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湖北俗稱荊楚大地,為啥簡稱不用「荊楚」,而是用了「鄂」?

湖北俗稱荊楚大地,為啥簡稱不用「荊楚」,而是用了「鄂」?

原標題:湖北俗稱荊楚大地,為啥簡稱不用「荊楚」,而是用了「鄂」?


湖北省俗稱荊楚大地,但是簡稱不用「荊」,也不用「楚」,而是選用了一個「鄂」字。這是為什麼呢?


(湖北省地圖)


湖北省因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省。但是,湖北素有「荊楚大地」的稱呼,則是歷史悠久。


根據資料記載,周初,文王姬昌的老師的曾孫熊繹被封為子爵,從而建立起自己的國家,也就是後來的楚國。從春秋開始,楚國迅速強盛起來,尤其到了楚莊王時,楚吞併了周邊眾多小國,成為一方大國。 楚地是一個歷史的地域概念,大體上以今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為中心,向周邊擴展到一定的範圍。


通過楚國,我們很明白的了解了「荊楚」中的楚,那麼為啥要有一個「荊」呢?


(湖北省地圖)


最早出現荊楚兒子的是在先秦時期。


《詩·商頌·殷武》說:「維女荊楚,居國南鄉。」這裡是「荊楚」聯稱,荊在前,楚在後。《竹書紀年》說:「昭王十六年,伐楚荊。」這裡是「楚荊」聯稱,楚在前,荊在後。


據《春秋》記載,魯庄公(前693—前661)之前稱荊,但自魯僖公(前659—前627)元年後,就改稱為楚。這樣看來,荊或楚,荊楚或楚荊聯稱,其意思一致,沒有啥大的區別。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釋荊:「楚木也,從 刑聲。」釋楚:「叢木也,一名荊也。」這樣就把荊山、荊楚、木、荊州、荊、楚國,統一起來,形成系統完整的概念,故至唐宋時,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說:「荊、楚一木二名,故以為國號,亦得二名。」沈括《夢溪筆談》也說:「荊或為楚,楚亦荊木之別名也。」至此,荊楚約定俗成,成為一個專稱楚族、楚國和荊楚地域的一個特有的稱謂。說白了,也就是荊就是楚,楚就是荊,兩字是一個意思,放在一起,主要起強調作用。


如今在湖北區域,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城市--荊州市。三國演義中,也非常詳細的介紹了這座城市---荊州。



(楚國地圖)


我們先說說,湖北省的簡稱,為啥沒有用「荊楚」中的任何一個字,主要是楚國的面積不斷發生變化。

楚莊王時,楚國西北到武關(今陝西商南),東南至昭關(今安徽含山),北至城父(今河南寶豐),南至湘、沅;戰國時,東北又擴大至山東南部,西南至廣西東北;楚懷王時,東南又擴展到江浙。而楚的都城,也並不固定,有郢(今湖北江陵)、丹陽(今安徽境內)、陳(今河南淮陽)、壽春(今安徽壽縣)等多個地方。


可以說,湖南、安徽、江西、江蘇、浙江、上海、山西等好多地方,都可稱「楚」,因為存在這種歷史情況,中國各地地名中包含「楚」字的也特多,如緊鄰湖北的河南信陽就有「楚王城」,項羽的故里宿遷自稱楚地,就是因為當年都是屬於楚國的地盤。


所以說,楚國不光光在湖北,所以湖北用「荊楚」中的任何一個字,都不太合適。


(鄂王城)


荊楚都不能用,那麼用啥字做簡稱呢?湖北人想到了一個典故。遠古時代,在黃河流域旁,有一個以捕食鱷魚為生的部落,叫做鄂國。到了周代,周成王把他的弟弟叔虞封于山西,建立晉國,與鄂國接壤。晉國發展起來後,就把鄂國吞併了,鄂國遺民就開始往南逃難,到了今天湖北鄂州市的梁子湖邊。鄂國人一路從山西逃到湖北,心想這下夠遠了吧,可以好好過日子了吧,就在鄂州建立了一座鄂王城,作為鄂國的國都,準備好好過日子。現在湖北鄂州的大冶仍然有鄂王城的遺址。


讓鄂國人沒想到的是,湖北這裡也有一個和晉國一樣強大的國家,名叫楚國。楚國的第六任君主熊渠看鄂國好欺負,也帶兵來打鄂國。鄂國一下就被滅了,這個歷史悠久、一路逃難的國家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台。



(楚國)


楚國吞併鄂國後,把國都定在了鄂王城。從此開始,鄂王城就一直是楚國的國都,直到兩百年後,楚文王才把國都遷到郢,也就是現在的湖北荊州。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開始實行郡縣制,在鄂王城這裡也就是現在的湖北鄂州設立了鄂縣。「鄂」這個地名就開始一步步延續下來。隋朝時,鄂縣升級了,建立了鄂州,下轄江夏、武昌、永興、蒲圻四個縣。江夏縣,就是現在武漢三鎮之一的武昌。武昌縣,就是現在的鄂州,蒲圻縣就是現在的赤壁。唐宋都沿用了鄂州的建制。因為省會一直叫鄂,歷史上也一直叫鄂,所以湖北省經常被稱作「鄂省」,所以「鄂」就成了湖北省的簡稱。【參考資料:《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情概況》、《 楚人的早期歷史與文化》、《張正明----《楚文化史》》】(作者:每日漢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漢字 的精彩文章:

霍金預言,地球將在200年內毀滅,人類要移民,這事靠譜嗎?
高曉松說熱氣球是中國人發明的,這種說法對嗎?

TAG:每日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