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手工具、耗材選購解惑指南

新手工具、耗材選購解惑指南

剛入坑的新人,選好心儀的模型本身後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第一次做模型應該買什麼工具/耗材?

模型店裡推薦的新手工具套裝值不值得買?

XX工具用得上么?

為什麼要買這種工具,它有什麼用?

本人長期駐紮置頂新人提問題貼,經常見到類似這樣的問題,於是這裡就做了這麼一個指南,對新手時期就會接觸到的工具進行一些介紹,希望對剛入坑的各位有一定的幫助。

首先要說一下,不推薦購買各大店鋪的「新手工具套裝」。因為套裝里的工具有實用的有沒用的,而且都是最低端的工具、耗材,往往買來用過一次後其中大部分就永久吃灰了,純屬浪費錢。而且如果真的需要低價工具,我相信套裝里列出的東西店裡都有散賣的,根據實際需要自己組合一套不是更合適更省錢么。

接下來就總結一下剛入坑時最常用到的一些工具和耗材:

剪鉗:

用於將零件從板件上無傷取下,是真正的模型製作專用工具之一。雖然沒考證過,但它應該是脫胎於電工用的斜口剪。最經典的剪鉗應該是田宮出的74035剪鉗,俗稱金牌剪。

剪鉗有不同價位,低至十塊八塊,高可達三百左右,特徵就是越高價剪鉗刃口越鋒利、刃越薄。(也就是說如果有能力,完全可以買一把低價剪鉗自己開刃將其磨薄磨快使其成為一把高端剪鉗。)。越鋒利越能切斷水口而不是擠斷水口,越薄越容易將刃口磨快也更能減少零件在板件上的位移從而一定程度上減少水口處受力發白的情況。

另外提一下新金牌剪(田宮74123),它可以看做原金牌剪的升級版,與74035同價位。因為是款薄刃剪鉗,個人感覺不如74035耐操,但同時也更快了。由於74123本身不帶限位用力過大以及用它干剪流道等粗活很容易會導致剪鉗崩刃。

所以~,如果買了74123請第一時間自己加個限~位~裝~置!!

比如像我這樣在後部粘一個小螺母或其他差不多厚度又抗壓的東西。通過調整硬物前後位置控制鉗口開合度到剛好閉合,之後用膠將硬物固定住就好。對,這是我之後又買的第二把74123。

筆刀:

筆刀主要作用是,將剪鉗取下的零件上的水口修平。殘留在零件上的水口凸起對於零件是絕對多餘的,會影響之後的組裝,所以必須清理掉。另外雖說筆刀和美工刀用的是同一類型的刀片,但是美工刀卻無法代替筆刀。因為美工刀的外形決定了它無法在處理水口時精確用力,而且美工刀為了刀片能伸縮刀片是沒被夾緊的會有晃動。

筆刀鋒利,操作注意。一不小心,就會血祭。

筆刀常見類型有三種:寬口、窄口以及異形雕刻刀。修水口多用前兩種類型的筆刀,最後一種異形雕刻刀一般是一個刀柄配合一組各式各樣的刀片,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補充工具的存在,比如裡面的鏟刀刀頭就可以補充一般筆刀做不到的鏟削加工。

這裡主要說一下寬口和窄口筆刀。

它倆的區別最主要就在於刀片的不同:一個是大刀片,寬度6mm,厚度0.45mm左右;一個是小刀片,寬度4mm,厚度0.38mm左右。從我個人使用體驗來看兩種筆刀都能很好的完成清理水口的工作,只是寬口筆刀刀片剛性更好,而窄口筆刀用起來更有彈性。說不上誰好誰壞只是各有優勢。

筆刀不是什麼很貴的工具就沒有必要分價位推薦了,兜里沒錢就買九洋的,不到十塊;不差錢就買田宮的或者OLFA的,也就三十多。

田宮的筆刀就是OLFA代工的,田宮筆刀都能找到OLFA牌的同型筆刀:74040對LTD 09;74020對AK-5。上面圖中展示的田宮74040寬口筆刀和九洋303窄口筆刀就是兩款很經典的筆刀。不過九洋303自帶的刀片不算鋒利。另外一提田宮74020是款窄口筆刀。

