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喜不喜歡,真的與我無關嗎?

你喜不喜歡,真的與我無關嗎?

【 失蹤人口突然回歸 】

前幾天看了個視頻片段,是一個叫「奇葩大會」的綜藝里,蔣方舟談論她的討好型人格。

是的,居然是那個七歲寫作,九歲出書,經常出現在高中作文素材里的蔣方舟。

早兩年看過她的書,期中對時事新聞的評論不乏尖銳的句子。所以當她形容自己為討好型人格時,讓我頗感意外。

討論中她提到一個觀點:你即使不喜歡那個人,但還是希望那個人能夠喜歡你。這也算討好型人格。

於是我轉念一想,便覺得,凡是人,大概或多或少都會有這樣的人格吧畢竟,我們從小就被一種價值觀教育著——被別人喜歡是證明你是好人的憑證。

孩童時父母會說,不喜歡愛哭鬧的孩子,於是寧願強忍著抽噎也不敢再流淚。上學了老師會說,喜歡積極發言的同學,於是把手高高舉過頭頂想要獲得青睞。

和朋友交往,和長輩聊天,甚至和戀人相處,也順著心照不宣的默契或規則,不觸碰他人的痛處和不快。這並非是刻意心機,只是人下意識的行為而已。

想要獲得他人全然的認可,無可避免地需要斂起一些稜角。

蔣方舟還說了最近將一個倚老賣老,對她指指點點的前輩罵了一通,然後痛快摔門而去的事情。這是她二十八年的人生里,第一次當面罵人,卻覺得非常高興。

我get不到這個高興的點,因為我今年二十一歲了,還沒有和朋友或旁人當面吵過架,也從未發生過絕交的事。唯一算得上激烈的衝突也不過是和父母關於瑣事的口角。

我爸說這點性格像他,他也沒有和別人紅過臉,吵過架,所以從小我就被教育:得饒人處且饒人。換個角度說,即使占著理的人也不應趾高氣揚,還要照顧不佔理的情緒。

久而久之就導致有時候我提出觀點,對方語氣稍微理直氣壯一點,我就潛意識覺得對方也有道理,忘記了反駁,總是在事後才暈乎乎地回過神來。就算我確信觀點是正確的,也會刻意找些措辭,不讓對方下不來台。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覺得很累。

討好型人格的人收起利刺,露喜藏惡,也許會比直來直往的人獲得更多的好感和情誼。

然而在某些時刻,卻自我厭惡,覺得自己虛偽、自私和受束縛,活得不夠恣意,姿態很不優美。但長久以往的習慣早已根深蒂固,難以更改。

事實上,我們都清楚,即便是最親密的人也不可能完全契合,不吵架只不過意味著能磨合,能忍耐,能自我消化情緒,以及,不想破壞這段關係,日後好相見。

因此,我認為討好型人格不單單是為了討得他人喜歡,這樣的選擇也是對自身有利的。

不把話說死,不把事做絕,給他人留有餘地也是為自己鋪設退路。

這是一種謹慎的做人方式。

我也曾試圖擺脫這樣小心翼翼的心理,也曾說過「你喜不喜歡,與我無關」這樣狀似瀟洒的話。

但當收到300條留言,有297條都是善意的,只有3條是惡意的,我還是會為那3條感到情緒低落。

誰不願被所有人接納呢,只是因為確信做不到,我才這樣說來寬慰自己罷了。

其實像這樣輕度的討好型人格倒還好,感覺大家都會有,不仔細察覺興許自己都不知道,影響的不過是觀念衝突下的個人情緒。

但如果是重度的,對自主選擇和日常行事都會造成很多困擾吧。為別人的喜歡而活著,也未免活得太過艱難了。

最後,覺得蔣方舟總結的那句話說得很好。「真正能夠欣賞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故作討喜的樣子。」

諸君,共勉之。

也許七年後我也還是學不會當面罵人,那麼我就……回頭用微信罵罵也好。

END

圖片 | it.me

文字 | 亦桉

希望大家都能活得更自在呀(?????????)

來日方長

有幾人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來日方長 的精彩文章:

TAG:來日方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