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給成長股估值?內附彩蛋

如何給成長股估值?內附彩蛋

買成長股也是買未來,但投資者常常會被不切實際的幻想砸在手裡,問題的關鍵在於未來你真的看懂了嗎?這個問題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學習,任何人都幫不了你,但如果你對公司未來3到5年的增長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預期,那麼又該如何給它估值呢?這就是本文旨在解決的問題。

投資就是個比較的過程,從本質上說,持股與持幣沒什麼區別,都是一種現金選擇權。只不過與現金相比,持股需要給足風險溢價,這個因人而異。舉個例子,假如你持有的現金收益率,也就是你的機會成本在4-5%左右(比如參與信金寶或中信現金等業務),如果你要將持幣換成持股的話,就需要加上一層風險溢價,比如10%,那麼一般情況下,只有15%以上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才會對你構成一定的吸引力。

坊間流行一句玩笑話:遇到喜歡的東西就買下來,錢不是真的花掉了,而是換了另一種形式陪在你身邊。但在我看來,這並不僅是一句笑話。投資過程中,買入操作就是讓現金以另一種方式呆在你的賬戶中;反過來,賣出則是將你的一部分股權還原成現金資產這種形式。如果說賣出叫做「變現」,買入就是「轉股」,實質都是一種資產轉換而已。

扯了這麼多,主要就是想闡述投資決策只是一個比較過程的觀點,只有理解了這一點,後面的推論才能繼續展開。光說理念太抽象,也不利於我這種右腦殘廢的人陳述觀點,這裡以大家喜聞樂見的騰訊控股舉例說明。

按照一周前騰訊公布的2017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凈利潤為855億港元,同比去年增長了74%,公司近十年凈利潤增速如下:

假如,我是說假如你能確定公司未來三到五年的凈利潤增速在30%左右(見文章開頭),取中間值以四年計,那麼,我們又該在什麼價位參與呢?我的回答依然是:因人而異。

每個人的風險偏好不同,要求的收益率回報也不盡相同。有的要求高回報,年化20%以下的瞧不上眼,不像我這種15%就滿足的矮窮矬一族。不論你要求多少,騰訊高高在上的估值都會有讓你無從下嘴的感覺(相信對於恆瑞醫藥、愛爾眼科、海康威視之類你一定也會有同感)。但如果能確定未來的大致增速,只要方法得當,像我這種文科生都能通過計算解決。

目前騰訊的市盈率估值在45倍左右,居然只是歷史的平均水平。由於十幾年來,騰訊的業績增速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市場給它的估值自然也高高在上。歷史極值曾高達100倍,最低22倍,當然這些都只是極端特例,未來發生概率不高。從上市十幾年的情況來看,市場給他的估值上限在55倍左右,下限34倍。不過沒有樹能漲到天上去,以它目前的體量,未來三五年間估值降至25-30倍一線個人認為還是比較合理的。

綜上,根據四年30%的複合增速,到期末,也就是2021年底騰訊控股的凈利潤將達2442億港元,屆時如果市場估值降至25-30倍左右,那麼期末(2021年底)的市值將達到6.1-7.3萬億港元,即643-771港元每股。下圖是根據不同的預期年化收益率要求做的Excel模型,從10-30%共九檔,相信總有一檔適合你。

模型看著複雜,其實很簡單,具體思路構成都在上面寫清楚了,買入價格的上下限,即為期末25-30倍的估值區間。比如你認為2021年底市場對它的估值將降至25倍PE,那麼如果你要求四年間每年的收益率保持在20%左右,你只有耐心等到310港元左右買入,離現價還有25%的距離。至於等不等的到310港元則完全取決於你的人品,這也是投資者為什麼需要極力擴大投資視野的原因,即使東方不亮西方也總有一個會亮的;當然,如果你有信心到時候市場依然能給它30倍的估值,那麼你只需再等10%左右就可以考慮入手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未來三到五年30%左右的增速假設是否靠譜,這個才是一切的前提!沒有一勞永逸的估值,更沒有免費的午餐,模型只是工具,工具永遠無法代替人類投資。說到底,投資最終比拼的還是你對於公司商業模式的理解程度,以及你的投資體系是否健全,是否具有足夠的容錯能力。任何妄想創造一個萬能公式來替代投資決策的美夢都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除非你是西蒙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菜鳥之之 的精彩文章:

TAG:菜鳥之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