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的里門道

太極的里門道

眾所周知知名企業家馬雲很喜歡太極,他是太極拳忠實的愛好者。早在上世紀80年代,馬雲就痴迷太極拳,2009年還專門拜師入行。甚至有時候阿里巴巴招聘的時候都要求應聘者打一段太極,河南溫縣陳家溝是太極的發源地,令馬雲念念不忘的恩師王西安就住在那裡。

但是很多人會有這麼個疑問,現如今公園裡爺爺奶奶們打太極的不少,這種動作如此之慢,又看不出什麼攻擊性的拳術真的有那麼哲學,那麼玄妙嗎?今天我就給大夥講講這太極拳里的門道。

要說太極拳的祖師爺要數150多年前的楊露禪,楊露禪是直隸省廣平府人,他出生於1799年,10歲的時候到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德瑚家為僮,窺習拳術。1840年學成之後,又返回老家永年縣教拳。他的拳術之高妙舉鄉無一人能抗衡,後來因故又被薦往北京,歷任大戶醬園張家,京師旗營武術教師等。晚年時被延請至王府授拳,因眾多弟子大都出身高第,禮遇有加,使得太極拳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非同一般。

很多人形容楊露禪的太極拳「出手即見紅,一響必成功」 ,打遍京城被稱為「楊無敵」。可見當時的太極拳殺傷力之大非一般人所能想像。那麼這種殺傷力那麼大的太極拳怎麼變成如今公園裡老頭老太太提高身體素質的「全民運動」的呢,這裡面大有玄機。

我們知道,楊露禪出名之後來求學的人絡繹不絕,但是這種祖傳的看家本領哪是輕易能教的。楊露禪當時的太極是小架,被他兒子楊健侯慢慢地改成中架,再後來又被其民國時期的孫子楊澄浦改成了大架。這麼一改之後,太極的動作頻率越來越慢,並且其殺傷力減少了99%。

那麼有人可能會問,這種已經放慢了的,沒有殺傷力的太極還有什麼價值嗎?答案居然是肯定的。

因為太極拳雖然放慢了節奏和速度,但是卻讓拳術的原理變得清晰直觀和容易感受。我們知道太極拳的主要原則是:後發制人,以靜制動。

具體分為兩個部分,一個叫聽勁,一個叫化勁。所謂聽勁就是感受對方出拳的力度和速度。而化勁就更加玄妙,王宗岳在其著作《太極拳論》中有一個生動的比喻叫做「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

所謂一羽不能加,就是羽毛在落下來的時候依靠重力,但是拳術水平很高的人可以用手化解這股力量讓羽毛落不下來。所謂蠅蟲不能落就是當蠅蟲落在手背上的時候,它要飛走必須用觸角蹬地然後扇著翅膀起飛。這就好比人要走路必須用腳蹬地給地面一個作用力,再依靠地面給人的反作用力往前走一樣。而在絕世高手的手中,他能把蠅蟲蹬地的那股勁化掉,這樣大家就會看到這麼一個奇特的現象,蠅蟲不斷扇乎著翅膀,卻怎麼也無法從武功高手的手背上飛起來。

太極拳以意運身,以身運氣,寧靜後發,隨趨靜身,進退自如,可以真正的做到以柔克剛,引進落空。

使用太極拳的高手並不怕對方先出拳,或者出拳力量大,因為通常多大力量發出的拳也得靠相同的力量收回去,而太極可以截斷對方把拳收回去的路線,甚至讓對方有家不能回,或者回的不是原先那個家。所以往往能事半功倍,以小博大。

太極的推手也很能說明問題,兩隻手推來推去形成一個圓,這股力量叫做渾圓力,正所謂前後是本能,左右是技巧,上下是奧妙。

放慢了的太極拳雖然技擊的功效大幅降低,但是養生的功能卻大幅上升,這也是中華武功和西洋武術不同的地方和優勢。同樣是打西洋拳擊的拳王阿里,一生中被重拳擊打超過29000次,晚年不幸患上帕金森綜合症。

太極不但能成為養生的有效手段,其中的哲學思想也在商業和其他各個領域發揮著啟發眾人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選擇太極之家 選擇文化與養生
太極在你眼中是「玫瑰」還是「芹菜」呢?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