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溥儀在開封請同事吃「御泥」,眾人還沒等動筷子他說:我講個故事

溥儀在開封請同事吃「御泥」,眾人還沒等動筷子他說:我講個故事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都希望自己能夠出類拔萃,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物,那麼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誌有什麼,小編總結一下,它們是「六過」,最低檔的兩過是:吃過,玩過;中檔次的兩過是:愛過、恨過;而高檔次的兩過是:失敗過,成功過。

按照這六過標準,來衡量溥儀,他樣樣都很合格,但只是需要將第五過和第六過換個位置,就是成功過,失敗過。

溥儀三次登基當皇帝,又三次被推翻,絕對可算是「成功過,失敗過」的最「悲催」的典型。

下面不磨嘰了,直接進入正題,今天聰明的讀者朋友都看得出來,小編今天要說的話題是「吃」。溥儀在紫禁城中生活的時候,伺候他的全都是御膳房的名廚,故此,溥儀不僅「吃過」而且,他還吃出了水平,可以說達到了美食家的高度。

1964年8月,政協組織文史學會的專家們赴西安、鄭州、延安和洛陽去旅遊,溥儀一行人到了洛陽,參觀完龍門石窟,吃過晚飯後,就到了自由活動的時間。

因為溥儀的妻子李淑賢感覺有些累,溥儀就領著另外幾個要好的朋友,夜逛洛陽,順便吃吃洛陽的名特小吃。

溥儀幾個人一路走,一路聊,不大一會,就來到了位於洛陽老城區西大街和東大街的八角樓金街,也就是本地人掛在嘴邊的十字街。

溥儀走了一會,他對幾個朋友說,我今天請大家吃「御泥」。

「御泥」是什麼,溥儀的幾個朋友還真的不知道,幾個人跟著溥儀走進了路邊一家國營的小飯店,溥儀低聲和服務員說了幾句話,過了一會,服務員就給溥儀等人端上來了幾樣菜。

而放在飯桌中間的主菜,就是一盤子金晃晃,特別像是黃泥一樣的美食,莫非這就是「御呢」?

溥儀指著這道菜,說道:「這道菜就是我說的御泥,味道好,而且不沾盤子,不沾筷子,還不粘牙。」

溥儀說到這裡,他的幾個同時就有些急不可耐了,他們正要抄起筷子,對這道御泥「開火」,溥儀趕忙說道:「且慢,大家吃這道菜之前,需要先聽我講一個故事!」

溥儀的朋友們納悶地放下了筷子,其中有一個朋友用嗔怪的口氣道:「美食當前,還講什麼故事!」

溥儀說道:「不聽我講故事,吃出什麼毛病來,你可別怪我!」

溥儀那個朋友聽到警告,他再也不敢心急了,當即放下筷子,靜等溥儀講故事。

慈禧太后有一年路過開封,她聽說本地有一種特產,名叫紅薯泥,便命開封府的府台大人去準備,可是偌大的開封城,有不少廚師會做這道菜,可是做得好的廚師,一個也沒有。

因為能將紅薯泥做得讓慈禧太后讚不絕口的廚師,都在杞縣,開封府府台急忙差人騎著快馬去杞縣購買紅薯泥,開封和杞縣相距100里,來回需要一個時辰(兩個小時),可是紅薯泥買回來後,放在慈禧太后的餐桌上,慈禧太后第一口嘗吃之下,便被燙得直流眼淚。

杞縣的廚師,為了防止一個時辰後,這道菜會涼,便用熱油封了紅薯泥的表面,開封府的差人騎馬打了一個來回,這道菜依然將慈禧太后燙得直淌眼淚,可見這道菜的熱量之大,散熱之慢。

慈禧太后雖然被燙,可是這道菜確實是色澤鮮艷、甘甜可口、爽口開胃,故此,她就將其賜名為御泥。

溥儀的朋友聽他講罷這個「傳奇」故事,當即小心地用筷子夾開了御泥,然後慢慢地放到了嘴巴里,雖然御泥不冒氣,卻依然「火炭」般,燙得他們直吸溜冷氣,還是飯店的小服務員,給他們端上的涼白開,解決了他們「吐出去不文明,咽下去很難受」的尷尬。

吃罷御泥,溥儀的朋友們都說今日沒有白來,不僅吃得了美食,還學到了知識,溥儀得到了誇獎,他興奮地道:「下次我還請你們!」

溥儀不平凡的生活,讓他比一般人多了好幾輩子的閱歷,他不是加入了文史學會,而是當一個紫禁城導遊,做一個品評菜肴的美食家,都會幹得很出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蟲 的精彩文章:

武則天登基,為何禁止在這條河中捕魚,原因揭開很多人都笑了!
一石匠開國,現在華裔最多,很多華裔經營著挺賺錢的「特殊」行業

TAG:歷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