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一本書,然後跟著它讀更多書

讀一本書,然後跟著它讀更多書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讀一本書,書里提到了別的書,或者專門推薦了某本書,亦或某個作者,於是按圖索驥去搜尋來讀,不知不覺會串起一串書單。人說,常讀書的人不會有書荒,想必,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吧!

這次,我們來分享由一本書里誕生出來的一長串書。

前段時間小編讀了一本叫《莎士比亞書店》的書,書里提到了很多作家以及他們的作品。有紀德、莫杭、龐德、艾略特、梵樂希、拉爾博、海明威、阿拉貢、安塞爾、葛楚斯坦、費茲傑羅、艾森斯坦,喬伊斯等等等等。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本書中提到的作家和他們的作品~~

安德烈.紀德

《人間食糧》

《人間食糧》是紀德遊歷北非和義大利之後,以路上的漫遊為線索,以虛擬的女神為傾訴對象,描摹異國風情,抒發人生感懷,糅合傳統的短詩、頌歌、旋曲等形式寫成的一連串富有詩意的斷想。在書中,紀德用熾熱之情呼喚用腳去丈量大地,用文字表達真實的感受。他蔑視傳統道德,提倡個人行為自由,尤其強調人對自然對人生的強烈感受,並以這種感受作為精神食糧。此書可謂紀德本人激越的精神獨白,被奉為「不安的一代人的《聖經》」。

《窄門》

在《窄門》中,紀德將愛情中的神秘主義體驗推向極端,為我們講述了一段純潔炙熱、卻又含著無邊孤寂和無限辛酸滋味的愛情故事。熱羅姆與他的表姐阿莉莎自小青梅竹馬,情投意合。愛情萌芽時,他和她各自偷偷地愛戀著彼此,以全部的純真與熱情,一心只想為對方而變成更好的人。兩人自覺地披上苦行僧的袈裟,分別以愛人為自己的引導,竭力攀爬著通往美德巔峰的崎嶇窄道。然而心靈愈是相通,形骸愈是相隔……

《背德者》

《背德者》記述一名違背傳統習俗、企圖遵循他個人癖好的男子的故事。故事中主角米歇爾偕其妻瑪絲琳前往北非旅遊,不幸染上肺結核,瑪絲琳照顧他時,發現他對她並沒有愛情且具有同性戀傾向。返回法國後,米歇爾遇見超乎道德的梅納爾克,後者勸他忘掉過去,盡情享受肉慾。妻子瑪絲琳已經知情,疾病又添心病,很快抑鬱而終,在異鄉香消玉殞。

《剛果之行》

《剛果之行》包含多篇遊記,記述作者在剛果、土耳其、布列塔尼、阿爾及利亞遊覽時的所見所聞,文筆精妙,讀後令人回味無窮。其中,《剛果之行》寫於1928年,描寫了美麗迷人的非洲風光:浩瀚的大河,濃密的林莽,鮮艷的花卉,以及各種令人驚異的自然奇觀。那裡殖民者的暴行也令他觸目驚心,黑人的悲慘遭遇記錄在他的筆下。對於作家本人,剛果之行促成了一個巨大的轉折,引起了他的思考,使他走向新的路程。

《如果種子不死》

《如果種子不死》是紀德的自傳,一部坦率得令人震驚的著作,講述其至二十六歲結婚前夕的生活,記錄了他爭取自由、逃離家庭的緩慢而艱巨的歷程。是作者關於童年和青年的珍貴回憶。對了解紀德拒絕任何教條的一生,理解其變化多端、充滿矛盾的作品,非常重要。

《梵蒂岡的地窖》

《梵蒂岡的地窖》是紀德四部不同時期小說作品《帕呂德》《浪子歸來》《梵蒂岡的地窖》《忒修斯》的合集。《帕呂德》是紀德追求「改變」,不安現狀,希望改變自己也同時渴求喚醒身邊人的一個故事。視為現代派文學的開山之作,貫穿全書的獨特的幽默,暗諷當時的生活百態和文壇現象。《浪子歸來》是紀德的短篇小說,曾被改編成劇本,被搬上舞台演出。浪子回到父母身邊,並非痛悔自己的所作所為,並且他還鼓勵並幫助小弟離家出走,別有深意。《梵蒂岡的地窖》是一部諷刺性小說,一出「傻劇」。故事發生在一八九一年,圍繞「蜈蚣」組織成員以營救羅馬教皇之名行劫掠財富之實展開。有多個看似毫不相關的人物登場,情節複雜而又規模宏大。作者通過拉夫卡迪奧這一形象,描寫了「無動機行為」這樣一種行動。《忒修斯》是紀德後一部重要作品,是他文學創作的終結之篇,於一九四六年在紐約首次出版。成為一部遺囑式的作品,講述雅典城的創建者忒修斯的人生旅程。

