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爾法人格」困局:矽谷人想改變世界,先要改變自己!

「阿爾法人格」困局:矽谷人想改變世界,先要改變自己!

王忽忽加長版的編者按:

懶癌發作回復旦逛了一天書店。

沒錯過南區食堂口門兼收快遞的小小舊書店。光顧它的原因,主要是經常在舊書里看到復旦學生的情書,而且常常是女生寫的。店主安徽大爺不但懂書而且幾乎記得店裡全部的書價,最後報價的時候,當然總會比折扣之後多2元,好嚇人;

經世書局書還好,拆了好幾本塑料薄膜而沒買被上海阿姨訓到人生慘淡,加上旁邊咖啡間關掉,實在活不下去的樣子,頭髮最後也亂了;

鹿鳴書店裡,兩個女生一邊拍一邊評論店外的男子,並且搔首弄姿許久;

最後旁邊為了一碗粉絲湯,去復旦舊書店逗留很久,直到從二樓下來才跟店主張強打招呼,他說你好久沒來了,我說嗯嗯。好尷尬,翻那麼久,只買了6本。

今天就轉一篇台灣「獨立評論@天下」的文章,作者鄭志凱。這篇也是喜歡的話題:矽谷創業人格特質。這篇提到了「阿爾法人格」。

幾年前喬布斯傳記出版時,曾在CBN日報寫過書評,結合動輒就流淚的「棄兒」情結、冷酷無情的「暴君」情結,分析過喬布斯的「卡里斯瑪人格」。

其實,矽谷還有更多類型。尤其是《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描述的「亞斯伯格症」、自閉症等。矽谷僱主喜歡口拙而技術出色的工程師,通常不擅社交的「亞斯伯格症」反而成了香餑餑。但面對創業者,投資人則喜歡那種擁有反直覺思維的怪胎。去年讀過《華爾街日報》記者亞力山卓.伍爾夫針對矽谷創業者調查報道彙集的一本書《眾神之谷》,記住了裡面一個傢伙的一句話:「即使是想進天堂的人,都不想死著進去。」

20年前,英特爾創始人格魯夫寫過一本書《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激發了無數創業者的心。

另外透露一句。去年看過本地某人發的一篇寫矽谷創業者嗑藥、玩女人的文字,裡面抄襲了美國一本書部分內容。

下面這篇來自台灣一位評論者,批判為主。其實寫得一般。不過我覺得,這個話題,值得落在大陸本地。看看我們的互聯網創業家群體的人格畫像,應該也有類似的特質吧。你看看一大波企業撕來撕去,背後其實都有人格化的特質在。

最後補一段。我沒成為這群人一員蠻遺憾的。從小脾氣不好,還懶蛋一個,就知道帶一幫小孩給他們講故事。經常挨母親打。她經常要把我的嘴縫上,把我的頭打肚子里去。。。。。。不過母親現在想打我,力道應該不夠了,此刻好想再挨她一頓狠的啊。這樣我也許還有可能當個企業家。

創新必須破壞,打破才能重來;創業不是為了上市,而是要改變世界。這種阿法型的陽剛氣質表現出使命必達、不為規則所限、捨我其誰的氣勢。但如果世間一切規則都不受尊重,會產生什麽後果?

自從金融海嘯之後,矽谷有如鳳凰浴火重生。過去十年里,所有炙手可熱的新名詞──分享經濟、金融科技、無人駕駛車、太空科技、大數據或人工智慧,矽谷都是主要的推手。以至於一時之間,矽谷人物成為被膜拜的明星偶像,矽谷故事頻頻搬上各大小螢幕 ,矽谷現象在全球發燒。

但在2017年一年之內,矽谷這塊閃閃發出金光的招牌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在耀眼的光芒之後,究竟是真金、還是啞銅?

一切質疑都針對著矽谷鮮明的「阿法人格」(Alpha personality)。

1

衝撞一定是好事嗎?

扎克伯格有句名言:「如果沒撞壞東西,就代表你跑得不夠快。」

彼得提爾(Peter Thiel)追求的是:獨佔市場。獨佔有利於創新,只有魯蛇才會面臨競爭。

優步已離職的創辦人Travis Kalanick在全球各大城市開疆闢土,不惜單挑各地政府。他主張:要不照政府命令關門,要不堅持理念,戰鬥到底。

這些信念不止在他們的企業中貫徹,也在矽谷新創圈中口耳相傳,最後形塑了矽谷的文化:創新必須破壞,打破才能重來;創業不是為了上市,而是要改變世界。

這種阿法型的陽剛氣質表現出使命必達、不為規則所限、捨我其誰的氣勢。但如果世間一切規則都不受尊重,會產生什麽後果?

