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恢復「艦隊問題」演習,世界回到二戰前了嗎?

美國恢復「艦隊問題」演習,世界回到二戰前了嗎?

據報道,美國海軍悄悄恢復了中斷已經74年的「艦隊問題」演習。這原是1923年到1941年間美國海軍的系列大演習,由於二戰爆發而中止。在2015-2016年間,按照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斯科特·斯威夫特海軍上將的命令,美國海軍恢復了「艦隊問題」演習,其中的象徵意義和現實意義不可低估。

潮起太平洋:二戰前的「艦隊問題」

「艦隊問題」系列演習是在20年代為了研究海軍技術戰術新潮流而開始的。

1920年,美國海軍著手將「朱庇特」號運煤船改裝為航母,這就是美國海軍的第一艘航母「蘭利」號,1922年入役。在同一時期,美國海軍訂購了第二艘「列剋星敦」號和第三艘「薩拉托加」號,這是從由於《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而不得繼續建造的戰列巡洋艦改裝而來的,兩艦都在1927年入役。

間戰時期,各國在海軍航空方面已經開始積極探索,對於基礎薄弱的日本,首先必須解決的是……

在太平洋的另一邊,日本海軍的第一艘航母「鳳翔」號也在1922年入役,而且這是世界上第一艘按照航母設計、建造的真正航母。在同一時期,日本也在從戰列艦改造第二艘航母「加賀」號。

航母帶來了海戰的全新維度。從此,艦載飛機不光擔任海上偵察和聯絡,更是用於海上攻擊。與此相關的是海上防空問題。這是海軍戰術發生躍變的時代,誰都對航母在海戰中的應用和反制心中無數。

美國在間戰期間,將「艦問演習」作為探索新時代海軍作戰的實驗室,二戰中的航母作戰理論基本源於這個演習

另一方面,日本海軍在對馬海戰中表現出來的強悍戰鬥力使得美國感受到了壓力。在此之前,天然受到大西洋、太平洋保護的美國只對大西洋方向有比較認真的海戰準備,太平洋方向並沒有多少壓力。

在這樣的戰略戰術背景下,美國海軍在1923年2-3月,在巴拿馬海岸舉行了「艦隊問題I」號演習,用一個戰列艦戰鬥群模擬航母,用一架海上起飛的飛機模擬艦載機群,在運河區投下10個只能象徵性地聽個響的微型炸藥包模擬空襲,檢驗艦隊在巴拿馬運河被封鎖的情況下的應對。

1924年1-2月,美國海軍舉行「艦隊問題II」號和「III」號演習,在加勒比海模擬太平洋海戰時,美國海軍的登陸、反登陸和艦隊通過巴拿馬運河增援的能力。「艦隊問題IV」號演習則用加勒比海沿岸城市和島嶼模擬美國海軍前出到日本海域作戰的問題。

此後,美國海軍接連進行「艦隊問題」演習,1939年2月的「艦隊問題XX」號(20號)演習由羅斯福總統親自督戰,動用了134艘艦艇、600架飛機和52000名官兵,演練美國東海岸和南美洲的防禦。1940年4月的「艦隊問題XXI」號(21號)是最後一次「艦隊問題」演習,主要研究夏威夷的防禦問題。1941年的「艦隊演習XXII」號因為二戰被取消。

偷襲珍珠港的日本聯合艦隊

在歷次「艦隊問題」演習中,美國海軍形成了系統、有效的戰術技術體系,檢驗了特定戰役問題的既定計劃,對二戰中的太平洋海戰指揮起了極大的作用。

戰後,美國海軍不乏重大演習,包括名氣很大的「十字路口」行動,這是規模最大的核條件下艦隊生存力的研究測試,使用大量退役和繳獲艦艇,包括4艘戰列艦、2艘航母、11艘驅逐艦、8艘潛艇,另有大量軍輔船和兩棲艦艇。較近的則有2017年11月8-12日在日本海舉行的恐嚇朝鮮的演習,有「里根」號、「尼米茲」號、「羅斯福」號參加,這是少見的三航母演習。號稱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海上多邊「環太平洋」年度演習也是人們所熟知的,中國海軍也經常參加。

但「艦隊問題」系列演習沒有繼續,直到現在。現在已知「羅斯福」號在2017年參加「艦隊問題28」號演習,「卡爾·文森」號則在較早時候參加了「艦隊問題23」號演習。「艦隊問題23-28」號演習的內容是保密的。應該指出,戰前「艦隊問題」演習都用羅馬數字編號,現在比較自由化了,用羅馬數字或者阿拉伯數字都可以。