海明威

《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是一部關於勇氣與執著的硬漢小說。這部短小卻不渺小的傳世之作,令海明威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也令世人在讚歎之餘產生強烈的共鳴。書中塑造的那個堅忍奮鬥、永不放棄的硬漢形象,不斷地激勵著世界各地的追夢人,給予人們勇氣和力量。

《太陽照常升起》

《太陽照常升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26年出版的長篇小說。作者藉此成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並以此書開創了海明威式的獨特文風。《太陽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說,寫的是像海明威一樣流落在法國的一群美國年輕人。

《永別了,武器》

《永別了,武器》是海明威戰爭題材作品的代表作。在這部半自傳作品中,他獨特的文風更加如火純青,標誌著海明威藝術風格的成熟。志願參加歐戰的美國青年亨利與英國女護士凱瑟琳在戰地上相戀並一起逃離戰場尋找寧靜的生活,卻悲劇環生,留下亨利孑然一身,獨自忍受戰爭留給他的無盡傷痛。

《非洲的青山》

《非洲的青山》中,海明威以驚人的記憶,精湛的筆法,再現了在非洲深山老林里的打獵經過,讓讀者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與動物鬥智斗勇的驚險場面,聆聽到非洲獨有的獅吼捻叫;同時,海明威生動地描述了自己與卡爾競爭的過程中表現出的好勝心和妒忌心,毫不留情地「解剖」了自己,表現了男子漢的坦誠。

《喪鐘為誰而鳴》

《喪鐘為誰而鳴》是海明威篇幅長的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了美國青年羅伯特·喬丹志願參加西班牙政府軍,在敵後搞爆破活動的經歷。全書情節局限於三天之內,寫得十分緊湊。羅伯特與當地游擊隊合作,為了完成任務,經歷了愛情與責任、生存與死亡的考驗,人性不斷升華,後為西班牙人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海明威以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簡潔有力的對話,塑造了羅伯特·喬丹這個人物,並憑藉其深沉的人道主義力量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尼克·亞當斯故事集》

《尼克·亞當斯故事集》共收入亞當斯故事等24篇。尼克·亞當斯是海明威眾多短篇中的一個男主角,這個令人難忘的角色從孩子成長為青少年,又成為士兵、複員軍人、作家和父親——這個過程與海明威本人生活中發生的大事亦步亦趨,清晰地凸現為海明威作品中一長串他本人成長中的縮影。之後在海明威各個長篇中出現的男主人公全都有尼克的故事。

《流動的盛宴》

《流動的盛宴》為海明威回憶他於1920年代在巴黎的生活。其中穿插著巴黎文學、藝術圈諸多名流的軼事,包括格特魯德·斯泰因、埃茲拉·龐德、詹姆斯·喬伊斯和菲茨傑拉德等人。書中海明威也毫不客氣地對他們作出了極具個人風格的評斷。雖然作者坦白因回憶中的事情年代甚遠,本書中一些事件可能接近於虛構,但本書無疑是了解「迷惘一代」由來,以及菲茨傑拉德與海明威糾紛緣由的diyi手資料,「虛構」一說更像是海明威自己自傲於其「寫實」能力而作的詭計。

D. H.勞倫斯

《戀愛中的女人》

《戀愛中的女人》以兩姐妹為主人公,描述了她們不同的情感經歷和戀愛體會。姐姐厄休拉是一個溫柔美麗的中學教師,妹妹古德倫則是一個小有名氣、恃才傲物的藝術家。厄休拉與本區督學伯金相愛,她一心想讓伯金成為愛情的囚鳥,而伯金卻希望在靈與肉的交融中保持彼此心靈上的距離;古德倫在婚禮上遇見了礦主的兒子傑拉爾德,原始的慾望點燃了愛的激情,然而在暴風驟雨式的激情之後,失落而痛苦的她又與另外一位藝術家陷入了愛的狂歡。小說中一群現代化邊緣的小知識分子,他們糾結於愛欲和毀滅之間,一方面崇尚時代的某種先進精神,一方面又在奇怪地墮落著。原本這些人物在當地也是光鮮靚麗的名流,卻很少看到他們有滿意的時候,他們憎惡現代生活、反城市化,是標準的靈魂流亡者,小說其實藉此表達了一種典型的反現代性的焦慮。

