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三、不折伏眾生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三、不折伏眾生戒

《菩薩戒本經》(21)

四十一輕戒(13)

十三、不折伏眾生戒

文 / 觀諸法如

慈氏菩薩說?北涼天竺三藏法師曇無讖於姑臧譯

乙二、明四十一輕(分三科)

丙二、別列四十一(分四十一科)

丁十三、不折伏眾生戒

若菩薩,觀眾生應以苦切之言,方便利益;恐其憂惱而不為者,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觀彼現在少所利益,多起憂惱。

第十三不折伏眾生戒。

折伏與攝受是菩薩度化眾生的二種態度。攝受是菩薩用溫和的態度去教化眾生,是隨順眾生的心情引導他們到佛法里,改過遷善。折伏即對剛強難化的眾生用強硬的態度去呵責他,使他到佛法里來。若需用威德而不用,即犯此戒。

若菩薩,觀眾生應以苦切之言,方便利益;恐其憂惱而不為者,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非染污起。

若是這位菩薩,有大智慧,觀察這一位眾生,「應以苦切之言方便利益」,「應以」,這種語言就像刀似的,刀是能切,菩薩說出的語言,就像刀似的令他痛苦,應該用這樣的語言,這種語言是不可愛樂的,以此為方便,這個眾生能得利益的,這位菩薩能知道這件事,觀察這個眾生,應該這樣的方便來利益他。「恐其憂惱而不為者」,如果這位菩薩要用苦切之言來教導眾生,又恐怕眾生聽了之後,心裡憂惱痛苦而不肯這樣做,菩薩的心就軟了,就不說這個苦切之言,來教導他。「是名為犯眾多犯」,那麼這位菩薩就是犯戒了。「是犯非染污起」,犯這條戒,不是染污,都是慈悲心,所以不是染污心生起的。

不犯者:觀彼現在少所利益,多起憂惱。

「不犯者:觀彼現在少所利益多起憂惱」,怎麼樣的情形不犯這條戒呢?「觀彼現在少所利益」,菩薩觀察到,用苦切之言,來教導他,他能得少少的利益,而「多起憂惱」,他生起來的憂惱是特別多,這樣子得不償失,所以菩薩就沒有這樣做,也不算犯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菩薩戒本經》(6):四重戒(4)三、瞋不受悔戒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