2

那些矽谷大哥的性別歧視

美國西海岸一向開放多元,無論種族、性取向、價值觀都引領潮流之先。然而在男女平權的實踐上,矽谷女性面臨的差別待遇跟美國其他地區沒有差異。 反而還因為矽谷科技發達、男性怪胎多,當怪胎掌握過剩的金錢、權力、和影響力時,便對女性造成了不恰當的歧視或侵略行為。

例如優步的創辦人Travis Kalanick 一邊視法令規章為路障,一邊放任男性沙文主義坐大,成為公司文化。他的前女友透露公司高級主管在南韓出差時,在酒廊召喚陪伴女伴。一位女性工程師在離職後撰文詳述曾經受到部門主管明目張胆的性邀請,人力資源部門卻不採取任何措施,反而建議她轉調其他部門(這個故事即將拍成電影)。事情鬧開了之後,董事會展開調查,結果發現一共有215件性騷擾事件,20位員工因而被炒魷魚,最後董事會要求Kalanick辭去CEO職位。

彭博(Bloomberg)駐舊金山知名記者Emily Chang在2月出版的新書 《大哥之邦》(Brotopia:Breaking Up the Boys" Club of Silicon Valley),則描述矽谷里盛行性派對,常以快樂丸助興,快速縮短人與人的距離,以超越世俗倫理的疆界。

書中提到的一個派對,Elon Musk也是參加賓客之一。雖然他在推特上宣稱Emily的描述跟現場狀況不符,但是這次派對的主人,也是赫赫有名的創投家,Tesla以及SpaceX的董事Steve Jurveston,卻在11月份被迫離開以他為名的DFJ創投基金。DFJ基金並以公開信向大眾道歉。

Jurveston離職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這次派對,而是他的複雜男女關係,但畢竟這還是兩廂情願。另外有兩位創投家更倚仗金錢勢力,對女性創業者進行實質的性騷擾。Startup 500(台灣國發基金曾投資美金1,500萬元)的Dave McClure公開承認曾對數位女性有不當行為,因而交出基金執行長職務。另一家創投基金Binary Capital的創辦人Justin Caldbeck在被迫認錯之後,剛募資完成的基金隨即宣布解散。

3

擋我路者一律出局

阿法型的男性氣概不止表現在對女性的態度,也造成「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有我無他行為。

在《從0到1》一書中鼓吹「創意型壟斷」的彼得提爾,是矽谷中極為少數公開支持川普競選總統的人士。2007年一家雜誌Gawker首次披露,彼得提爾原來是一位同性戀者,之後又陸續報導他反氣候變遷、反移民的立場。

2012年Gawker在網路上登出摔角選手Hulk Hogan的性愛影片,雙方發生訴訟,2016年彼得提爾提供1,000萬美元資金,資助Hulk Hogan打官司,結果成功勝訴,Gawker被罰1億4千萬元鉅款,隨後宣告破產。

以提爾財富500強富豪的身家,要對付區區小媒體自然易如反掌,最近甚至傳出他還準備買下已破產的Gawker。

New American是谷歌及其董事長Eric Schmidt 一向支持的公共政策智庫,Eric Schmidt捐了許多錢,並且擔任其董事長。2017年歐盟向谷歌開鍘,祭出27億美金反壟斷的鉅額罰單。

判決傳出,New America的一組研究人員撰文迎合,認為處罰谷歌以遏止其壟斷行為確有必要。結果這組人員全部被迫離職,媒體界因而譁然,認定Eric Schmidt 是幕後的黑手,因為不滿對研究人員發表谷歌不利的言論,而採取殺雞儆猴的手段。