筆刀的用起來最主要區別其實是在刀片上,刀柄趁手耐用的即可。

刀片的好壞決定了切削水口時的流暢程度,以及換刀片的頻繁程度。筆刀刀片都是通用的,只要是寬口筆刀就能用所有寬口刀片,窄口同理。

常見的刀片替換方案有兩種:

一種是直接買替換刀片,田宮的OLFA的都可以,反正都是一家生產的~,誰便宜買誰,不過即使這樣也是比較貴,換算一下一片刀片也得6~7毛。

另一種方案就是買30°美工刀片會來自己掰著用,不過只適用於窄口筆刀,這個優勢是太明顯,根據買的刀片不同換算下來一片刀片大約只要1毛錢左右,像我買的是手牌SDI的刀片,一片也就5分錢。

新手時期就會接觸到的工具中,最有說頭的就是上面提到的剪鉗和筆刀這兩樣工具了。這兩樣是無論如何也省不下的,但接下來的工具和耗材,或多或少都可以不必第一次就購買。

切割墊:

切割墊理論上的作用是保護筆刀刀刃以及保護桌面,實際上也是。不過初次做模型的話很少會用到需要用筆刀在桌面劃的情況。往往是後期噴塗遮蓋前,用筆刀切割遮蓋帶的時候以及改造切膠板時用到切割墊的地方比較多。但是~切割墊的存在能很好地營造出「這裡是模型製作空間」的氛圍,拍個過程照也顯得更專業。而且切割墊又不貴,所以買一張又何妨。根據桌面大小買張合適的即可。啥牌子的其實無所謂,看評價沒人說這東西有異味就能買。

精密鑷子:

很有用的工具,夾持小零件,貼貼紙都能用的上它。初次玩模型的話最大的概率是用它來貼貼紙,特別是眼睛處的貼紙。記得買稍好一點的,5、6塊錢一把大概是比較合適的。之前買東西看價格便宜順便買了把鑷子,結果質量太差,頭有點歪想矯正一下稍微一掰……

所以還是一分錢一分貨啊

分模器:

又叫開模器,用於把已經組裝到一起的兩個零件分離開。把它列出來的原因就是初次拼模型很可能會有拼錯拼漏的,需要拆開重新拼裝。這時候就需要用到這東西了,把它插到零件縫隙中撬動即可。其實熟練之後這活一般都是筆刀兼任的,但初次玩模型還是用分模器比較好,免得手生傷了零件。

這東西有塑料的也有金屬的,我個人來說推薦初次買模型買個一兩個塑料的分模器就好了,甚至這東西買模型就送一兩個。一來用得少,而且熟練之後筆刀就可以兼任代替這東西的作用;二來塑料分模器可以當砂紙墊板當打磨塊來用。就像下圖右側說明。

手鑽:

手鑽主要作用是打孔,改造自製模型的時候經常會用到它。不過第一次做模型並不是用它來打孔,而是「擴孔」。如果第一次做模型買的是國產模型,那麼很可能會遇到零件組裝過緊怎麼也安不上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派出手鑽來將連接處的孔適當擴大方便安裝。不過也要注意別擴太大,讓零件一點勁也吃不上一碰就掉,這樣的話就必須用膠粘住了。另外如果是買的萬代的模型,那基本是沒可能會用到手鑽的,可以不買手鑽。

選購上,要點就是同心率高,再就是順手。這東西種類繁多就不推薦了,各位買模型的時候順道從店裡挑一把就行,或者單獨購買也可。不過如果考慮到長期使用,還是建議買一把帶鑽夾頭的手鑽,就像下圖。精度通常更高、夾持範圍廣、使用更輕鬆。鑽頭就買一套0.3~3mm的就行,根據需要選擇使用即可。

不過如果實在不想多花錢買個手鑽,也可以用下圖的方法來減輕組合過緊的問題。同樣注意弄太過了就不好了,自己把握度。不過我感覺只要沒退坑,手鑽這東西遲早都要買的。

砂紙:

砂紙,就是用來打磨的。不論是萬代還是國產,都是用得上砂紙來打磨的。只不過萬代通常只是有點分模線痕迹,直接從600甚至800目起磨就行;而國產的很容易出現各種和模落差,需要從400目開始打磨。而且國產模型若果遇到不怎麼樣的,各種細節和稜角會非常「肉」,也需要自己用砂紙重新打磨銳利。

