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模聯少女Z的英格蘭追夢Z旅」

「模聯少女Z的英格蘭追夢Z旅」

嚶嚶嚶

歡迎今天的分享嘉賓「Zoey」

《微雨輕霧英格蘭》

對英國的所有嚮往最初都來自那部近乎陪伴了我整個童年和青春的《哈利波特》:恢弘的#國王十字火車站#,霧氣籠罩下的中世紀城堡,金碧輝煌的學院禮堂,青翠欲滴的大片草地......她們拼湊成了我對英國最初的幻想。那一年,一個「在英國等你」的約定,給這份簡單的嚮往又添了些許篤定。那一年,氤氳的往事被那人悉數帶了去,成為我分分秒秒的夢想與動力。若干年後,我來到法國讀書,便愈發心心念念地想著,什麼時候北上,去那個曾經令我魂牽夢繞的國度看一看。

GIF

英國行程的日期終於敲定了,在沒有簽證沒有計劃的情況下已經訂好了波爾多到倫敦的火車票。為什麼不選擇飛機?哪怕飛機省時省力又經濟實惠,大概是因為那個「一定要坐上火車橫穿這世上最長的芒什海峽海底隧道」的執念。還記得電影《One Day》中,男主人公Dexter乘坐#「歐洲之星」#從倫敦前往巴黎看望女主人公Emma的一幕。Dexter斜倚著小桌板偏撐著腦袋,惆悵卻又期許著與Emma的相見。火車似乎更與浪漫的愛和思念相配。

電影《One Day》劇照

當我站在在巴黎北站,聽著優雅的英式英語過了海關,即將踏上開往海峽對面的列車時,心裡還是激蕩起了無法言說的期待與喜悅。雖然彼時的自己已然也成了「春山外」的行人,更早失了對那人「寸寸柔腸,盈盈粉淚」的心思和情誼。

我坐在靠近車窗的位置。列車從法國北部的#加萊#進入了#英吉利海峽隧道#。我看著車頭扎進狹窄的洞口,然後整個車廂被隧道逐漸吞沒,收斂進茫茫海灣里。

歐洲之星運營線路

「歐洲之星」是英法聯合運營的國際鐵路,雖然時速很高卻比#SNCF(法國鐵路,波爾多-巴黎)#的列車更穩些,即使在漆黑的隧道里也讓我覺得安心舒適。車廂外幾乎沒有一絲光線,我閉上眼睛,想像著自己和列車已經脫離了歐洲大陸,在北大西洋冰冷的海水裡,渺小卻堅定地飛速駛向另一片陸地。很快,車廂外又明亮了起來,鑽出了隧道已是另一個國度。那是英格蘭的第一縷陽光,直直射入我的眼帘和心房,有些刺眼卻也異常的溫暖:這就是我心馳神往的大不列顛啊!在似夢非夢中我來到了#倫敦#。

GIF

下了火車,仰頭便是聖潘克拉斯火車站巨大的半球形玻璃穹頂,透著天空疏闊的顏色,映著川流不息的人群,整個倫敦似乎都要在我面前鋪展開來。我從沒見未見過這般雄偉卻又無比精巧的火車站:鋼筋和玻璃結構撐起了整個建築的高大輪廓,圓形的金色錶盤掛鐘一分一秒記錄著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大國的興衰榮辱。古樸的磚紅色牆壁沉穩大氣,細看上去皆是巴洛克式的雕刻,而站台地磚升降扶梯卻盡顯高度發達的現代化氣息。

聖潘克拉斯火車站

整個聖潘克拉斯以及附近的建築群都是磚紅色的,可是即使是陰雨天氣也顯得溫暖明亮,大不似同樣以磚紅瓦建築聞名的南法工業城市圖盧茲,有些粗糙和沉悶。倫敦的建築舒展大氣錯落有致,無論怎麼看都更勝一籌。倫敦和任何一個歐洲城市都不同,每一個階段的歷史都在她身上刻下太細節太多元的烙印,讓她極具生命力和包容性。鋼筋混凝土的摩天大廈和威嚴華貴的皇家城堡緊挨在一起也不顯突兀。

你可以是坐在#海德公園#長椅上看書的流浪者,可以是在倫敦地鐵里西裝革履的白領,索性是遊走在酒吧夜店之間的隨性浪子。在人流如織的倫敦地鐵里,大家都行色匆匆。但他們一定會停下來,對一個拖著大大行李箱的姑娘施以援手。倫敦人多元、熱情而溫暖。

