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織就一張嚴密有效的高科技法網

織就一張嚴密有效的高科技法網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評論員 王光澤)「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諺語,反映了人們憎惡犯罪行為,早晚都會把罪犯繩之以法的樸素法治觀。然而,在現代社會,織就一張嚴密的法網,不僅要依靠一套運轉有效的治安保衛體系,還需要與時俱進、充分吸收高新科技力量,才有可能讓這張法網真實且有效。

今日,震驚世人的「8?05」白銀連環殺人案真兇高承勇一審被判處死刑,就是我公安民警用強大安保體系和高科技織就的法網發揮了關鍵作用。犯案後長達28年銷聲匿跡的高承勇就是觸動了一個邊緣「神經」,法網就及時啟動運作,迅速將罪犯捕獲。

據此前媒體披露,高承勇落網,首先是他的遠房堂叔在蘭州因行賄被監視居住,警方因此採到了此人的血樣。經Y-DNA檢驗分析後,此人遺傳數據輸入到違法犯罪人員Y-DNA資料庫中。初步對比,結果發現與「8?05」大案嫌犯的Y-DNA信息相符合。警方據此推斷,案犯與此人有相同的Y染色體遺傳,是同一家族的男性成員,所以嫌犯應姓高。

警方順藤摸瓜,逐一對高氏家族的男性適齡成員進行驗血排查,最後通過DNA在白銀市工業學校的小賣部將高承勇抓獲。其後,通過對高承勇提取的指紋,進一步確認了案犯的真實身份。

高的落網由一個看似沒有關聯的案件觸發,卻最終成功導致真兇歸案。

高承勇作案時間集中在1988年到2002年14年間,在這個階段,中國尚未建立完備的指紋庫、DNA信息庫,以及身份圖像庫。當時白銀警方曾前後共採集了16萬人的指紋,囿於當時刑偵技術的限制,一直沒有查到真兇的蹤跡,直到後來諸多高科技技術的廣泛應用。

最近幾年,大量陳案被偵破,真兇被緝拿,是警方運用這些高科技對大數據處理得來的戰果。在刑事領域大量運用高科技,對於犯罪偵查、證據鎖定、嫌犯追蹤等領域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可以預見,未來在刑事偵查領域還會有更多的高新科技得以應用,如車輛軌跡、互聯網活動軌跡、網路交流內容都有可能成為大數據分析的基礎資料庫。違法犯罪活動人員一旦實施犯罪活動,一般都會故意地掩飾自己的行蹤,往往不會處於「網」的中心位置或浮現在「網」上。只有運用大數據分析才能利用一些邊緣性信息作為線索,使得警方在茫茫人海中,高效率地鎖定違法犯罪活動人員。

越來越多的陳案得以告破、真兇被抓獲,偵查實踐有力地證明了,唯有把大數據和刑事偵查以及治安防控體系有效結合起來,我們的「法網」才能變得真實有效,讓觸網者無處藏身,觸網就現形,現形就被抓,這樣才能有力地打擊犯罪,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原創作品拒絕任何形式刪改,看法新聞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責任編輯:常林(EK0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法新聞 的精彩文章:

非遺傳人 一剪半個多世紀
POCO人像攝影紅人夏棄疾評測美圖T8s:用手機也能拍出絕美古風大片

TAG:看法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