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00多年前消失的神秘王國與今人的不期而遇!

2000多年前消失的神秘王國與今人的不期而遇!

1974年冬,平山縣三汲鄉農民開始大規模平整農田,不斷到附近一些被懷疑是古墓的大土丘上取土,被農民刨開的封土下,到處埋著戰國時期宮殿建築用的大瓦。

村裡有個叫劉西梅的老人曾挖出一塊刻有文字的石頭,考古人員隨後在劉西梅家看到這塊石頭,雖然當時不能解讀這些戰國時代的文字,但他們意識到,2200多年前消失的一個神秘王國與今人不期而遇了。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縣勘探了中山國都靈壽古城,發掘了五座中山王族墓和百餘座平民墓,共出土文物兩萬餘件,戰國雄風再現於世。

上世紀70年代,中山國的王陵和都城在平山縣三汲鄉被發掘後,絢爛的中山國終於呈現在考古學家面前了。雄偉的城牆,夯土厚達50多米,突顯出中山國的輝煌繁盛。

中山國是嵌在燕趙之內(位於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一帶)的一個小蠻夷之國,因城中有山得國名。中山國是由白狄族鮮虞部建立的,戰國中山與齊、魏、燕、趙等強國相抗衡,耀兵稱王於太行山麓。當時,列國以戰車數量衡量國力,中山國被稱為僅次於戰國七強(七強被稱為「萬乘之國」)的「千乘之國」。但由於中山國為游牧民族所建,歷史短暫,史載缺略,遺迹湮沒於地下,兩千多年來鮮為人知,故稱「神秘王國」。

史稱「中山地薄人眾「,北部以牧業為主。南部以農耕為主。 中山國手工業生產非常發達,其工匠製造的銅、玉、陶、金、銀、骨、石等大量精美的藝術品,在數量、造型、工藝水平上,都有很高水平,《史記.貨殖列傳》記載:中山「丈夫……作奸巧冶,多美物」,正是對中山國手工匠人的工藝技巧和絢麗多姿的工藝品的讚歎。令世人震驚不已和匪夷所思的是,在七強夾縫裡生存的,東西只有500多里的一個「千乘之國」小國,卻能在其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堪稱「中華輝煌」的燦爛文化。

文物的佐證會使歷史的描述更為充實和具有趣味的直觀性。這是一次完美的考古紀實,出土文物突顯了青銅古器的異常精美和古玉器的美妙瑰麗。但現實中,考古與研究更偏向於青銅器,那是因為有器型的磅礴,有鮮艷斑斕的銹色,又有有待考究的金文...。

下面五圖均為中山古國出土青銅器:

但是在現實社會中,人們的審美取向與價值利益是有重大關聯的。就民眾來講,古玉則更能符合於他們的收藏心理。從而,上古玉器的專題也就能引起更多的共鳴。

宛如星河般燦爛流淌著的古玉,是中華文明的最好見證

在這裡我們會看到,同樣媲美青銅器的中山國古玉所展示的風貌,是玉雕中的龍紋設計與製作。「戰國龍」紋是高古玉器中最最令人心動的一種造型,其核心價值即體現為「大膽創新和自由變形」。它的變形可以是略帶誇張,又極具張力的彎曲之美,反映出了東周戰國時期社會經歷巨大變革的時代背景。騰飛、扭曲、蜿蜒、彈力的龍紋,真實地表現了東周乃至西漢初期社會的動蕩,掙脫舊時的傳統束縛,社會生產力得到飛躍發展的一種大的社會趨勢。這種清新的設計風格,至今仍然留給我們深刻的印象和巨大的想像空間。

下圖是一件帶有文物歷史坐標的知名的典型器,凡是有關研究中國歷史,尤其是戰漢史的著作,引述的開始部分大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而後往往以馬踏飛燕終結這段歷史篇章,這就是它在歷史研究中所具有的重要的物證地位。

毫無誇張地講,在春秋戰國這條歷史河流中流淌著無數的各類形態的螭龍,它們可能由青銅所鑄造,由美玉所雕琢,由絲錦所織染,由竹漆所描繪。

這些龍紋舒展伸曲自如,時而聚攏,時而緊縮,似有無限的張力、活力與動力在驅驅使著它們自由運動。這種包含著的緊繃的氣勢,大大地曾強了內在的精神韻律,從而表現出了作品的活力。由於採用了金屬類的雕琢工具,且治玉工藝更加成熟,因此戰國早期造型規矩整潔,器物邊角犀利見鋒,紋飾線條幹凈利落,絕無拖泥帶水之慮。

戰國玉雕那細潤的拋光精細的質地,新奇的設計造型,細緻入微的雕工,巧妙靈透的鏤空,布滿活力的線條和通體生輝的光澤,讓戰國玉雕的工藝及美感達到了上古玉雕的高峰。

本文來源網路,飾迦編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飾 的精彩文章:

2018保利香港春拍展示的高端翡翠,開眼了!
將軍收藏家黃宏的收藏世界

TAG:古玩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