2017年"艦問28號」,口號:「戰鬥到夏威夷!」演習內容據稱是「羅斯福」號戰鬥群單挑整個夏威夷海空兵力

海軍演習有幾種:

1. 顯示決心、實力和盟國團結的政治性演習

2. 檢查部隊和裝備戰備狀態的戰備演習

3. 研討新戰術、新技術或者特定戰役問題的研究性演習

日本海的三航母演習與「環太平洋」演習政治性居多,更多的戰備演習則比較低調,研究性演習最低調,但意義最深遠。而且為了能代表理想狀態,經常只調用戰備狀態最高的部隊,以避免生手、裝備磨合和低級錯誤干擾研究結果。「艦隊問題」系列演習就是研究性演習,現在重新啟用已經棄用74年的「艦隊問題」系列演習名稱並延續編號,意義重大。這說明美國海軍不僅意識到中國海軍的實力,而且意識到新技術的挑戰。美國海軍已經到了需要用一系列研究性演習重新檢視海軍戰術技術和作戰想定的時候了。

為何蘇聯沒資格讓美軍重啟「艦隊問題」?

光是實力強大並不足以使得美國海軍這樣大動干戈,美國海軍對實力強大的對手不陌生。在冷戰時代,蘇聯海軍的實力不可謂不強大。但由於地理環境和技術水平的限制,蘇聯海軍的威脅並不像渲染的那麼大。地理環境使得蘇聯海軍的北海艦隊、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居一隅,難以互相增援。美國的兩洋艦隊則可以通過自己控制的巴拿馬運河互相增援,如果不是繞道好望角、合恩角的話。進出地中海的話,直布羅陀和蘇伊士運河也不是問題。

蘇聯海軍的艦艇總數和總噸位都很大,在技術也有特點,但在總體上水平低於美國,缺乏對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可靠打擊手段,主要難題在於有效探測和穩定跟蹤。速度慢、體積大、缺乏自衛、沒有護航的海上巡邏機難以作為搜索、跟蹤美國航母的主要力量,拖網漁船更加沒戲;核潛艇雜訊太大,面對安靜的對手,就好比非隱身戰鬥機去招惹隱身戰鬥機一樣,處處被動;寄予厚望的海洋監視衛星也有問題。

蘇聯海軍在戰略上相對美軍處於劣勢,而其技術進步也不足以導致海戰形態翻天覆地的變化

海洋衛星用於反航母引導有探測與跟蹤兩個問題。海洋衛星有雷達衛星和照相衛星兩種。雷達衛星搜索範圍大,受天氣和晝夜影響小,但解析度低,無法區分航母或者一般大船。照相衛星正好相反,但有用返回小艙回收膠捲的問題,現在用光電攝像和數字傳送,不再有膠捲的問題。雷達衛星和照相衛星要協調工作,才可能在茫茫大洋上有效捕捉到航母。但捕捉是一回事,穩定跟蹤就是另一回事了。低軌道衛星的解析度高,但視場小,只有很短的過頂窗口,而且變軌不便,需要很長間隔才能重訪;中軌道衛星的視場大,穩定跟蹤更加便利,但解析度低。蘇聯的海洋衛星體系龐大,但同時探測和跟蹤幾個航母戰鬥群的能力始終是個問號。

在打擊方面,蘇聯海軍的遠程轟炸機和重型空艦導彈在理論上具有很大的威脅。但在實際上,從科拉半島出擊的話,即使不考慮來自挪威的側翼攔截,也要通過蘇格蘭-冰島-格陵蘭線才能進入北大西洋,往返距離長,容易暴露行蹤,影響行動成功。在黑海方向,要穿過土耳其、希臘進入地中海更是難上加難。在太平洋方向,海參威被日本和韓國封死了,庫頁島和堪察加半島方向難以避開來自北海道和阿留申群島方向的攔截,偏遠的基地也難以有效保衛和支援保障。

蘇聯水面艦艇素以反艦導彈火力強大著稱,但在缺乏空中掩護的情況下與美國航母在大洋上對峙,能在第一時間把導彈都打出去就不容易,作戰耐久力和靈活性就免談了。蘇聯核潛艇數量大、火力強,但雜訊大,在美國核潛艇全球「人盯人」式緊密跟蹤的情況下,同樣有缺乏作戰效能的問題。

