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迅日本留學為何最看不起剪辮子的中國留學生?唯獨對他評價甚高

魯迅日本留學為何最看不起剪辮子的中國留學生?唯獨對他評價甚高

文|周渝

辛亥革命至民國新成這半年左右的時間裡,中國政治風雲詭譎,變幻莫測。民國成立後,原本波濤洶湧的政局瞬間變得風平浪靜,孫中山與袁世凱會晤達成協議,時人皆以為南北和解,天下太平,並將孫中山、袁世凱、黃興和黎元洪四人並稱為「共和四傑」。袁世凱代表北洋系,黎元洪是武昌起義時才半推半就進入革命軍陣營的,只有孫中山與黃興是真正的老牌革命黨人。早在反清革命時期,因兩人搭檔默契,常被以「孫黃」並稱,後來有了「孫氏理想,黃氏實行」這一評價。

當然,如果就此把黃興看作是孫中山的粉絲迷弟,鞍前馬後為偶像衝鋒陷陣的一個角色,那就大錯特錯了。從一開始,黃興就有自成一系的革命團體華興會,併入同盟會後,無論是反清革命時期,還是民國成立後,黃興不僅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體系,也不乏大批追隨者,甚至與孫中山發生過分歧。當然,他沒像陶成章、陳炯明那樣與孫反目成仇,華興會也沒有形成一個明顯的派系,除了因孫、黃思想契合度較高之外,與黃興個人的氣度與見識亦有很大關係。

魯迅日本留學為何最看不起剪辮子的中國留學生?唯獨對他評價甚高

年輕時代的黃興

黃興生於1874年10月25日,湖南善化縣(今屬長沙)龍喜鄉涼塘人。派名仁牧,一名軫,後改名興。1898年戊戌變法前夕,24歲的黃興還在兩湖書院深造。新學方興,書院課程除經史文學外,還有天文、地理、數學、測量、化學、兵法、史略學等新學科。初入書院黃興尚無革命思想,只覺得科舉制度貽害無窮,反倒對地理與體操尤為精勤。也是在這期間,黃興在課餘購得西洋革命史以及盧梭《民約論》諸書閱讀,但未與同學公開探討,唯有私下對一位叫白逾桓的同學透露過想法:「吾儕求學豈為滿人效忠也?蓋將造成有用之才,以備他日為我漢人揚眉吐氣耳。」

黃興這種謹慎的性格伴隨其一生。在書院期間,黃興表明思想立場的行為,另有一次記載是在1900年自立軍事件後,唐才常等自立軍首領被殺,有同學曾見到黃興為之痛哭。他在書院時,的確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學,例如後來也干出一番教育事業的章士釗。1902年,28歲的黃興被選派赴日本留學,彼時留學生中談論時政是一種潮流,或曰革命,或言保皇,為表明政治立場,不少人還剪辮立志,這其中不乏真志士,但更多是侃侃而談之輩。同在日本留學的魯迅就相當看不上這些人,說「無辮之徒,回國以後,默然留長,化為不二之臣者也多得很」。但他對黃興卻另有一番印象,說「黃克強在東京作師範生時,就始終沒有斷髮,也未大叫革命,所略顯其楚人的反抗的蠻性者,惟因日本學監誡學生不可赤膊,他卻偏光著上身,手挾洋瓷臉盆,從浴室經過大院子,搖搖擺擺的走入自修室去而已」。

魯迅日本留學為何最看不起剪辮子的中國留學生?唯獨對他評價甚高

1905 年,黃興(前排左一)、宋教仁(前排左四)、章士釗(後排左一)等華興會部分成員

儘管黃興從外表上完全看不出有任何革命傾向,但其領導能力在那時已開始嶄露。1903年,沙俄侵略軍違約不從東北撤退,激起國民拒俄運動,尤其在留日學生中最為激烈。黃興在宏文學院領導湘籍留學生組織「土曜會」,鼓勵挺身殺敵,打破現狀,成為湘籍留學生的核心人物。

這一年黃興從日本歸國,已不同於以往的低調,而是開始在兩湖書院等地發表演說、散發傳單,用的宣傳品如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等,都是宣揚反清革命思想,做好大幹一場的準備。不過黃興等人的舉動很快引起了當局注意,只能被迫離開湖北。當年秋天,黃興抵達長沙,開辦明德速成師範班,開始以此為掩護繼續宣傳反清革命,而此時他身邊已聚集了章士釗、劉揆一、陳天華等志同道合的同志,以湘籍人士為主的華興會應運而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老師一不高興就開罵,整個學期只講半篇文章,學生卻能輕鬆上哈佛
1500年首都歷史的洛陽,如今為何變成了三線城市?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