4

失控的創新

連矽谷一向號稱可以「改變世界」的創新,也有人開始提出國王究竟是否穿了新衣的質問。蘋果電腦的兩大股東,紐約的 Jana Partners和加州教師退休基金2018年1月份向蘋果發出了[一封公開信] https://thinkdifferentlyaboutkids.com/),指出統計數字顯示美國青少年每天平均在手機上花費4.5小時,其中50%自認使用手機成癮,難以自拔。因此該公開信呼籲蘋果公司無法推卸責任,應該即時採取各種措施,例如:成立專家委員會、進行深入研究、增加家長對子女手機的控制,並且定期提出改善報告等。

比爾蓋茨也對蘋果公司有意見。蘋果公司以手機內容無法解密為由,拒絕配合美國聯邦政府,為重大槍擊案嫌疑犯的手機解碼。比爾蓋茨則認為科技公司固然需要保障客戶資料安全以及個人隱私,但在特殊情況下針對特定對象,配合政府也是無可逃避的公民責任。

說到公司的公民責任,臉書更是這兩年一場政治風暴的主角。2月16日,被賦予調查「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穆勒起訴13名俄國人士及3個組織,舉證他們利用各種社群媒體,挑撥美國保守與自由兩陣營支持者,2016年選舉前企圖影響大選結果,大選後繼續煽動美國民眾間的對立、仇恨、矛盾,而他們所使用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臉書。

其實在選舉前,臉書的媒體責任就被廣泛地提出討論。當時臉書的官方立場是,他們只是技術平台,不負責內容的真偽,甚至於為了保障言論自由,更不能扮演言論警察的角色。現在有了證據確鑿的犯罪實例,證明社群媒體已經成為了散布不實新聞或仇恨言論的最佳管道。臉書的演演算法越精準,越是有效的幫凶。

還有更多人批評臉書為了增加廣告收入,大量投放廣告,或是用各種技巧,增加用戶上網時間,造成一代的青少年(其實也包括不少成人)流連忘返,失落在言不及義、支離破碎的社群媒體里。

科技為人類帶來的究竟是福是禍,這不是一個新課題。矽谷既然站在科技前沿,本來應該多擔當一些領航者的角色,然而在矽谷近來鮮明的阿法性格下,人人高舉「改變世界」的大旗,義無反顧地四處衝撞,加以資本主義的推波助瀾,更是如虎添翼。

5

矽谷人該如何改變自己?

矽谷人真心想要改變世界嗎?如果是,套句老話:想要改變世界,首先應當改變自己。

首先當然是淡化阿法性格。這世界既需要陽剛的競爭,也需要陰柔的合作,既需要決斷,也必須妥協。而在工作場合里,男性與女性本來是最佳搭檔,男女不平權,女性若不能充分發揮,並且得到平等的待遇,其實是浪費了地球上一半珍貴的資源。

其次,科技不能脫離人性。人性善良光明的一面,科技可以為之發揚顯現,但人性醜惡陰暗的一面,科技需要發揮遏止的作用。然而這兩者並不對稱,科技為人類帶來的福祉需要時間累積,卻可能在頃刻之間造成無可挽回的災難。矽谷的科技創新全球領先,更必須對這種不對稱性具有戒慎恐懼的危機感。

最後,「改變世界」的初心,常在實踐過程中,因為引進各種資源、人才,各有各的追求,結果組織越龐大,最大公約數越小,長期的願景成為短期的KPI,難免跟原來的初心距離越來越遙遠。

好在矽谷文化的特色之一是年輕,可塑性強,有自省力,也能自我改造(reinventing itself)。例如臉書創辦人扎克伯格個人在2018年里的新年新願便是:處理臉書內部的重要問題,不再不斷向用戶餵食各種內容,而是開始關注如何幫用戶建立有意義的社會關係。果然新年沒過兩星期,扎克伯格宣布臉書改變演演算法,臉書用戶看到的新聞減少,相對更容易看到朋友的貼文,也因此在臉書網站上停留時間縮短。消息傳出,臉書的股票價格也隨之應聲下跌。

不過,臉書的新願景不是「賦予人們力量,攜手打造社區,拉近世界距離」 嗎? 扎克伯格這次改版,可以視為他對此願景的再次宣示。只有這樣不惜犧牲(股價)、誠懇的改變自己,才有機會啟動改變世界的契機。

2018年,希望看到矽谷更多的公司受扎克伯格的啟發,慎重思考公司的公民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夸克點評 的精彩文章:

聯發科進攻了,P60里有什麼新思維?
前任董事長放風私有化,高通後續危機會更重?

TAG:夸克點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