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創文章】鞦韆

【原創文章】鞦韆

歡迎關注「鎮雄史志」

在我們這兒,鞦韆分兩種:磨磨秋和索索秋,做法和打法都不同。

——鞦韆

秋 千

縣教育局 朱啟洪

在我的記憶中,打秋是春節必備的歡樂活動之一,從正月初一開始到正月十五期間,喜歡打秋的大人小孩,聚集在一起,歡聲笑語不斷,盡情享受打秋帶來的樂趣。

在我們這兒,鞦韆分兩種:磨磨秋和索索秋,做法和打法都不同。

磨磨秋:選好一塊寬敞平坦的地,在地中心打下一根粗粗的木樁,支出地面一米多高,固定好,不動搖,之後在頂部用鐵絲、竹篾或藤條之類箍緊,保證木樁不會破裂,再在頂端釘進去一根兩尺來長的鐵棒,外露七八寸長,然後找來一根一丈多長的叫做「一字水標杆」的圓木,在中點部位打孔,橫套在鐵棒上,形成「T」字形鞦韆。如果一頭重一頭輕,要請木匠師傅製作,兩頭保持平衡。平衡了就先讓人推動轉幾圈,試一試轉動效果如何,乾澀就在鐵棒上抹菜油,潤滑好,轉動就快。打秋的時候,兩個人分別在橫木兩端兩側,同時推動橫木沿一定方向轉動,就像推磨轉圓圈一樣,先慢走幾步後,就同時發力快跑,推動橫木快速轉動,達到一定速度,就一下子撲在橫木上,兩腳離地,抱穩,任由橫木在慣力作用下飛快自轉,幾十圈,上百圈,人就像雲里霧裡般飄蕩、旋轉、翱翔,遠比現在城市裡玩過山車來得驚險、刺激。橫木轉動漸漸慢下來,雙腳沾地,慢走幾步,停下來,放手,仍然覺得天旋地轉,暈忽忽、飄忽忽的很是快活。這磨磨秋講究的就是旋轉的速度,越快就越刺激,越享受。當然,危險也越大,膽小的,抱不穩的,往往會被甩落下來,拋出去老遠,摔傷擦傷也是常有的事兒。高手就不同了,他們在高速旋轉的時候,放開雙手,雙腳伸直,做出飛翔的姿勢或其它精彩的動作,僅由胸部靠在橫木上,就像被綁定在上面一樣不會落下來,更不會被甩拋出去。磨磨秋還講究平衡,要兩個體重差不多的人轉動起來效果才好,如果一頭重,一頭輕,就像蹺蹺板一樣,體輕的一方容易被翹起來老高,更容易被甩落下來。後來為了降低危險,在磨磨秋的四周,把土地翻鬆,撿去石頭、玻璃、秸桿等,再鋪上一層麥草,落下來也就是驚嚇一會,隨後哈哈大笑。

