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子管窺·老子是為誰服務的?

老子管窺·老子是為誰服務的?

老子是為誰服務的?

老子作《道德經》。這種做法,不論是他的主動為之,還是無奈之舉,畢竟他為後世留下了一部極具哲理的經典之作。但凡著作,必定有其目標讀者,也必定有其思想立場,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服務對象。

那麼,《道德經》是說給誰的呢?它的服務對象又是誰呢?

網上有人說,最高的帝王學是《道德經》。其實這麼說不是沒有道理,這部書作對指導帝王愛崗敬業的確大有裨益。

老子是春秋時代的人,他生活的這個時代,周王朝大權旁落,諸侯紛爭劇烈,傳統的尊卑貴賤秩序遭到嚴峻挑戰,社會階層的金字塔處於新的洗牌期。這個時候,老子以高度抽象的理性思維,提出「道」、「柔」、「自然」、「無為」等思想概念和實踐準則,別具一格,自成一家。

《道德經》中多次出現過一個詞——「聖人」。在該書中,老子論事,沒有指名道姓地提具體人,而是注重強調人的規律性、本質性的東西,比如「聖人」。他論述「聖人」的篇幅,佔全書三分之一。

與孔子、儒家不同,老子和道家嘴裡的「聖人」,乃是他所強調的「道」的最深刻體悟者、最完美踐行者,是老子為世俗統治者所樹立的修身與治國的榜樣和標杆,可以說,「聖人」寄託了老子全部的政治理想和哲學思考。

細細統計會發現,在《道德經》中,老子在講到「聖人」時,其前面往往要加上「是以」二字,比如「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道德經》第七章)、「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道德經》第十二章)、「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道德經》第二十二章)、「是以聖人常善救人」(《道德經》第二十七章)……。這樣的情況,一共有21處之多。「是以」意為「因此」。可見,老子眼中的「聖人」,都在他之前出現過,他的一切論述無不基於對以往「聖人」之光輝事迹的歸納與總結。

雖說老子的話,是講給帝王等為政者聽的,並且希望他們都能夠效法「聖人」,但他的服務對象,或根本立場,卻不是帝王,而是農民。

已故國學泰斗任繼愈先生就把《道德經》看作是「反映農民呼聲最早、最系統」的書

任先生認為,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古代中國,雖然流行著號為「百家」的文化流派,其實只有儒、道兩家,儒家因受朝廷的重視而成為指導人們政治生活的國家宗教,道家則成為以廣大小自耕農為社會基礎的在野的主流。他認為「老子思想比孔子更接近農民、接近農村,與官方朝廷保持一定距離」。

古代中國為農耕社會,全國絕大多數人都居住在農村,以農耕為業,以此為經濟基礎,才誕育出不同文化流派。一切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為基礎的思想理論,才最能為歷史和時代所接納、所認同,才最具有旺盛不息的生命活力。老子思想之所以經久不衰、歷久彌新,根本原因就在於他的農民立場。

老子是最具有鄉村情懷、田園情結的思想巨匠,其言論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這在《道德經》中就能看出來。他多次談到「谷」、「水」、「江」等事物,並以之為喻,這些恰恰都與農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老子喜水、貴柔、崇靜、倡善,如此主張非常接地氣,無不體現出他的以民為本的思想。

老子所推崇的理想社會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社會,這不正是傳統農村的田園生活嗎?

在我國傳統藝術創作中,與孔子相伴的交通工具往往是,而與老子相伴的交通工具多是寓意著自強不息、奔騰向前,多出現在古代都市中;而則寓意著樸實無華,清靜自守,多出現在古代農田中。由馬、牛與先哲的獨特關係,或許我們也可窺得孔、老兩家思想的立論點和著眼點所在。

因此說,老子的話是講給統治者聽的,但其理論的根本立場乃是農民階層,他是在當時占天下總人口之絕大多數的農民的代言人。(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此說 的精彩文章:

老子管窺·「黃」「老」是如何並稱的?

TAG:儒此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