《純凈集(勞倫斯隨筆)》

《純凈集(勞倫斯隨筆)》是勞倫斯的隨筆集,主要內容包括:夜鶯、鳥語啁啾、花季托斯卡納、諾丁漢礦鄉雜記、自畫像一幀、英國還是男人的國家嗎?、恐懼狀態等。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講述了一戰之後回到莊園的查泰萊公爵因癱瘓而不得不冷落了妻子,查泰萊夫人在偶遇園丁帕爾金後因性誘惑而與他產生戀情的故事 。

《義大利的黃昏》

《義大利的黃昏》是英國作家D.H.勞倫斯青年時期的一部域外遊記,也是其最知名的一部遊記作品。記錄了勞倫斯1912-1916年間從奧地利、德國、瑞士到義大利徒步旅行時的所見所聞。本書的特色在於,它具有「畫的描繪、詩的抒情、哲理的沉思」。《不列顛百科全書》評論說:「勞倫斯的遊記在描寫風土人情方面非常出色,令人難忘」。

《兒子與情人》

《兒子與情人》是勞倫斯的第三部著作,可算是勞倫斯的自傳體小說。他在書中傾注了自己年輕時對母親的愛,以及在情感世界中的困擾與苦澀。小說結尾寫到他在母親病危時的情景,而這也是他在寫作這部小說時母親身體狀況的真實寫照。母親的離去意味著他的世界少了一個支撐,同時也迫使他真正長大成人。一九九九年,《兒子與情人》被評為「二十世紀英國百部最佳小說」之一。

《書之孽·勞倫斯讀書隨筆》

《書之孽·勞倫斯讀書隨筆》是勞倫斯的讀書隨筆集,收入勞倫斯論美國作家作品的傑作《美國經典文學研究》,以及勞倫斯論其他作家作品和自己的書的經典之作。這些隨筆力透紙背,個性化十足,其中的《美國經典文學研究》更被譽為「現代文學批評中少有的傑作之一」,「不僅具有歷史意義,亦是對文學批評的永久貢獻,本身就是一部血運旺盛的文學作品」。

J. K.傑羅姆

《閑人痴想錄》

《閑人痴想錄》既如作者所云,是一種看倦「百佳圖書」之餘的一種調劑,又絕對是一部可列入文學名著行列的幽默經典。在傑羅姆幽默冷峻的筆觸下,十九世紀英格蘭社會平談的生活細節變得妙趣盎然,栩栩如生。這種對生活神乎其技的觀察,即使是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仍會在不知不覺之間以其比照自己的生活。

《三怪客泛舟記》

《三怪客泛舟記》是一部讓人心情放鬆的幽默小說,曾被《紳士》雜誌評為「史上zui幽默的五十部文學作品」之一。小說主要圍繞三個怪客和一隻狗的一次泛舟之旅展開,充滿了誇張和非現實的情節,他們掉進水裡,把東西弄丟,吵架,又笑著和好,互相講故事;他們個個有遠大的抱負,熱情也很高,可就是到了早上誰也起不來;他們都想當偉大的探險家,可事實上,只要一下雨,他們還是願意待在暖和的火爐邊,坐在舒適的椅子里——讀來讓人樂而忘倦。

《閑人再思錄》

《閑人再思錄》以幽默冷峻的筆觸和漫談的方式,從「閑人」的視角靜觀眾生世相,將十九世紀英格蘭社會平談的生活細節變得妙趣盎然,栩栩如生,實為幽默文學花園中的又一奇葩。

詹姆斯·喬伊斯

《尤利西斯》

小說以時間為順序,描述了主人公,苦悶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廣告推銷員利奧波德·布盧姆(Leopold Blo om)於1904年6月16日一晝夜之內在都柏林的種種日常經歷。喬伊斯將布盧姆在都柏林街頭的一日遊盪比作奧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同時刻畫了他不忠誠的妻子摩莉以及斯蒂芬尋找精神上的父親的心理。小說大量運用細節描寫和意識流手法構建了一個交錯凌亂的時空,語言上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本書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並被譽為20世紀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說之首,每年的6月16日已經被紀念為「布盧姆日」。