索索秋:選定一棵高大粗壯的樹木,選擇橫斜支出的離地面有四五米以上高的足以承受上千斤重量的枝幹,把搓好擰好的繩索兩端都拴系在上面,形成一個「U」字型的鞦韆,或者兩棵並排的距離三米左右的高大樹木,在一定高度綁上一根粗實的水平的橫樑,在橫樑上系鞦韆,鞦韆底部離地面兩尺來高。秋索一般用竹篾或藤條夾稻草擰成,輕便,有韌性有摩擦,粗細與拔河繩子差不多,好拿。秋索擰好後,先檢測牢固程度,一端拴在樹上,另一端幾十個人或者兩條耕牛使勁拉,拉一下,繃緊,放鬆,突然使勁,又拉緊,放鬆,來回多次,確認牢固後方才使用。系好鞦韆,又找兩根一尺來長大拇指粗細的木棍,擺開四五寸寬,用稻草來回纏繞成密密實實的梯子狀的秋板,夾放在鞦韆底部,調整兩根秋索的長度,使其對稱。打秋的時候一手一面抓住兩根秋索,把鞦韆拉退後幾步,彎腰,一隻腳踏在秋板上,另一隻腳使勁蹬地,猛然往前衝出去後,收腳,身體稍稍伸直,抓牢秋索,雙腳蹬秋板,用力朝前盪,腿盡量伸直,盪到力量所能達到的最大高度後,回擺,雙腳微微後勾,後擺到一定高度,雙手使勁撐開,彎腰,雙腳蹬緊秋板,用力朝前盪,這樣來回多次,鞦韆越盪越高,有時可與橫木持平,耳邊呼呼風響,感覺就像腳踏天梯,手舞祥雲,整個身子在雲端來回飛舞,一切被自己駕馭,時間停留在無盡的豪邁氣慨之上。這索索秋最大的講究就是身體的諧調,手腳配合,使自己蹬出去的力量最大,盪得最遠最高。還有就是手要抓牢,腳要蹬緊,一但滑落,也許就會身受重傷。如若是為了挑戰極限,選擇臨深溝或懸崖邊盪鞦韆,更有一種「身飛雲天外,看誰真豪俠」的驚險、緊張與刺激。索索秋還可以兩個人面對面的站在秋板上「沖秋」,方法與單個人一樣,只是更講究配合、協調與默契,站的時候有一隻腳要相互夾放在對方胯下,另一隻腳站在外緣,手拿秋索要一高一低,一方朝前蹬,對方也要雙腳回勾,手同時撐開,借勢上升,來回沖盪,越盪越高,猶如燕子雙飛,很受情侶喜愛。電影《蘆笙戀歌》中就有相似的表演鏡頭,傳出了這種濃厚的生活氣息,歌聲也表達了阿哥阿妹愛戀時盪鞦韆的喜悅歡快心情,不過,那個鞦韆跟我們這兒的有些不一樣,是鐵鏈做的,覺得平淡了一些,不夠精彩。

從記事起到我師範畢業,我們每年春節都要打秋,鞦韆成了春節必備活動之一。記得10歲那年,鄰居紅紅姐姐家製作了一個索索秋,系在一棵大核桃上面。核桃樹長在高坎子邊上,下面是一塊油菜地,黃爽爽的散發著陣陣菜花香。站在高坎子上打秋,還真有點讓人望而生畏,我就不敢站著打。和我一般大小的一幫兒童都是坐在上面,讓人在後面推送,跟電影里那些官家小姐在花園裡坐著盪鞦韆一樣,慢悠悠的盪不高,大人們稱做「耍耍秋」。我先和幾個小孩換著打了一陣「耍耍秋」,大人們就開始了他們的精彩表演,一個個盪得老高,直衝雲端,讓我羨慕不已。18歲的紅紅姐姐也是鞦韆高手,七八個來回就盪得差不多與系鞦韆的橫木在一水平線上,按我們的說法,就是「打得圓」,也就是衝到了最高點,大家都齊聲叫好,特別是後村的四五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更是叫得起勁。休息了一會,紅紅姐姐說帶我「沖秋」,我有些害怕,她說:怕啥子,你只要站穩,抓穩秋索就可以了。她讓我在正面,她反方向沖秋,她使勁一盪,鞦韆就飄忽忽的飛了起來,我嚇得趕緊閉上眼睛,雙手死死抓住秋索,任由她來回沖盪。四五個來回之後,我漸漸適應了擺動韻律和高空飛舞的節奏,膽子大了起來,睜開眼睛,也跟著使勁蹬秋,她身上散發出的青春氣息把我緊緊包圍著,我覺得非常新奇、激動和害羞。兩個月後,紅紅姐姐就出嫁到遠方去了。從此以後,她家核桃樹上再也沒有系過鞦韆,喜歡打秋的人們又在村裡其他地方製作鞦韆,盡情玩耍。打秋帶來的歡樂一直持續到90年代初。

隨著時代的發展,外出務工人員逐漸增多,大家常年在外,偶爾回家過春節,人們都顯得匆匆忙忙,生活情趣也漸漸發生改變,很多都是沉浸在喝酒、打牌、玩網路遊戲、手機聊天方面去了,缺少了喧囂、熱鬧、歡樂的鄉村節日氣氛。昔日令人心馳神往的鞦韆早已塵封,僅成了兒時美好的記憶。

作者簡介

朱啟洪 ,男,漢族,1971年出生,1991年畢業於鎮雄師範學校,1999年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現供職於縣教育局黨工委辦公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鎮雄史志 的精彩文章:

TAG:鎮雄史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