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益州以北,蜀漢興亡,只有讀完這篇文章,才是真正了解蜀漢!

益州以北,蜀漢興亡,只有讀完這篇文章,才是真正了解蜀漢!

毛阿敏在《歷史的天空里》唱道「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明代三才子之首楊慎在《臨江仙》里歌道「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蜀人陳壽著《三國志》以十五卷蜀書寫盡蜀漢的盛衰興亡。蜀漢隨羅貫中筆下《三國演義》中的匡扶漢室、壯懷激烈而名聞天下,而今蜀漢的青山與夕陽依舊,三國的往事卻在千年遺迹間一杯濁酒、付笑談中了。

《三國志?卷三十一?蜀書一》:「先主至葭萌,還兵南向,所在皆克。」

劉備在漢獻帝建安十七年由葭萌關入川,於建安十九年圍困成都數十日,劉璋父子降。這蒹葭關位於嘉陵江畔群山環繞中,是古來入蜀第一關,由蒹葭而入蜀,由葭萌而出蜀。民國川陝公路修建及建國後的寶成鐵路開通,葭萌關漸漸演變為承載著蜀漢先主劉備入蜀的遺迹——昭化古鎮,是劉備入川建蜀漢的歷史起點。如今的昭化幽深又靜謐,兩街的旗幟和石板的長道遙記著兩千年前劉備大軍入蜀的馬蹄嗒嗒,又剪影著商旅載貨入蜀的歡欣期待和文士出蜀入京趕考的奮然滿志,科技的發展會改變城市的道路和歷史的舊貌,但是歲月的彌久會沉澱出故事的輪廓,捲起一頁書角,翻閱開蜀漢的風起雲湧。

《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一》:「益州既平……(劉備)以飛領巴西太守……(曹魏)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張飛助劉備取成都後,劉備任命張飛兼任巴西太守,即今閬中古鎮太守,曹魏將領張郃率兵南下攻打閬中,張飛以兵法智退張郃,閬中得以安定,而後七年,張飛治閬中,直至劉備於章武元年建蜀漢。黑面濃須的張「桓侯」治閬中如何,《三國志》中並沒有記載,但是張飛的擊張郃、守閬中,使得這一方山環水繞之地免於戰火紛飛,這一華胥時便有人類繁存息的巴蜀重鎮民安業樂,更使得劉備得以有成都以北的屏障而建蜀漢。至於張飛牛肉,那便是閬中百姓兩百多年來為推廣民俗美食而取的藝名了,不過這是否也可說明,張飛治閬中豐衣食而取民心,是蜀漢興盛在一個古代重鎮里的縮影。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六年春,亮身率諸軍攻祁山……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蜀後主劉禪建興三年春,蜀漢丞相諸葛亮平定南方叛亂後,經濟發展,蜀漢富饒,孔明感念先帝劉備大業未成卻中途逝世,呈《出師表》於劉禪,從建興三年春起,六年間二出祁山、五次北伐曹魏,並在第五次北伐中病逝軍中。這六年,諸葛孔明在險峻蜀山與甘肅高原間奔波,並為了行軍與運糧的需要,整修了蜀漢北部嘉陵江邊的明月峽棧道,唐代詩仙李白《蜀道難》中所感嘆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便是指此明月峽。一邊懸崖,一邊江水,諸葛孔明在此絕壁棧道處,以木牛流馬運送北伐曹魏的糧草,雖然六年北伐未捷,雖然民間傳說北伐是孔明為轉移蜀漢內部北方集團、荊州集團、益州集團鬥爭危機而實施的治國策略,但是北伐亦是諸葛亮看到了三足鼎立後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心依然會在北方,不能給尚未恢復生氣的北方曹魏休養生息的機會,只是孔明身先逝卻再無孔明。這六年北伐使蜀漢竭盡武力,國力由盛轉衰,陳壽嘆孔明治國之才不亞於管仲、蕭何,卻在當時找不到城父、韓信這樣的名將(五虎上將皆已逝),致使功業不能成。千百年後回望這一頁孔明北伐書簡,大約便是盛衰皆有因了,只是人間自有一份孔明奇才與兩袖清風,隨明月而追憶流傳。

《三國志?卷四十四?蜀書十四》:「六年…………維、化亦舍陰平而退。適與翼、厥合,皆退保劍閣以拒會……而鄧艾自陰平由景穀道傍入,遂破諸葛瞻於綿竹。後主請降於艾,艾前據成都……(姜維)於是引軍由廣漢、郪道以審虛實。尋被後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詣會於涪軍前,將士咸怒,拔刀斫石。」

諸葛孔明去世後,蜀漢陷入權勢爭鬥,姜維遵循諸葛亮北伐中原遺志,然而伐魏受阻,且遭魏軍由守轉攻,姜維於蜀漢後主劉禪景耀六年與蜀將廖化退守劍門關以拒魏軍,但是魏將鄧艾行水路於青川景穀道入蜀,於綿竹白馬關擊敗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與張飛之孫張遵,蜀漢由北至成都的最後一道屏障攻破,劉禪降於鄧艾,蜀漢滅,尚駐紮在廣漢欲與魏軍殊死一搏的蜀漢將士怒而拔刀砍石。如果歷史可以假想,沒有魏軍由水路入川,且蜀漢上下一心守這龍門山脈崇山峻岭中的劍門關,「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是否蜀漢會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卷土再與曹魏爭中原,或偏居一方,最後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這以成都為都城的蜀漢建國42載,歷兩代君王,未完成先主劉備匡扶漢室的志願,卻留下了對後主劉禪樂不思蜀的嘲諷,《三國演義》筆下忠奸兩立,留蜀漢滅於曹魏的掩卷惆悵,但是歷史的相生相滅豈以後世演繹論,魏吳相爭,則蜀漢可平定南方孟獲以生息發展,魏蜀相爭,則孫吳居長江南側視長江為天塹,安於享樂,勢漸微,終於吳末帝天紀四年滅於西晉,三國相爭,終是格局、國力、謀略的相爭,但這一段風起雲湧的過往留下太多身前身後事,亂石穿空,驚濤拍岸。被諸葛亮稱為「沃野千里」的成都以北,這古名「益州」的北面,葭萌關、閬中、明月峽、劍門關…長長的遺迹訴說著那些年的蜀漢興亡,倒影著一番滄桑卻又生機盎然的氣息,沒有曹魏的天時,沒有孫吳的地利,卻不懼秦嶺以南、長江以東,即使未壯大為喬木,枝繁葉茂蓋華夏九州,卻留一抹朝霞燦爛于于東漢末、西晉初。

以上就是小編向各位讀者介紹的蜀漢時期,如果你有更多的建議,歡迎關注並在留言區發表你的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過往的腳步聲 的精彩文章:

三國時代里的千里馬常有,伯樂難求,特別是他這樣一位將領,真是懷才不遇!

TAG:過往的腳步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