《都柏林人》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喬伊斯久負盛名的短篇小說集,稱得上20世紀整個西方最著名的短篇小說集了。1914年出版,置景於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層人民生活的橫斷面,一個片刻一群人,十五個故事彙集起來,宛若一幅印象主義的繪畫,筆觸簡練,錯落成篇,浮現出蒼涼世態,遙遠、清冷,然而精緻。這15篇故事,以寫實和諷刺的表現手法描繪了二十世紀初期都柏林中下階層的生活,癱瘓和死亡貫穿全書。

《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

《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是詹姆斯·喬伊斯的自傳體小說,1904年開始執筆,最早的書名叫「斯蒂芬英雄」,1911年事業的不順讓喬伊斯大為灰心,竟將這份書稿投入火爐內,被他的妹妹搶救起來,1916年集書出版。全書共分五章,主要敘述主角斯蒂芬·迪達勒斯由童年、少年、青少年乃至於青年時期的各階段成長,走向成熟,包含他被毒打、嫖妓、與一位少女的邂逅,最後這位青年看清都柏林社會、宗教、文化不可能容忍他這樣的藝術家。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和內心衝突的煎熬,斯蒂芬放棄了天主教信仰,離開愛爾蘭,決心在流放中致力於藝術。喬伊斯接下來的巨著如《尤利西斯》與《芬尼根守靈夜》都是本書的續篇。

《一片流雲·喬伊斯短篇小說集》

在喬伊斯眼中,處於大英帝國和天主教會雙重壓迫下的愛爾蘭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國家,而都柏林則是它「癱瘓的中心」,這裡每天都上演著麻木、苦悶、淪落的一幕幕活劇。本書選錄的作品,故事背景便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作者用其簡練的筆觸,呈現出了那個時代那個城市的蒼涼世態。

菲茨傑拉德

《夜色溫柔》

《夜色溫柔》是菲茨傑拉德生前完成的最一部長篇小說。《夜色溫柔》把衰敗作為其主題。小說的絕大部分材料來源於作者自己的經歷——酗酒、生活潦倒、妻子的病以及他對自己的恐懼,同時也表達了他對一個更大世界裡人們的失望,對他生活的那個花花世界的失望。

《了不起的蓋茨比》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空氣里瀰漫著歡歌與縱飲的氣息。一個偶然的機會,窮職員尼克闖入了揮金如土的大富翁蓋茨比隱秘的世界,驚訝地發現,他內心的牽絆竟是河對岸那盞小小的綠燈——燈影婆娑中,住著他心愛的黛西。然而,比的現實容不下飄渺的夢,到頭來,蓋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過是凡塵俗世的物質女郎。當一切真相大白,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亦如煙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滅才是永恆。一闋華麗的「爵士時代」的輓歌,在菲茨傑拉德筆下,如詩如夢,在美國當代文學史上留下了墨色濃重的印痕。

《人間天堂》

《人間天堂》著力表現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年輕一代對傳統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的強烈反叛精神, 與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是美國文學史上一部具有現代意義的「教育小說」。

《爵士時代的故事》

《爵士時代的故事》是菲茨傑拉德第二部短篇小說集,一共包括十一個短篇。篇篇情節生動,寓 意深刻,藝術感強烈,記錄並描繪了年輕一代的夢想 、追求、愛情、痛苦、失望、艱辛、迷茫等複雜的人 生經歷,折射出光彩奪目的爵士時代的異彩,高度戲 劇化地表現了現代意識和傳統觀念之間的劇烈矛盾沖 突。有些如《駱駝的後背》、《返老還童》等,經過 改編之後還被好萊塢拍成了電影。

《漂亮冤家》

《漂亮冤家》是一部具有自傳性質的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出身豪門、相貌英俊的青年的個人成長史和浪漫愛情史:新婚夫婦安東尼·帕奇和格洛莉亞追求奢侈華麗的上流生活,依憑上一輩的財富不事生產,終日紙醉金迷以致道德、經濟、健康不斷扭曲、淪落。小說對美國暴發戶的貪婪及紐約夜生活的揮霍、蒙蔽天賦的虛擲浪費,極盡令人刺目之嘲諷,是一幅描述爵士時代東部精英們的浮世繪。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本書收錄了菲茲傑拉德的短篇小說,被譽為美國「荒原時代」的真實寫照。這部作品首版在1926年,彼時作者陷入了財政和婚姻的雙重危機,妻子的身體也遭受了創痛,由此引發的對「時代困境」的思考也集中體現在這部作品中。美國經歷了繁華的「爵士時代」,物質生活高速發展,紙醉金迷背後卻隱隱透著不安。菲茲傑拉德描述了一群勃發的年輕人,他們奮力追逐世俗名利,直到功成名就之後,卻遺失了內心最重要的東西。那個曾經人人嚮往的美國夢,幾乎要破碎。菲茲傑拉德對時代的預知,使他成為了美國「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

