兵和出藏退伍老兵被迫滯留在兵站里。為了給兵站騰出空間,我部新兵奉命雪夜徒步挺進然烏,在面對藏區冰天雪地,大雪封山,高山缺氧,高海拔等惡劣環境的情況下,負重夜行近百公里,在千里川藏線上成功實現了一次難得的進藏新兵雪夜大轉移,大暴雪並沒有阻擋住官兵們前進的腳步,全體官兵的出色表現受到了師團黨委、首長和川藏兵站部首長,以及上級機關的充分肯定和表揚。

無論您多忙,請花1秒鐘把它放到你的圈子裡!

傳播正能量,拒絕冷漠!

請點贊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域老兵吧 的精彩文章:

川藏線上的汽車兵——有多少人懂得他們的情感?
走,我們去林芝看那燃燒的桃花……

TAG:雪域老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