※肉:指模型稜角細節不銳利、表面不平整,反而圓潤模糊顯得肉肉的。如,這個模型真是太肉了。這個模型細節真是太糊了,稜角太不銳利了。

砂紙是消耗品,初次玩模型不必追求太貴的,夠用就行。從各大五金店裡買就行,只不過很小的店可能只有400目以下的,而模型一般400~2000目用的較多。個人推薦是400、600、800、1200這四種就夠了,如果有買拋光條,1200的也可以省下。第一次做模型各買一兩張就夠了。

另外建議買水砂紙,砂紙蘸水打磨能有效減少打磨下來的塑料粉塵四散,有利於肺部健康。而且價格沒啥區別水砂紙可以反過來干用,但干砂紙卻只能幹用而不能蘸水用。

打磨塊/打磨板/打磨器:

但一般來說砂紙不是直接拿來用的。如果砂紙直接墊著軟軟的指頭去打磨零件,那本來就不銳利的稜角反而會打磨的更加圓潤。這時候就需要派出打磨塊了。

打磨塊的作用就是以一個硬平面支撐砂紙,好讓打磨在一個平面上進行能輕鬆將平面打磨出來,與砂紙的關係有點類似於筆刀中筆桿和刀片的關係,不過砂紙本身也可以單獨拿來使用。

打磨塊有多種樣式,最簡單的一塊長方形硬板、複雜點的帶個抓手。但其最基本的就是有一塊平整的硬面來承托砂紙。為了防止砂紙掉落,往往是用雙面膠將砂紙粘在打磨板上的。

選購上,這東西買模型的時候從店裡隨便買兩三個就行,分別粘不同目數的砂紙省的來回換。或者家裡有合適的東西自製也可以:鋁板、亞克力板、尺子,甚至冰糕棍都是很好的打磨塊。

但是不是說有了打磨塊的配合就一定能打磨出平整的面。這是需要練習的。初次打磨建議先用流道或者說明書上打叉用不到的零件來試試手。

打磨切忌手重,力度要適中,能磨動塑料即可,太大力會讓砂粒脫落在零件表面留下深深的劃痕很難處理。而且初學不要來回打磨,由於來回兩個方向用力方向不同,一個拉一個推,很可能造成用力角度不同從而導致平面磨成圓柱面。

另外如果最後不打算噴保護漆(消光漆、光油、半光澤漆),甚至拼完打算把玩,那麼不建議打磨白色等淺色零件,時間長了總會有一定程度的發黃。如果是整面打磨還好,但如果指打磨了分模線那一溜……不過好在這些發黃用純酒精擦能多少擦掉一些。

海綿砂紙:

除了平面,高達模型也存在各種曲面,如果也用打磨板來打磨,那麼反而很容易吧曲面磨平。這時候就得用到海綿砂紙了,這是專門用來打磨曲面的砂紙。

如果你選的第一款模型是新安洲、沙扎比之類的複雜曲面多的模型,那麼建議你按粗細各買一兩張。但如果只是有些炮管之類的簡單圓柱曲面存在,直接用普通砂紙什麼都不墊打磨效果就不錯,可以不買海綿砂紙。

拋光塊:

顧名思義作用是拋光,這東西其實就是美甲用的美甲棒,質量好的大概兩塊錢一根。不過記得得買拋光棒而不是打磨棒,打磨棒是像普通砂紙那樣的粗細。拋光棒是能將透明件光澤恢復如初的存在,當然前提是前幾步打磨到位沒留下深深的劃痕。

素組不像噴塗可以用漆料撫平打磨的痕迹,如果要打磨並恢復塑料原本的光澤,拋光棒就是個很好的選擇。不過要注意它是海綿底的,是軟的,所以拋光平面要注意別太大力免得邊角拋圓了。

綠蓋、白蓋、502:

田宮綠蓋:是田宮出的一款溜縫膠,純塑料溶解劑很稀,專門用來做無縫。

田宮橙蓋:香橙味溜縫膠,和綠蓋作用相同只是味道好聞些。(不一樣都是揮發有機氣體么= =)