托馬斯·沃爾夫

《天使望故鄉》

《天使望故鄉》是一部帶有非常濃烈的自傳色彩的小說。主人公尤金是一位非常奇特的人,他出生於一個奇特的家庭,父親是英國後裔的美國人,母親所出生的潘蘭家族是蘇格蘭—英格蘭後裔。這是一個地方的風物史,是一個奇特的家庭史。尤金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的人生軌跡,也是一個男人的奮鬥史。

《一位美國小說家的自傳》

本書由托馬斯?沃爾夫的兩篇演說稿《一部小說的故事》、《寫作和生活》構成。其內容為作者的寫作經驗和與其作品有關的一些生活經歷。作者在這部自傳中認為:要想做一個藝術家就必須在辛勞、悲傷、痛苦以及嚴峻的生活糾葛中生活,有所作為和工作……他之所以寫作,就是因為寫作的這條激流挾帶著他去,他沒有辦法不寫。因此,他將自己的精神和生命都集中於寫作,而且通過這個窗口,看見了整個世界。

《時間與河流》

本書是《天使,望故鄉》的續集,講述了主人公尤金·甘特在哈佛大學學習,後回到紐約任教,又去歐洲旅行的經歷。

《無處還鄉》

1929年、姨媽芒離世,喬治?韋伯回鄉奔喪。姨媽的去世,使他與故鄉失去最後一絲維繫。不久,處女作《群山之冢》出版,喬治一舉成名。但這部帶有強烈自傳色彩的作品因無意揭示家族真相,喬治陷入親朋各方責難的洪流,再也不能回家。這期間,他逐漸發現,1929年經濟大蕭條陰影下,人們隱藏的的恐懼、脆弱,以及自我欺騙。才是真正的美國悲劇。1936年3月,第二本書出版後,喬治在德國受到熱烈的歡迎,卻也察覺到名利的虛妄、希特勒及其納粹派系的蔓延。在他看來,「希特勒主義」代表著人類向貪婪、強權文化的回歸,而它們從來都是人類的敵人,讓人們無處還鄉,失去自由。

瓦萊里

《嚼著玫瑰花瓣的夜晚:瓦萊里與紀德通信選》

《嚼著玫瑰花瓣的夜晚:瓦萊里與紀德通信選》所涉及的主題內容十分豐富:除友情的傾訴外,有對倫理道德的爭論、對文學的見解、對時政的評述、對自我細膩的心理分析,等等。書信集還講述了當時文壇上一些軼聞趣事,刻畫了眾多文人作家的精神、性格,更敘述了兩位作家對於當時法國文學主流思潮的認識,再現了兩位文學大師在投身於文學事業過程中所經歷的熱忱、希望、猶豫、失落、彷徨、執著的心路歷程。

《文藝雜談》

作為法國現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瓦萊里不僅以《海濱墓園》等不朽的詩篇贏得了永恆的聲譽,他在文藝批評和詩歌理論領域同樣卓有建樹。《文藝雜談》是他重要的論文集,原為五集,由詩人自己分為「文學研究」、「哲學研究」、「近乎政論」、「詩歌和美學理論」、「教學」和「詩人的回憶」六部分,本書系根據1957年「七星文庫」的兩卷本譯出,所選的24篇文章,分另《出自「文學研究」和「詩歌和美學理論」兩個部分。在「文學研究」部分,詩人對維庸、魏爾倫、歌德、雨果、波德萊爾、馬拉美等詩人、作家進行了獨到而令人信服的評述。在「詩歌和美學理論」部分,詩人並沒有刻意建立某種新的詩學或美學體系,而是著重對「創造行為本身,而非創造出來的事物」進行分析,從中我們可以充分領略瓦萊里嚴謹的思維方式和對於詩歌的獨特理解。

GIF

-版權聲明-

本文文字、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微信公眾號:匯菁思維

ID:hjsiwei20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匯菁思維 的精彩文章:

TAG:匯菁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