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新光:中國智慧給中東走向復興帶來希望

陳新光:中國智慧給中東走向復興帶來希望

陳新光,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員

2017年,中國中東外交以「一帶一路」倡議為統領,在繼續展現大國擔當的同時,不斷彰顯著自身特色,為中東地區未來的和平與發展提供中國智慧,特別是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中東從衰敗走向復興提供了新出路,也為中東問題和平解決帶來希望。

戰亂衝突溯源三大傳統矛盾

中東是世界上戰爭頻率最高的地區,冷戰期間曾先後爆發過5次中東戰爭,此外還有持續8年之久的兩伊戰爭。冷戰結束後,中東仍然是戰爭頻率最高的地區。當前中東戰亂衝突不斷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伊斯蘭極端主義引發的極端恐怖主義;二是遜尼派與什葉派分野造成的教派衝突;三是由民族混居與跨界民族造成的民族分離運動。

從深層分析來看導致中東戰亂不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西方殖民統治者人為製造的地緣版圖。由於西方殖民統治者人為製造的地緣版圖,使阿拉伯民族最終分裂為22個阿拉伯國家,加之以色列在中東建國,直接導致中東國家內耗不止,致使中東地緣版圖碎片化;二是中東經濟發展滯後,導致民眾無助陷入內亂。政治危機、地緣博弈、教派衝突、恐怖主義仍是中東政治的主旋律。表面上看中東戰亂不斷是政治和社會領域問題,實則是發展滯後造成的。目前,阿拉伯世界1/3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據世界銀行估計,自1960—1990年以來,阿拉伯世界的勞動生產率以0.2%的速度逐年下降。許多穆斯林喪失了依靠自身擺脫困境的信心,陷入無助、絕望和極端情緒之中,財富分配不公平現象越發嚴重,「伊斯蘭國」就是這種反全球化力量的產物和體現;三是外部霸權干涉導致中東局勢更加。中東戰略地位重要,歷來是外部大國利益爭奪的主戰場,外部勢力霸權干涉中東地區已成家常便飯,據統計,冷戰結束至今,西方在世界上共發動了5場地區戰爭,其中4場在伊斯蘭世界,3次直接針對阿拉伯國家。長年戰亂衝突,給中東地區帶來多重負面影響,許多弱國和小國淪為地緣博弈的犧牲品。尤其2017年11月美國特朗普總統同意將美國使館遷至耶路撒冷,使以色列腰桿更硬,巴以實現「和平」幾乎不可能。

尋找中東由亂到治的新出路

無數事實表明,中東長期受制於西方主導的國家治理體系,最終導致是地緣破碎、經濟依附、政局動蕩,陷入難以自拔的惡性循環。然而動蕩的局勢並不能掩蓋中東地區國家廣大民眾求和平、促轉型、謀發展的普遍願望。在此背景下,中東各國要想實現浴火重生必須調整戰略方向,由「向西看」轉向「向東看」,尤其是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和「一帶一路」倡議,為中東從衰敗走向復興提供了潛在的新出路。

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為中東由亂向治提供了新思路。從政治和外交上看,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提出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一直是中國外交的最大法寶。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6年,中國領導人相繼提出「亞洲安全觀」、「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新理念,強調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具體到中東地區,中國一直主張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政治解決地區爭端,支持阿拉伯世界團結聯合。當前,美國在中東實施戰略收縮,在其他國家看來顯然是個「填補真空」的好機會。但在中國看來,「權力真空」及「填補真空」等說法,都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體現。中國自覺將中國定位為中東穩定的建設者,而不是麻煩製造者。兩年前,中國領導人訪問中東時,明確提出了「不找代理人、不搞勢力範圍、不謀求填補『真空』」的「三不原則」。這與西方沿襲了幾百年的地緣政治理論和政策迥然不同,更符合中東國家的利益和需求,在客觀上為實現成為中東和平與發展的「中國智慧」,體現在對外交往中,就是「發展優先」,通過與外部世界共同發展,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

推進「一帶一路」與中東國家發展戰略對接

自2016年以來,加快推進「一帶一路」與中東國家發展戰略對接,以構建起更加平衡的夥伴關係,在繼續展現大國擔當的同時不斷彰顯著自身特色,明確了中國在中東地區建設和平、推動發展、助推工業化、支持穩定和促進民心交融的角色定位,為中東地區未來的和平與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

中國在中東地區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並取得了碩果,主要體現在:一是加快推進「一帶一路」與地區國家發展戰略對接。中東是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近年來,中東國家基於自身謀發展、促轉型的現實需求,紛紛推出中長期發展戰略。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中東地區首要投資者,當前已有8個中東國家與中國簽訂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該地區其他國家也在加快推進本國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的對接。2017年,中國-阿曼(杜庫姆)產業園奠基,中國與摩洛哥簽署共建「丹吉爾穆罕默德六世科技城」合作備忘錄,中國與沙特成立200億美元聯合投資基金,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與埃及阿拉伯國際銀行簽訂「一帶一路」人民幣專項貸款,阿爾及利亞一號通信衛星成功定點等項目落地;二是構建更加廣泛和更趨平衡的夥伴關係。2017年中國與以色列建立創新全面夥伴關係,與吉布地同意建立戰略夥伴關係。至此,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夥伴關係網路已覆蓋阿拉伯國家、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四大地區,同十餘個中東國家建立了不同形式和層次的夥伴關係。中阿戰略合作關係、中土戰略合作關係、中伊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以創新全面夥伴關係的先後確立,中國在中東的外交布局更趨平衡;三是參與中東地區事務機制平台更加多元。除傳統的聯合國和中阿合作論壇等多邊平台外,中國開始尋求在金磚國家和上合組織等框架內拓展中東外交。以中阿北鬥合作論壇為平台為例。為落實中方2016年提出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落地阿拉伯項目,中阿北鬥合作論壇2017年5月在上海成功召開,成為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在衛星導航領域開展合作的重要嘗試,這也是中國提升中阿務實合作層次、以高科技項目惠及當地民生髮展的重要舉措,對中國實現北斗系統國際化發展、完善中阿「1+2+3」合作格局和健全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多邊科技合作機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章選自中國日報中文網,2018年3月27日

CCG 縱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化智庫CCG 的精彩文章:

關於中美貿易,市場有自己的聲音

TAG:全球化智庫CC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