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則天的真容你見過嗎?

武則天的真容你見過嗎?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但在這悠長的歷史中,有一位女性書寫了一段令人讚歎的傳奇,而她去世後的無字碑,也讓世人對她的看說眾說紛紜。皇澤寺位於武則天的故里廣元,這座寺廟留下了武后的唯一真容,記載了她的一些生平往事,也處處散布著歷史的遺迹。

皇恩浩蕩 澤及故里

皇澤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原名"烏奴寺",一名"川主廟",相傳是為了紀念李冰與二郎的。唐貞觀年間,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時,武后就出生於此,建立武周政權以後,為了紀念她的龍興之地,施脂粉錢修建當時已具規模的川主廟,讓其成為一座大型的佛家寺院,後取「皇恩浩蕩,澤及故里」之意改名「皇澤寺」。這裡也成為了紀念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祀廟。

皇澤寺位於四川省廣元城西嘉陵江畔,氣勢宏大,殿宇軒昂。從遠處眺望,皇澤寺內的各寺廟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的分布在烏龍山的東麓。二聖殿位於皇澤寺大門的後方,踏入寺廟,映入眼帘便是正堂供著供奉著唐高宗和武則天二聖。公元265年,高宗染上了風眩病,頭昏目眩,難於操持政務,於是皇后武則天就與高宗並坐在朝堂之上,朝廷內外稱他們為「二聖」。

後來,武則天慢慢地成為掌握實權的統治者,決策國內的各大事件,高宗則成為了大權旁落的地位。這種皇上皇后共同端坐朝堂的處理國事的現象,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如今。二聖像兩旁分別站立著高宗、武周朝時期的大臣,也體現了武后傑出的政治才幹和知人善任的用人舉措。

二聖殿後面是則天殿。該殿始建於唐,歷史上曾稱「武后真容殿」、「則天聖后殿」。與一般「民辦」寺廟不同,皇澤寺這座由女皇御敕建造的「官辦」寺廟內沒有「大雄寶殿」,因此,則天殿就是皇澤寺的主殿。

在則天殿的正中央,擺放著當時根據武則天的真實容貌而雕刻的石像,石像身著僧尼衣袍,後來由泰國的一位泰籍華人捐贈了兩萬張金箔重塑金身,讓這座雕像也越發的流金溢彩。武則天登基做皇帝的時候已經65歲了,因此這座武后真容像是雕刻的老年的武則天,雕像上的武后雖因略顯老態,但從儀容儀態上仍能看出她的端莊和典雅。

除此之外,殿內還有一尊武則天的石刻畫像碑,女皇畫像頭戴冕旒,身著王服,雲環霧鬢,舞帶霓裳。因此,後來還有一首古詩對其讚美道:「絕代佳人絕世雄,衣冠萬國冕旒崇;殘山剩水留纖影,依舊傾城醉雁鴻。」

摩崖造像 古傳瑰寶

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晚期,皇澤寺還不是寺廟,只是一個很小的石窟寺。後來雖經歷了一些自然的磨損和人為的破壞,在皇澤寺內任然保存著部分較為完整的石窟像。

大佛樓又叫大佛石窟,原本無樓,是則天殿側依山摩崖造像石窟。該樓初建於清代道光年間,後因年久失修已坍塌。現所見之樓,是1980年國家文物局撥款所建之新樓。站在大佛樓上的憑欄處遠眺,便可欣賞嘉陵江兩岸的秀麗風光。樓內的大佛窟高7米,寬6米,深3.6米,開鑿於唐代中期。主佛阿彌陀佛,立於蓮台之上,左手曲舉胸前,右手施無畏印,體態雄健魁偉,表情莊嚴肅穆。

然而可惜的是,「文革」劫難使其手指遭受了破損,以不復最初的完整。主佛左右兩側侍立迦葉、阿儺二位弟子。迦葉袒右肩,左手執香爐,右手握拳下垂;阿儺左手捻串珠,右手上舉,拇指中指相併。外側觀音,大勢至二位菩薩,也都刻得眉目清秀,端莊慈祥。左右護法、金剛、力士等造像,惜風雨剝蝕,已面目難辨,但所見一肢一臂,仍舊雄姿英發,形態不凡。

