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比人比死人,別拿孩子的優秀當你的虛榮心!

人比人比死人,別拿孩子的優秀當你的虛榮心!

GIF

家裡寶寶出生之後,菲娜便時刻注意著寶寶的護理問題;1歲開始,我便著急她的智力發育與學習能力的問題。但比起多數父母,我的教育還是屬於放養型,甚至有人吐槽我怎麼不好好教孩子學東西?

並不是沒有焦慮過寶寶的教育,在這種能力高於一切的時代背景下,寶寶在「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方面的學習上,到底應不應該讓寶寶上手各種能力技能訓練卻是每個人要面對的育兒大難題。

奇怪的

身邊那麼多家庭都把孩子送去了超高大上的學校,孩子之間學鋼琴要比一下是否皇家級別、跆拳道是黑帶或白帶,一言不合還能吵架打起來。

比如上4年級的侄女,一開始學鋼琴並不是因為個人興趣愛好,她的喜好是因為被父母強迫學之後才慢慢喜歡上的。但每次看她彈琴,臉上總泛著無奈與「我很累」的表情。

孩子看著是接受了這件被迫的事、家長看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也非常欣慰喜悅,可孩子們是否真心實意地喜歡?是否有人關心過他們內心的真正想法?

孩子還沒斷奶之前,就有很多家長直接把孩子送往早教地點,報名各種肢體語言開發課、智力開發和語言能力課等等。這麼一對比,我家那個除了幼兒園之外,依然很簡單地家裡隨便玩耍、每天睡前跟父母一起學習繪本課知識而已,所以寶寶顯得再平凡不過,甚至對於有些父母來說看起來好像很low,什麼都不會。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這麼大的差距讓我感覺人生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情緒波動甚至有點焦慮。

哎呀萬幸的是,慢慢研究有關孩子教育的知識後,才清醒地意識到關於強迫性學習、早教與催智力發育的方式對孩子並非是完美的好事兒。

比孩子厲害

純屬家長虛榮心作怪

身邊每一位朋友都有過被父母催學習、坐等考試結果以及勸慰自己認真學鋼琴、書畫、跆拳道等興趣班的經歷,而我自己就是那位被催學習以及被等待考試結果的孩子。可怕的是,等考試成績的人不僅僅是自己的父母,還有許許多多的長輩和別人家的孩子。

家長們仔細想想自己過去的經歷就會知道,很多時候被迫學習真的會影響到你自己現在的一些心理狀態,比如逃避某些很困難的事情、工作中容易變得脆弱偷懶等等。

心理學上有個觀點叫做「心理偏盲」,說的是人們喜歡對身邊的人和事選擇性地記憶和評判。在家庭教育方面,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總拿別人家孩子跟自己家孩子比。現在你再仔細思考一下你對孩子的教育,是不是多多少少也有這種攀比的心態?

我們可以自問自己下面這些問題:

把孩子送去早教班學肢體活動方法、認識繪本聽音樂是為了讓他可以指揮其他小孩子做事還是為了讓他跟長輩們打招呼時更靈活?

讓孩子學舞蹈學鋼琴,是為了讓他拿很多獎項並且回家掛牆上當壁紙?還是為了親朋好友來家裡做客時當場秀一下呢?或者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在眾目睽睽之下表演並接受紅包嗎?

我們讓孩子努力學英語,是為了讓孩子在茶餘飯後說「Thank you」「I want to eat...」嗎?

身邊那麼多人都回答了不是呀。

那既然不是,為什麼我們要如此焦慮、如此急迫、如此隨波逐流地把孩子往各種教育機構與輔導班裡送呢?

說來說去,還是因為家長們心裡總想著:別人家孩子什麼都會,我家孩子什麼都不會有點不太符合教育現狀,還是讓孩子去學吧。

而家長們自己的心理可能有一些小變化沒有被意識到——你的潛意識裡可能會有那麼一些我教育出來的孩子才是最厲害的想法。

你去當別人的爸媽吧

我不要你了

能力與成績是父母之間與孩子之間比對的最重大事項。小一點的還能細化到:出生體重、身高、會不會好好吃飯、跑步快不快、會不會幫媽媽做家務等等......甚至連會不會黏父母當小棉襖都能被拿出來做對比。

我都替孩子覺得心好累!

之前新聞報道了兒童心理學的調查結果,其中「孩子最受不了父母的十件事」,赫然位列榜首的便是「最恨父母拿別人家孩子來比」。

從2015年開始就頻頻有孩子因為被父母逼迫學習、不斷施與對比壓力,從而導致許多學生離家出走或自殺,難道一開始逼迫孩子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就沒有想過後果嗎?

同事莉莉出生於書香世家,家裡的環境是很好、學習氛圍甚至是中國5千年歷史的優良傳統都在她家表現得惟妙惟肖,而她自己也是一位學識飽滿、形象優雅的小女人,旗袍古典穿搭不離身。

可她對家裡、對父母卻沒辦法有真切的、刻骨銘心或是感恩戴德的愛。

小時候她總是被各種叔叔伯伯抓去與各種親戚家的孩子做對比,比成績是常事,可到了16歲的時候女孩子們竟然開始比起了身材,因「穿旗袍決不能有臃腫身材的原則」,家裡對女孩子們的飲食有非常嚴苛的控制。

小夥伴們吃幾塊錢的零食、吃甜甜的棉花糖還有好喝的牛仔飲料時,她都被勒令不能進食。之前家裡人發現過偷偷吃小辣條,結果被罰了晚飯不準吃。

因此,即便現在她功成名就、孝順父母,也總是在節假日找各種借口盡量不回去。畢竟家裡那些長輩們還在對比著賺了多少錢的事情。她非常害怕且恐懼這些事,她並沒有很快樂,甚至有自己的心理醫生。

攀比不僅僅會阻礙自身成長,更會破壞親子關係。我們很難在嚴苛攀比的環境下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甚至把明明不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應該去做」或「爸媽會讓我這麼做」誤判成「我很喜歡做」、「我絕對可以做」。

並非每個功成名就的人心理都是健康的,因抑鬱症而了了一生的名人也有很多。

孩子成長階段不同

盲目攀比易抑成長

孩子成長階段與速度都不同,盲目攀比容易抑制孩子的成長。

而關於讓孩子去學各種興趣班的事情,朋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如果不讓孩子去學習,那麼他會發現他跟班上其他同學都不一樣,同學們一直比來比去,他也很容易陷入對比風波,甚至討厭起自己。家長們可能也不願意讓孩子去學,可有時候也沒辦法。

但孩子的心理防線是家長們建立起來的,如果是從這個角度考慮問題,那大可讓孩子學習一些簡單的知識和技能作為成長基礎,而不是逼著孩子一定要得到什麼樣的成績。

不以成績結果論孩子個人長短,才是家長們在教育中必須堅守的底線!

有攀比心理是很正常,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尤其在一定要做到最好的教育環境下,作為成人的我們也很難控制自己的攀比心。

但從健康成長的教育角度出發,我們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個孩子的本質、學習能力以及發展速度都不相同,我們只需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讓孩子舒舒服服地成長即可。

所以呢,作為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這絕對可以降低我們的教育焦慮,同時也降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壓力。

希望看過這篇文章後的家長們,能夠持一個更加穩當的態度對待教育孩子過程中的攀比心。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多一些鼓勵與支持,多看過程而非結果,多看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而非看試卷上的成績和家裡證書與獎盃的數量,多看孩子這一次與上一次的差距是什麼......關注孩子本身才是教育的本質。

文:菲娜 圖: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今年春天衛衣流行這樣穿,你穿對了嗎?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