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稱為「下一個永輝」,生鮮傳奇的運營細節里藏著多少「魔鬼」

被稱為「下一個永輝」,生鮮傳奇的運營細節里藏著多少「魔鬼」

編者按

誕生於2015年6月的生鮮傳奇是由安徽樂城投資的一家社區生鮮連鎖品牌。2017年11月,生鮮傳奇以開出34家門店、年銷售額2億元的成績,宣布獲得由紅杉資本領投的2億元融資。

生鮮傳奇創始人王衛曾舉過一個例子,在3700萬人口的波蘭,波蘭本土超市瓢蟲超市(Biedronka)卻實現了超過2600家門店的高密度覆蓋,即便是知名折扣連鎖阿爾迪的進入也很難威脅到它。這也是生鮮傳奇希望在未來實現的模式:以1000家店為基礎,形成足夠高的社區覆蓋密度。

2018年3月,由《中歐商業評論》與新關點合辦的新零售新銳成長營邀請到生鮮傳奇總經理沈華烽,分享生鮮傳奇的運營細節。

分享 / 沈華烽 生鮮傳奇總經理

生鮮是一個很苦的行業,良品鋪子這類休閑產品店鋪的前台毛利能達到30%~40%。我們毛利好的門店也只能做到18%~20%,差的是13%~15%。

這個行業的競爭比較激烈,既要面對附近的小店,也要面對不遠處的菜場、大賣場。生鮮的價格也比較敏感,我們為了實現價格低於競爭對手必須採取很多手段,從源頭降低成本,降低運營成本,包括減少損耗,等等。

從顧客來看,他要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商品,也越來越講究購買的便捷性,尤其是現在,很多東西只要點一點手機就可以買到。

老齡化和少子化的趨勢在中國也越來越明顯,在門店發展中,人力已經成為我們最大的成本,比如我們會採用「正式工+小時工」等方式來合理安排人力。還有一個趨勢是家庭小型化,以前三世同堂圍坐在一起吃飯的情景越來越少,導致客單價下降。

我們對沃爾瑪等大賣場、日本便利店、德國折扣超市阿爾迪(ALDI)等進行了研究,尤其是波蘭的瓢蟲超市(Biedronka)跟我們很相像。我們認為,在未來中國的商業發展中,小型社區店將成為一個主要形態,離人近的將會打敗離人遠的,高頻的將會打敗低頻的,這兩點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方向。

圖為沈國烽在新零售新銳成長營上分享

「五定」原則

生鮮傳奇有一個被稱為「五定」的管理理念:定位、定數、定品、定架、定價。這是我們生鮮傳奇發展的紅線和原則。

定位

消費者對某一個超市、某一個門店的印象非常重要,做任何企業,都要讓消費者知道你這個企業做的是什麼,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是「小區門口的菜市場」。

定數

「定數」也可以叫「標準化」。我們所有的門店,商品數量是一定的,樣子也是一樣的,門店沒有權力去選擇商品,所以叫定數管理。

定品

我們把我們的商品確定為與小區居民一日三餐有關的東西,與一日三餐沒有關係的東西一律不讓進。我們也不做碗碟筷子,只做高周轉商品。這是我們品類管理的原則,以此進行選品。

定架

指我們的每個商品在門店裡面都有固定的陳列位置。

定價

生鮮傳奇由總部定價,門店不準變價,而且我們會控制利潤率,不準加價太高,我們的價格比周邊賣場一般會低20%,這是我們的價格優勢。

小區的菜市場:離顧客更近

按照定位,既然要做「小區的菜市場」,生鮮傳奇的選址就以小區的大門為主,從小區出門就能看到我們的店,甚至有些店鋪就開在小區裡面,只服務這一個小區,前提是這個小區周邊至少有2500戶的居民。我們也進入很多新區,前提是我們知道樓都賣完了,提前進行布點。

生鮮傳奇的門店一般不小於300平方米,不大於800平方米。其實生鮮傳奇的業態是在比較偶然的情況下做出來的,第一家門店在小區門口,不到200平方米,本來是為零食店選的址,後來改為嘗試做生鮮店,消費者很歡迎,第一天銷售額做到了20萬元,現在平均每天3萬元。

第一家店成功之後,按說會迅速開第二家店,但從2015年6月一直到2016年1月,我們沒有任何拓展計劃,全部圍繞這一家店來做,包括王總(創始人王衛)在內的所有總部高管都針對這一家店仔細打磨,做得很極致。比如,當時我們大概一共有40多個貨架,每個總監承包5個貨架,每個貨架賣哪些商品、商品怎麼碼放、從哪裡進貨,全部由總監負責。

商務電子化:可以一鍵呼叫店長的App

商務電子化非常重要。在電商的衝擊下,所有的企業都必須是商務電子化,而不是簡單的電子商務。目前我們通過自己的App來解決顧客購物的痛點。

比如,一些生鮮的品質很難用肉眼判斷,一個西瓜看著很好,切開才能發現已經熟透了,一些顧客也許會找你退貨,但大部分顧客就扔掉了,一次兩次可以,三次以後大部分顧客就會對你失去信心,用了App以後,只要發現產品不好就可以無條件退貨,不需要拍照片。

比如,我們做低價承諾,很多企業都有這個承諾,但多數顧客不會因為買貴了就專門去退貨,通過App的「共享退差」,我們可以立馬將差價退給你。其實這不是差價的問題,這是在建立顧客對企業的信任,讓他感到買任何東西只要有問題,都可以得到滿意的解決。