從陸上機場起飛的圖-22M轟炸機固然是強力的對手,但由於陸地基地位置固定,不論艦隊航行到哪兒,總對於敵人攻擊可能來自什麼方向心裡有數

即使空射、艦射、潛射反艦導彈成功發射,在艦載戰鬥機、宙斯盾、「方陣」快炮的重重攔截下,能有效命中的導彈數量就大打折扣了。

總的來說,蘇聯海軍是強勁的對手,但打敗不是問題,問題是需要花多少力氣和承受多大的損失。但時代不同了,中國海軍是完全不同的對手。

中國海軍的挑戰,「新」在何處?

這倒不是說中國海軍已經成為比當年蘇聯海軍更加強大的對手,但中國海軍的目標作戰海域與新技術的組合,使得美國海軍熟悉的作戰樣式受到空前的挑戰。

中國海軍是遠洋海軍,但至少現在還不是全球海軍。最可能引發美中海軍衝突的是台海戰事,因此中國海軍的重點海域是西太平洋,包括南海。這是中國家門口的海域,有天然的主場優勢。第一島鏈有點礙手礙腳,但不足以封死中國。台灣海峽可能有點困擾,但要是南海與東海之間的互相增援都做不到,那解放台灣就免談了。

中國海軍是從學習蘇聯開始的,現在學習美國,還學得有模有樣。都說最好的學生是最難對付的對手,中國海軍給美國海軍帶來的頭疼不難想像。更重要的是,中國海軍依然保留了蘇聯海軍的非對稱作戰思維,其代表就是反艦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

蘇聯海軍是最早把反艦導彈用得出神入化的,蘇制反艦導彈也是世界上首開紀錄的,但馬島戰爭中的法制「飛魚」反艦導彈才是明星。中國海軍兩手通吃,從蘇聯傳承的「海鷹」、「上游」系列開始,轉向「鷹擊8」系列,再華麗轉身,推出融匯東西的「鷹擊18」。但「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才是掀桌子的,現在還有射程更遠的「東風26」,使得遠至關島的廣大西太平洋海域都成為危險區。

彈道導彈速度快,射程遠,攔截困難,但傳統彈道導彈命中精度低,幾乎不可能擊中移動目標。直到中國把彈道導彈與末端制導相結合。這使得中國海岸外1500公里都成為美國航母的危險區,而且艦載戰鬥機對此無能為力,這是美國海軍從來沒有面臨過的事情。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艦載戰鬥機構成航母戰鬥群的主要戰鬥力,宙斯盾只是中層防空圈,即使在艦隊防空作戰中,也只是在艦載戰鬥機攔截失敗之後的補充戰鬥力,近防系統當然是最後的貼身保命手段。主要戰鬥力無能為力,而必須依賴補充戰鬥力,這是美國海軍需要研究探索的重大問題之一。

反艦彈道導彈還沒有實戰記錄,但美國海軍對此是非常認真的。宙斯盾當然有反導能力,但要是這就可以高枕無憂,高炮和防空導彈早把空軍的生路給斷了。

東風-21D的威脅完全是另一個維度的事情

從2010年以後,美國對中國的挑釁,只能進行到火箭軍開始起豎導彈為止

反艦彈道導彈的關鍵在於具有精確制導的末端機動彈頭。相對來說,這隻有有限的機動能力,但這已經是初級意義上的高超音速武器了。中國在更先進的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的進展是比反艦彈道導彈更大的威脅。

高超音速武器在大氣層邊緣飛行,速度低於彈道導彈,但機動性不可同日而語。在隱身的配合下,高超音速武器極大地增加了突防機會和攔截難度。如果說反彈道導彈好比以子彈打子彈的話,反高超音速導彈要打的就是會拐彎的子彈了。

高超音速可用火箭助推加再入滑翔實現,也可用全程動力飛行實現,其中助推-滑翔方案相對簡單。中國在這兩方面都居於世界前列,2017年3月的廈門會議著實把世界驚了一跟斗。解決了滑翔段的飛控和制導問題後,助推的問題相對好解決,全程動力飛行的更高境界可以留待技術成熟的時候再實施。據傳中國已經在推動空射、艦射或許還有潛射的高超音速武器了。反艦彈道導彈畢竟系統龐大,發射準備複雜,而且適合部署的地點有限。高超音速導彈空射、艦射和潛射化後,不僅射程進一步增加,發射位置也高度靈活,使得反制進一步困難。

