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空侵略者》都被科普一萬遍了,《頭號玩家》還能將其錯譯為「小蜜蜂」

《太空侵略者》都被科普一萬遍了,《頭號玩家》還能將其錯譯為「小蜜蜂」

《頭號玩家》的電影描繪了一款大型虛擬現實遊戲「綠洲」,它的開發者哈利迪是一個典型的Geek,他在劇中多次穿著一件寫著「SPACE INVADERS」的T恤出境。

《Space Invaders》常用的中文譯名是《太空侵略者》,是日本太東(Taito)公司的西角友宏開發,於1978年發行的一款太空射擊遊戲。

《太空侵略者》

這是最早的射擊遊戲之一,玩家操控宇宙飛船儘可能多的射擊外星生物,以賺取儘可能多的分數。現在看,這種遊戲模式古舊老套、畫面粗糙,但在當時是非常前衛的,風靡整個街機行業。

你翻看任何一本關於遊戲歷史的書籍,基本都會得到一個共識,就是《太空侵略者》開啟了電子遊戲業「街機的黃金時代」。

遊戲一經推出就獲得空前成功,推出適配多個遊戲平台的版本。1980年的雅達利2600版發售,並成為該平台的「殺手級遊戲」。通俗點說,《太空侵略者》之於雅達利2600的地位相當於《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之於任天堂Switch。

《太空侵略者》中的外星生物形象也成為一種流行符合,甚至可以作為電子遊戲行業的指代。比如VGL( Video Games Live)的icon就是像素外星生物的衍生創作。

就是這麼一個擁有業界標杆的符號性遊戲,在國內引進的電影《頭號玩家》中被錯譯了。而這個錯譯的名字讓人非常尷尬,正是一直被業界詬病山寨《太空侵略者》的《小蜜蜂》。

《小蜜蜂》(Galaxian)是南夢宮於1979年發售的太空射擊遊戲。遊戲晚於《太空侵略者》一年發售,但遊戲的玩法進化很多,因此在《太空侵略者》開創的射擊遊戲市場上也獲得巨大成功。

這是《小蜜蜂》

想必國內玩家比較熟悉的太空像素射擊遊戲多為南夢宮的《小蜜蜂》,這基本是「小霸王學習機必玩遊戲」之一。

問題是,不管《小蜜蜂》有多成功,這種微創新的設計多少還是有些為人所不恥。特別是在《太空侵略者》已經成為電子遊戲流行文化符號後,電影或遊戲也都是致敬《太空侵略者》,基本沒人會致敬《小蜜蜂》。

以上其實都是遊戲考古寫爛的內容了,我原以為譯制人員也做了相關功課。

今天,在我走進電影院,情懷滿載地觀看《頭號玩家》時,銀幕上突然出現了「《小蜜蜂》」字樣。我第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直到我看到綠洲創始人哈利迪的T恤後,才恍然大悟。

這是電影的譯制人員搞錯了。說實話,譯制人員本可以不多此一舉的注釋哈利迪T恤上的遊戲,而如今注釋翻譯為《小蜜蜂》真的是畫蛇添足。你不能因為國內《小蜜蜂》知名度高,就接地氣的瞎JB翻。

這不會又是賈秀琰的翻譯吧?

我沒有拍照,因為我看電影的時候習慣關機,同時盜攝也不文明。

最關鍵的,譯制人員還不止一次地「刷存在感」,我至少兩次看到「《小蜜蜂》」字樣的注釋,你說你圖個什麼,生怕別人看不到並大肆嘲笑一番?

當然,有人會說我故意找茬。該錯譯是一個無關痛癢的細節,甚至對於很多對於遊戲歷史不深究的玩家也不在乎T恤上的遊戲是《太空侵略者》,還是《小蜜蜂》。很多人可能只是為了享受爆米花電影的特效視覺盛宴。

但是,我在乎,我認為很多遊戲玩家也在乎。這種錯譯基本上可以等同於圖像顯示《Dota 2》的遊戲畫面,字幕卻配「《LOL》」。

這多半會引發一場口水大戰。

一張可以引發三家聖戰的截圖

這是一部遊戲主題的電影,那麼我認為它在電影文化傳播之餘,也能讓遊戲文化得以滲透。當一個觀眾看到哈利迪T恤上圖案,隱約感到似曾相識,這時銀幕注釋翻譯為《太空侵略者》。知道的人會心一笑,不知道的人也漲了姿勢。多棒!

我可不希望在《頭號玩家》票房一路高漲,遊戲梗科普遍地後,我再去VGL現場,當大屏幕點亮VGL標識的一刻,身邊的觀眾來這麼一句:

「快看,是《小蜜蜂》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假裝是個給 的精彩文章:

TAG:假裝是個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