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水獺到藍鯨:海洋哺乳動物的體型有何奧秘?

從水獺到藍鯨:海洋哺乳動物的體型有何奧秘?

絕大多數海洋哺乳動物的重量都處於略高於500千克的水平——與海豹差不多。

以磷蝦為主食使鬚鯨成為了海洋中體型最大的一類動物。

在水陸環境中都很活躍的生活方式或許也造就水獺適中的體型。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以往的觀點認為,鯨類之所以能長那麼大,是因為它們可以長那麼大。水能夠提供浮力,而大海又極其廣闊,似乎是無拘無束的環境造就了海洋哺乳動物龐大的體型。

然而,一項新研究顯示,水生哺乳動物受到的約束可能更多,而不是更少。為了弄清楚這一問題,研究人員分析了3859隻活體哺乳動物和2999個化石物種,揭示出哺乳動物世系演化中體型如何變化,他們的結果發表在近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儘管存在一些例外(某些巨大的鯨類和水獺),但絕大多數海洋哺乳動物的重量都處於略高於500千克的水平。相比之下,與它們對應的陸地哺乳動物在體型上的差別要大得多。犬類、長頸鹿和大象分別與海豹、鯨類和海牛屬於類似的演化群體,但水生種類的體重差異明顯更小。研究人員認為,這表明使哺乳動物體型變得更大的原因不僅僅是水。他們被這個特定的重量吸引住了。

研究數據揭示了這種奇特的體型分布背後的原因:海水會奪走熱量。

海水可以輕而易舉地奪走哺乳動物體內的熱量。我們可以用「高比熱」來描述這一現象。物質的比熱是指將1千克物質的溫度提高1開爾文度所需的熱量。想像一下,將水或橄欖油倒在平底鍋上加熱,橄欖油會很快升溫,而水需要等一會才能達到同樣的溫度。橄欖油的比熱為1.97,而水的比熱是4.19,因此加熱水所需的能量幾乎是加熱橄欖油的兩倍。

這意味著,海水能吸收水面上生物體的大量熱量,而水溫卻幾乎不會有任何變化。如果你周圍的水升溫很快,那你應該是身處溫水層中,熱量散失的速度不會很快。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你的身體就會不斷降溫。

因此,為了不使自己全身的熱量都流失到周圍水體中,哺乳動物必須有相當大的體型。許多水生哺乳動物都演化出了厚厚的脂肪層,以避免熱量流失,但該研究指出,體型增大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據估計,適宜在水中生存的最小體型大約比陸地上的最小值大三個數量級。

500千克的體重已經足以保持溫暖,但還不夠大,你必須消耗大量食物來促進新陳代謝,從而維持體溫。許多鯨類的食物與海豚或海豹類似,即它們主要以大型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為食。它們必須花費大量的精力尋找食物,並且還可能得不到很多食物。因此,非常龐大的體型在海洋中是有風險的。抹香鯨似乎就是在沒有發展出新的捕食方式的情況下,所能長到的最大體型。

相比之下,鬚鯨就做出了改變。隨著捕食工具從牙齒演化成鯨鬚,它們的體型也開始變得無比龐大。鯨鬚就像一台過濾器,使它們能從海水中取食大量的磷蝦和小型魚類。這是一種更加高效的進食方式,因為捕獵過程就是嘴巴一張一合的事情,它們因此也能長得比齒鯨近親大得多。

水獺似乎更像是一個謎。它們的重量最多也就45千克,雖然比陸地上對應的動物(如鼩鼱)大了不少,但完全無法與海豹相提並論。研究人員尚不確定為什麼如此,他們推測可能是因為水獺並非完全營水生生活。水獺通常生活在河岸和海岸線附近,有相當部分時間生活在陸地上,儘管它們同時也是優秀的游泳者,並且經常在海洋里活動。在水陸環境中都很活躍的生活方式,或許也造就了它們適中的體型。

此前主流的觀點認為,進入海洋的動物不會再受到重力和空間局限的困擾。如果它們的體型是由整體的刺激造成的,那我們應該會在水中和陸地上見到同樣的體重變化。然而,現實並非如此。我們看到的是一種趨勢的回歸,而非連續的增加,這表明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舊理論中提到的浮力和生境是相對影響較小的因素。

所有這些看起來似乎有點不相關,甚至是顯而易見的,但我們不要忘記,有時候科學的目的就是解釋看起來不相關或顯而易見的東西。我們只能通過檢查和分析來發現背後的奧秘,否則就只是依賴我們的直覺。類似這樣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生命的運作方式。這些知識或許某一天會被用於設計仿生飛船或潛水裝備。即使沒有這些應用,單純研究這些知識也是挺不錯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自然科學 的精彩文章:

TAG:大自然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