倫敦街景

終於把自己的耳朵徹底從法語環境里解放出來。

我一個人拖著大大的行李箱登上了國王十字車站開往劍橋的一趟慢車。作為擁有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鐵路交通系統的國家,火車也自然是英國人出行的首選交通方式。列車上的英國人們,無論是白髮蒼蒼的老者,還是一臉稚氣的學生,無一不是捧著一本書細細品味或舉著報紙瀏覽翻閱。我擇一靠窗的位置坐下,聽著車輪規律撞擊鐵軌發出的匡匡聲響,翻開了朱自清先生的#《倫敦雜記》#。車廂里緩慢流動著的空氣都如此靜謐美好。十一月初已是暮秋,樹葉已被秋意染上了明媚的橙紅色,而窗外的大片草坪和原野卻依舊綠意盎然,洋溢著活力。

我在模擬聯合國

此行的主要目標不是遊覽觀光。來到#劍橋#之後,我很快就投入到了忙碌的模擬聯合國會議和活動中。

劍橋是個小城,幾乎沒有什麼公共交通,街道也都不是很寬闊,隨處可見騎著自行車穿梭於各個學院的學生。尖頂建築天主教風格濃厚,康河靜靜地在城市裡蜿蜒流淌。走在河邊的公園裡,看著細雨里綽約的垂柳隨風伸展,或者飄蕩在水波里,《再別康橋》的句子像頌歌一樣從記憶里淙淙流淌出來。形容康河的美景,再無作家詩人可以超越志摩。

晴時,一團團柔軟的雲朵遮蔽陽光,他們抱著書坐在學院草坪旁的石階上或研討或說笑;陰天,微風粘著細雨一絲一縷地追著行人,便可隨便鑽進一個café點一杯熱飲,在熱騰騰的咖啡香氣里享受片刻溫暖獨處的時光。我背著電腦和文件在劍橋的街道里走著,便不由地羨慕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們。不急不緩,從容淡然。

劍橋

相比於劍橋的小巧浪漫,#牛津#則顯得更加莊嚴華麗。

泰晤士河穿城而過,沿河皆是各自獨立又連續排布的住宅,紅磚綠樹相映成趣。在城市的另一邊是以基督堂學院為代表的各大學院建築。米黃色的外牆配著煙灰色的屋頂,還有恣意攀附在外牆上鮮紅色地錦,和著青翠欲滴的草坪,每一幀都是一副飽和度極高的風景畫。

不似在劍橋,我可以輕易找到學院敞開的大門,在牛津,各個學院的入口都極其隱秘,大都隱藏在裝飾外牆的雕刻里,需要些許耐心才能發現。

推開思古氣息濃重的大門,穿過中庭的草坪,一走進那些略顯斑駁的建築,裡面才是真正的別有洞天。牆內牆外簡直如同兩個世界:栩栩如生的象牙色雕塑,美輪美奐的宗教壁畫,金碧輝煌的明亮吊燈,台階扶手上都是華麗繁複的雕刻和裝飾,教室里鋪著暖色的地毯,禮堂里鋪著黑白棋盤格子的大理石地磚......撫摸教堂里木桌的紋理,細看牆壁上微小的裂縫,又聯想到這些建築物所承載的人文情懷,竟讓我體會到個體之渺小相對於宇宙之永恆,讓人唏噓。

我有幸在雨霧裡獨自步行橫穿了整個牛津城,看到了黃昏時光影迷濛的#嘆息橋#。橋身優美的弧度跨過一條街巷,在空中連接了兩個不同的學院。華燈初上,雨霧朦朧,給遠處雄偉神聖的#雷德克里夫廣場#平添一絲溫婉。我呆站在橋下望著行色匆匆,或撐著一把黑色長柄傘或帶著禮帽束緊大衣,暗黃的燈光映在我的臉上,時光似乎都柔軟了下來......

嘆息橋

離開英國的那日,天空又飄起了小雨。我回到聖潘克拉斯車站,努力回想這十天以來發生的事情,遇到的人,看到的風景。慢慢的,所有回憶都連貫了起來,串成了精彩的故事。

英國,我們不說「再見」

我們會「再見」。

--Zoey

感謝圍觀

如果喜歡

點贊支持哦

大家如果有關於英國以及模聯的小問題

在下面留言吧

#歡迎帥氣油菜花的小哥哥#

來Liāo!

Ps. 明年到LSE讀書哦,倫敦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6種方法 解決高髮際線和大額頭
走好不送,壞運氣!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