田宮白蓋:田宮出的另一款膠水,可以看做綠蓋里兌了一些樹脂,有一定粘性,也是常用膠水之一。

502:最常見的瞬干膠。

雖說初次做模型的的完成度下,萬代的模型用不到膠,但是做國產模型多多少少都會用到點膠水的。這些膠水怎麼用這裡就不贅述了,各位自行百度會得到很詳細的解答。

我在這隻說一點,如果是零件鬆動可以用膠水固定,但是我不建議素組做無縫,特別是用綠蓋、橙蓋這種膠做無縫。因為是溶解塑料的方式來粘合兩零件,所以存在接觸過綠蓋的部分會變色的可能。

比如我這個老款HG倒A的腹部無縫。502無縫倒是沒有變色的憂慮,但是往往強度不是很好。初次拼裝真想做無縫的話可以嘗試在骨架等看不見的地方以及白色外甲部分試著做,其他顏色的先用流道試過變色不明顯也可以做。

馬克筆/油漆筆:

主要作用是補色,而且是小範圍補色。比如,如果第一款高達模型買的是HG級別的,那麼會有很多地方由於零件過小沒有分件而導致顏色與設定顏色不同,這時候就需要用模型帶的補色貼紙貼上或者乾脆自己用顏料塗上來補色。

但是筆塗有個問題就是,筆痕十分嚴重。小面積點綴式的補色沒什麼問題,但是大面積補色就不行了,除非就是追求這效果,不然嚴重的筆痕會讓人崩潰。

但是實在想用馬克筆補色也是有削減筆痕的手段的:十字交叉法,橫向塗完等干後再豎向覆蓋塗刷 以減少筆痕的一種筆塗技法。此外還有將馬克筆內顏料擠出來用面相筆蘸著塗的方式。但是這兩種操作都需要練習一番才行。剛開始玩高達模型不推薦這麼做。不過同樣,如果實在憋不住請先用流道或廢零件試驗一番。

另外馬克筆還可以用來稍微修補水口處理不當導致的色差,選用與板件顏色相近的馬克筆在水口處補色即可。

購買時根據所買模型顏色選購即可,預計會用到什麼顏色就買什麼顏色的馬克筆。

消光漆/半光/光油噴罐:

這三者統稱保護漆,常用的是光澤漆光油以及消光漆,半光澤基本沒見有人用過。有油性水性之分,光油還有防紫外線的。

這三種都是透明漆,噴完效果差不多就是下圖的感覺。做完模型後選用其中一種將模型噴一遍可以統一模型光澤、減少模型被打磨面時間長了(以年計)氧化發黃的程度。不過這屬於可選項,不用也不影響模型完成度。

特別提出一點是,如果打算拼完了把玩的話不能噴消光漆。因為消光漆靠的就是一些微小的透明顆粒來達到散射光消除鏡面反射的。把玩會把這些凸起的小顆粒蹭掉。沾一手粉,抹一模型灰,消光白噴。

噴消光前記得搖勻,還有就是消光漆一定不能在濕度大的環境下噴以及乾燥,有極大幾率因為水汽的關係發白而悲劇。小範圍還好可以打磨之後重新噴,但如果是大範圍的……

收納盒:

顯而易見,小零件還是該存在這種地方的好,不然總會有黑洞吞噬掉這些小玩意,導致補件慘劇。

筆筒:

用來放筆刀、鑷子、勾線筆之類的細長工具。不過注意取用工具別扎到手

不幹膠標籤:

用來標誌板件編號方便查找,特別是國產模型板件,板件編號不是鏤空的,更需要這樣做。要是有油漆筆也可以用醒目的顏色在流道標牌那直接寫上板件編號。

口罩/防毒面具:

這東西主要是為了健康著想,打磨如果不沾水會有大量粉塵漂浮,噴塗時油漆顆粒和有機溶劑會在空氣中四處飛舞。為了健康還是準備一套的好。玩歸玩,不能把健康搭進去。

小台鉗:

有些小零件用手不好拿,就要用到台鉗了。或者用鑷子尾部夾著也行。總之根據情況買個小台鉗總是沒錯的。另外不推塑料小台鉗,因為塑料成型的緣故,拔模斜度、稜角圓潤、表面光滑,根本夾不住小零件。買了也是浪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達模型吧 的精彩文章:

TAG:高達模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