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Uber東南亞業務轉手Grab 真正受益者或是背後的軟銀

Uber東南亞業務轉手Grab 真正受益者或是背後的軟銀

據外媒報道,Uber周一正式宣布,已同東南亞網約車公司Grab達成交易協議,同意把旗下東南亞業務出售給競爭對手新加坡打車服務機構Grab。作為交易的一部分,Uber將獲得Grab 27.5%的股權。此外,Uber首席執行官達拉·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將加入Grab董事會。

這意味著,Grab將接管Uber在柬埔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的運營業務、資產以及Uber在東南亞地區的約500名員工。據悉,這筆交易是東南亞出行行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筆。交易後,Uber將繼續運營兩周,以保證平台司機的平穩過渡。

科斯羅薩西在聯合發布的聲明中稱:「這項交易證明了Uber過去五年在東南亞市場的超常增長。這將有助於我們的成長計劃,因為我們在產品和技術上投入了巨額資金來創造地球上最好的客戶體驗。」

對於Grab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nthony Tan而言,此次交易將結束東南亞打車服務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據研究稱,當地打車服務到2025年將達到201億美元,當地6.2億的龐大人口和廣闊的市場前景讓不同公司爭奪市場控制權的競爭日趨激烈。

這筆交易堪稱是優步關於國際擴張的又一次重大退步。其前任首席執行官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於2016年將Uber在中國的業務出售給本土企業滴滴出行,獲得了後者約17.5%的股權。隨後,在達拉·科斯羅薩西接任公司首席執行官之前,Uber又把其俄羅斯業務出售給了Yandex。

據各方消息,交易的真正促成者或許是Uber和Grab的出資方軟銀。作為Uber、Grab以及滴滴出行等打車服務公司背後的金主,日本軟銀集團已經在推動全球各個地區打車業務的整合,以提高全球打車業務的盈利能力。由於競爭激烈,該業務每年能燒掉數十億美元。新的市場參與者以及像美國Lyft公司這樣的區域第二名地區讓當地業務開展變得更為複雜。

當軟銀對Uber進行投資時,外界就預計競爭激烈的亞洲專車行業將會展開整合。軟銀還是Uber多家競爭對手的主要投資者,包括Grab、滴滴和印度Ola。

整個亞洲的專車公司都在依靠折扣和促銷吸引乘客和司機,因而對利潤率構成壓力。Uber可能計劃在2019年IPO,該公司去年虧損45億美元,目前正在面臨本土和亞洲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歐洲市場的嚴厲監管。

軟銀通過投資獲得了Uber的兩個董事會席位,他們曾經表示,希望該公司能夠關注美國、歐洲、拉美和澳大利亞的增長,而不要集中精力發展缺乏盈利能力的亞洲。

(綜合自:億邦動力網 騰訊科技 網易科技 新浪科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商報 的精彩文章:

住房信貸政策會變嗎?會再監管比特幣嗎?央行行長等為你解惑
絕跡30年 這隻康熙小碗註定不尋常

TAG:中國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