在這座石窟內,最特別的一處是在佛像腳邊刻有一「供養人」像,這在全國「佛界」中再也找不出相同的面孔。他身著官服,頭戴唐制雙翅官帽,雙手合掌跪於佛前虔誠禱告,在大佛足下,顯得卑微而又渺小。據張大千老先生考證認為,此"供養人"應為被廢后的唐中宗李顯,因希求復帝,以取悅母后,正為其母祈禱之。另一說法為章懷太子李賢。因李賢曾令范曄詮譯《後漢書》,有影射皇權旁落之嫌而得罪於武則天,被廢為庶人;後令李賢監造「皇澤寺」時,令石工將自己的像雕於大佛腳下以示懺悔請罪。

中心柱窟位於則天殿之上、大佛樓左側的中心柱窟(45號窟),為皇澤寺造像年代最早的一處,也是四川地區唯一的中心柱窟。中心柱窟又名塔廟窟、支提窟,深2.76米,寬2.6米,窟約13立方米,窟室方形平面,平頂略弧,窟中央立方柱,由窟底直通窟頂,三壁各開一大龕兩小龕。洞窟的中心柱是一根完整的石柱,又是一座造型精美的經塔,由塔基、身、頂三部分組成。

第一、二層四面各鑿一龕,龕中鑿一佛二菩薩三尊像。這些佛龕造像,刻法古拙質樸,坐佛褒衣從正面敞開,下緣垂於台座下;左右侍立菩薩,發作雙髻,長裙曳地。整個石窟內的造像艘十分精緻逼真,即使在如此悠長的歲月中,飽經風霜,仍然保留著當年的神韻。

利州遺迹 千年傳承

早在唐朝年間,皇澤寺的規模是十分宏偉的,當時寺廟被武后賜名擴建之後,沿江而上,分為三層。然而可惜的是在1953年,寶成鐵路在經過廣元時,從皇澤寺穿過,破壞了皇澤寺沿江部分的建築。後來直到1995年,修建寶成鐵路副線的時候,鐵路才一併的改道,從後山穿洞而行。因此,如今能看到的皇澤寺,僅僅是原址的一部分。

在皇澤寺內,除了寺廟和石窟等古建築以外,還保存有一些從廣元各地挖掘來的文物古迹。在武氏家廟後方,有一處於1962年郭沫若考證武則天生於廣元之後為皇澤寺提寫的一塊寺碑。後來,這塊碑也成為了皇澤寺的標誌碑,在皇澤寺寺碑旁,有一組皇澤寺收起的宋代石刻,是1979年出土於廣元市郊的四座宋墓里的石刻作品。

後來人們根據內容的不同,又將這些石刻分為了四組。前兩組石刻分別為《大麴演奏圖》和《雜劇演出圖》,這兩組石刻的挖掘為研究我國的一些樂器、雜劇發展和演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三組為《墓主生活圖》,展現了墓主生前豐衣足食的生活;最後一組為《孝行故事圖》,雕刻了一些歷朝歷代民間流傳的感人的孝行故事。

在武氏家廟東南方是鼓樓,東北方則是是寫《心經》洞。唐代宗初年,顏真卿為利州刺史,曾寫《心經》一卷,刻於此處,因此俗稱寫《心經》洞。寫《心經》洞洞區有造像,分布於巨石三面,共計19龕,東面主要雕刻經幢和六道輪迴的內容;西面造像常年埋於土中,於2005年春在基建過程中被發現,主要內容為三世佛及釋迦、多寶佛的題材;南面12號、13號洞窟為武則天的父母武士彟、楊氏開鑿,時間為貞觀二年,根據時間判斷,這兩個窟可能是為武則天的出生祈福所開,窟內現存有武氏夫婦禮佛圖一組,也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物。

本期內容已刊登在《西部旅遊》雜誌2018年2-3月合刊,如需購買請淘寶搜索「西部旅遊雜誌」

END

《西部旅遊》雜誌官方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部旅遊雜誌 的精彩文章:

走訪張獻忠與三宮十一廟,金銀珠寶藏於箭板古鎮地下洞穴?

TAG:西部旅遊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