再如,我們的App上有一鍵呼叫店長的功能。生鮮傳奇的顧客大部分是家庭主婦或者是中老年人,上網打字比較吃力,所以我們有一個功能,按一下就可以聯繫到店長。你可以打電話給店長,問有沒有豬肝,有的話給我留一個,我等下來拿。類似問題很多都可以解決。

當然,後面也會有一些售賣,比如預售。盒馬做海鮮,海鮮有沒有需求呢?肯定有,但在小區裡面海鮮的需求量不大,因此並不現實。我們可以通過App預售,預售之後顧客到店裡來取,按照訂單實現,這樣就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所有一切努力都是為了離顧客更近,讓我們更貼近消費者。

產品布局:品類做寬不做深

從產品來看,我們主要是圍繞一日三餐布局。門店裡面分為蔬菜島、肉島、水果島,這三個品類占門店的60%,包括乾貨雜糧在內的其他品類佔40%。整個生鮮品類的銷售額大概佔到80%。所以,生鮮傳奇重點就是在蔬菜、肉、水果,所有的產品都聚焦廚房。

一開始做生鮮傳奇的時候,我們一個店的最低銷售額都在6萬到7萬元左右,現在最好的門店一天也就賣4萬到4.5萬元,怎麼也做不到以往的水平了。現在消費者早餐不在家吃,中餐很少在家吃,一般在單位、學校吃,大部分只在家吃晚餐。因此,我們會做其他一些跟我們互相補充的品類,比如包子、饅頭、烘焙類食品等。

我們做1400種常規品,400種生鮮商品,常規品一共35節貨架,8節圓柱,門店的貨架數是一樣的。選品原則是做基本款,雖然我們的店不大,但只要是跟吃有關的,比如油鹽醬醋,我們絕不會遜色於其他大賣場。

每個跟吃相關的品類,我們都做得絕對寬。一個是把品類做寬,第二個不要做深。比如說我們有很多種醬油,每一種口味在我們這個店鋪都可以找到,而且都是一線品牌,或者是自有品牌;但我們不會做深,比如說紅燒醬油,不做多,最多只做三種。我們按照顧客需求的價格帶做布局,我們只賣我們的消費者需要的商品。

門店管理:總部控制的「傻瓜式管理」

在指導門店時,我們希望通過傻瓜式的管理,讓管理變得簡單基礎。

比如,所有的商品都通過一個價簽來體現,通過幾個簡單的字母、數字代表商品的位置,在什麼地方陳列,怎麼陳列。只要講一分鐘,門店店員就知道陳列在什麼地方。我們在指導員工的時候,任何一個方面,如果給他講十分鐘他還聽不懂,那就是我們的問題,不是員工的問題。指導員工的一定是最簡單的知識。

生鮮也是一樣,所有的生鮮陳列都是由總部控制的,全部由總部做成表格,下發到門店,門店只需要按照總部的指令去執行,不需要動腦子。現在培訓比較難,尤其是一些店人員更換很快,所以我們做了一種可視化看板,把門店的每一項工作都做成圖文化的,比如說玻璃的衛生,需要哪幾種工具,怎麼去做,收銀怎麼做,蔬菜怎麼擺放等,所有都用看板的形式進行展示,門店每天開早會的時候都要進行學習。

再比如,我們現在大概有200多款自有品牌,我們一是從品質上把控,二是從源頭、包裝形式上進行控制。一些國外的店只用五六個人,上貨的人基本上拿叉車一放就可以,整個擺好。我們現在還不行,但在自有品牌上,我們設計了自己的包裝,把上面的開口一拉,就可以直接碼架了。另外,所有商品從物流到店,必須在輪子上面,方便門店的運輸。我們從倉庫到門店進行了改進,沒有樓梯,都有貨道,大大節約了我們的人力物力。

我們的門店是無死角監控,總部設置監控中心,監控中心每天每個時間段看哪些項目,都有明確指導,通過監控來指導門店進行管理。比如,某個區域沒有上貨,或者到了規定的時間員工沒有洒水,或者收銀台比較零亂,或者垃圾筒沒有清理,任何點可以通過監控中心進行觀察,然後通過釘釘下達指令。目前,這些都是通過人工在管,現在我們正在跟一個圖像識別的軟體公司進行合作。

我們對門店的環境衛生要求比較嚴格,要求門店員工都坐在地上開早會。一是因為員工早上上貨比較辛苦,二是坐在地上就是相信自己打掃得很乾凈,地面給顧客的感覺是非常強烈的。包括垃圾桶清理完成後要能貼臉,這個在生鮮店能做到也很不容易。部分種類商品會做日清,每天晚上必須進行清掉,賣不出去的菜會放到門口,讓顧客自由拿取。

我們在正式工之外引入了小時工。生鮮店的客流主要集中在早上三個小時和下午三個小時,通過小時工的工時管理可以節約人力,比如中午只需要2個人在門店裡面。

此外,我們也在做一些供應鏈的管控。現在農民種菜不放除草劑、農藥很難,所以我們現在也在選擇一些基地,從種子的選擇、種植到後期的運輸,從源頭上保證商品的品質,這也會帶來價格上的優勢。說到生鮮傳奇在競爭中的差異化,我們要做的不是品類的差異化,價格差異是我們最大的一個差異化。

通過包括貨架標準化在內的門店標準化,我們可以很快實現門店的布局。我們認為,做社區生鮮店,最重要的經營的原則就是讓顧客放心。如果能讓顧客在你的店鋪放心購物,這家店鋪、這個企業就不會倒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歐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二十多年將最難做的吸管做到全球罕有敵手,創始人卻說自己越來越焦慮了……
過去十年,我們一起追過的管理風潮

TAG:中歐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