目前積極研製的標準3導彈雖然能提高對付DF-21D的能力,但碰上新一代高超導彈其實是無能為力的

要想攔截新的高超導彈,需要THAAD這樣的導彈,但是美國海軍艦隊如果只能待在陸軍THAAD的掩護下,豈不是……

在更加常規的層面上,「遼寧」號的作戰訓練遠航已經常態化,第一艘全國產航母海試在即,更大、更先進的航母也時有風聞。中國顯然在打造常規的航母力量方面是很有追求的,不會淺嘗輒止。空中力量決定海戰,這是二戰的最大經驗教訓。但戰後其他西方國家由於國力所限,只有在航母力量建設方面點到為止。蘇聯則從早打大打的戰略思維出發,同時避開航母的成本和技術陷阱,全力打造飛潛導力量,在航母方面則走了彎路。因此,直到現在,戰後美國海軍沒有考慮過與對手航母在海上對抗的問題。陸基空中力量在某種意義上被固定的基地栓住了,美國海軍有足夠的經驗和辦法對付,與機動的艦載空中力量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問題。這是需要研究探索的另一個重大問題。

即使不考慮航母因素,中國海軍艦隊防空能力的迅速提高也是新的挑戰,要有效突破而不被獵火雞,這又是一個問題。

其實這是中美兩國海軍都必須捫心自問的問題

蘇聯海軍十分強調核潛艇,一度擁有世界最大的核潛艇艦隊,但傳統上強調反艦,反潛只是必要的自衛。與蘇聯空軍不強調攻勢制空中一樣,蘇聯海軍不強調攻勢反潛。這也可能是技術水平限制的關係,蘇聯核潛艇雜訊太大,也不適合用於攻勢反潛。中國核潛艇曾經雜訊水平更高,在戲說中,一出海,隔著太平洋都能聽見。中國核潛艇的使用水平也曾經有限,有說法遠程潛航記錄是在青島外海繞圈子實現的。但現在不一樣了。

據報道,最新中國核潛艇採用的推進器不怕海帶糾纏,這隻有一個可能:無軸泵推。這是美國「弗吉尼亞」級和「海狼」級都沒有的技術,那還是有軸泵推。中國還在潛艇自然循環反應堆方面取得成功,從源頭上降低了雜訊。安靜的核潛艇不僅是攻勢反潛的利器,也是航母的勁敵。儘管中國潛艇主力的當前水平與美國尚有距離,但研究性演習本來就是前瞻的。這是又一個美國海軍需要研究探索的問題。

在打擊鏈的另一頭,海洋監視也今非昔比了。中國海上巡邏飛機的使用力度還不如蘇聯海軍,使用環境也好不到哪裡去。但超視距雷達可以探測千里之外,用於反潛探測的海底聽音陣列也同樣可以捕捉到過往的航母。

更重要的是,空間技術大發展了。中軌道衛星的解析度極大提高,低軌道的小衛星群的覆蓋率遠遠不是蘇聯時代稀稀落落幾個衛星能比的。可以在故宮院子里數人頭的解析度要辨認航母還是油船,那是一點壓力都沒有。多光譜、毫米波等手段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晝夜、天氣問題。龐大的航母戰鬥群如何躲開探測和跟蹤,這更是美國海軍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大問題。

說起來,艦隊要研究探索的問題真是不少,難怪短短三年里,美國海軍已經一氣進行了至少6次「艦隊問題」演習。按照慣例,斯威夫特海軍上將應該繼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但接連發生的撞艦事件不僅把第七艦隊司令約瑟夫·奧庫安海軍中將撞撤了職,斯威夫特的前程也嘎然而止。但估計「艦隊問題」系列演習會繼續,因為問題還沒研究完呢。

當然,中國海軍也沒有閑著,「機動」系列的演習接連進行,「遼寧」號頻頻到南海,可不是只為了列隊作秀或者逗弄台灣的。

會不會有一天兩家聯合起來研究探索,來一個「艦隊-機動」多少號?這是最大的問題。

當「艦隊問題」和「機動」同時舉辦?……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二戰前的美國軍備探析
坦克殲擊車在二戰中幫了美國大忙卻被放棄,自此再也沒有坦克殲擊車!

TAG:二戰 |